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014) 作品数:13 被引量:41 H指数:3 相关作者: 王雨生 徐文芹 高翔 张自峰 李蓉 更多>> 相关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德国洪堡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oll样受体4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LR4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小鼠窝别分为常氧组、OIR组及0IR+脂多糖(LPS)-EB组,常氧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组及OIR+LPS—EB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P7)与母鼠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饲养5d以诱导OIR模型,于P12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LPS-EB组P12小鼠腹腔内注射LPS-EB,剂量为1mg/kg,OIR组同法注射PBS。各组摘取P17小鼠眼球于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中固定并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计算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的百分比。各组制备P17小鼠眼后节组织冰冻切片并行免疫荧光检测,计数小鼠5mm视网膜全长活化小胶质细胞数目;采用CDllb和TLR4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CDllb、TLR4的表达及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p(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结果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正常,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央均出现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簇,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比为(18.47±1.32)%,新生血管面积比为(3.29±0.85)%,分别大于OIR组的(15.78±1.44)%和(1.7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1;t=4.22,P=0.00)。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极少,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荧光强度增强,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其中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0±4.77)/5mm与(74.83±4. 徐文芹 尹婕 王雨生关键词:TOLL样受体4 视网膜新生血管 脂多糖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的影响,以探讨炎症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中的作用。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依据LPS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LPS-50、LPS-100和LPS-500组,并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和氧诱导对照组(OIR组)。N组幼鼠喂养于空气中,实验组和OIR组幼鼠饲养于氧气体积分数为80%/21%(24 h交替一次)的氧箱中至出生后14 d(P14),随后移至空气中继续饲养。实验组幼鼠行OIR处理过程中,于P7行LPS腹腔注射,LPS-50、LPS-100和LPS-500组注射剂量分别为50μg·kg-1、100μg·kg-1和500μg·kg-1。检测各组幼鼠在P7(注射前)、P8、P11和P14等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变化;并分别于P14和P18制作全视网膜铺片,通过GS-isolectin B4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血管化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结果在各检测时间点,各实验组和OIR组幼鼠的体质量均低于N组(P<0.05)。P7时,各实验组和OIR组体质量无差别(P>0.05);至P8、P11和P14时,LPS-500组幼鼠体质量明显低于OIR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P14时,N组幼鼠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已覆盖整个视网膜;而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存在无血管区,且LPS-500组无血管区面积最大(27.32%±3.58%,P<0.01)。P18时,N组视网膜血管网层次结构清晰;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且LPS-500组新生血管累及视网膜的范围最广(累及钟点数为6.83±1.72,P<0.01)。结论 LPS诱导炎症可加重大鼠OIR,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炎症可能参与ROP病理过程。 李晓琴 张自峰 王雨生 高翔 杨湘敏 徐文芹关键词:炎症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感染/炎症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感染/炎症是早产的重要启动因素,同时感染也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近来,临床研究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与新生儿或母体的感染/炎症相关;基础研究也发现炎症可影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参与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了解感染/炎症在ROP中的可能作用,对于ROP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感染/炎症与ROP的关系及相关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李晓琴 王雨生 张自峰关键词:炎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感染和炎症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3 2014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以及生长因子网络等的紧密调控。除了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和分娩后补充用氧以及维生素E水平不足、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高碳酸血症、输血及血液制品、孕母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之外,近年研究发现,产前宫内感染和胎儿炎症反应是早产以及新生儿肺和大脑功能障碍的重要致病因素;胎儿暴露于感染以及胎盘和(或)新生儿体液中高浓度的炎症相关蛋白可增加发生早产、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早产儿颅脑损伤和伴随残疾的风险;感染和炎症对ROP以及其他视觉功能障碍均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李蓉 王雨生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病因学 炎症 早产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发育程度的比较 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早产是儿童视觉系统形态和功能发育异常以及伴发眼部疾病的高危因素。观察早产新生大鼠的视网膜结构以及功能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早产对新生大鼠神经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28只SD孕鼠随机分为细菌脂多糖诱导早产(LP)组、米非司酮诱导早产(RP)组、剖宫产早产(CP)组和正常对照组,LP组、RP组孕鼠于孕18 d时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剂量为20 μg/kg或皮下注射米非司酮,剂量为10 mg/kg诱导早产,CP组孕鼠于孕19 d行剖宫产,正常对照组孕鼠于孕22 d自然产鼠,每组每窝10~12只幼鼠。分别于各组幼鼠出生后4、7、10和14 d麻醉后用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对幼鼠进行体循环灌注,摘取左侧眼球行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幼鼠神经视网膜各层分化情况,并计数各层视网膜的细胞层数。分别于出生后14、21和28 d记录大鼠视网膜电图(ERG)国际标准化5项反应,检测各组幼鼠视网膜功能,对早产模型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出生后4 d和7 d,LP组、CP组和RP组幼鼠视网膜神经母细胞层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组:t=-7.07、-4.97,均P〈0.01;CP组:t=-6.45、-3.61,均P〈0.01;RP组:t=-6.38、-3.35,P=0.00);出生后10 d和14 d,LP组、CP组和RP组幼鼠视网膜内核层和外核层细胞层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同龄正常对照组幼鼠比较,出生后14、21和28 d,LP组、CP组和RP组幼鼠ERG Rod-b波、Max-a波、Max-b波、OPs、Cone-b波和闪烁光ERG振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14 d,与正常对照组幼鼠比较,LP组幼鼠Max-a、b波潜伏值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杨湘敏 李蓉 王雨生 苏静波 安晶 陈涛 曹青林 张作明关键词:孕龄 新生动物 发育 视网膜 视网膜电图 IGF-1/IGFBP-3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014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吸氧、感染和营养不良等诸多因素可能是ROP发生的诱因。近年的研究发现,与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与ROP的发生相关。基于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和血浆IGF-1水平变化预测ROP的筛查模式,即WINROP已在多个国家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试验,可以有效提高ROP的筛查效率,提高新生儿血浆IGF-1/IGFBP-3浓度水平,有望在ROP预防方面发挥作用。 徐文芹 王雨生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西安地区出生体重2 kg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析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出生体重>2 0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ROP筛查与治疗中心行ROP筛查的受检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共有1 866例儿童(3 732只眼)接受检查,其中男1 166例,女700例;孕(34±4)周(24 ~ 46周)出生;出生体重(2 106 ±743) g(730~4 900 g).筛查同时详细询问并记录受检儿童的相关资料,如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持续吸氧和呼吸机使用情况,是否有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黄疸、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以及妊娠期间母亲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妊娠性高血压、羊水早破、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等.通过百分位数法计算所有ROP患儿出生体重的P90和P95.将出生体重>2 000 g的ROP患儿视为高出生体重患儿,≤2 000 g者为低出生体重患儿.对高出生体重组和低出生体重组患儿ROP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对ROP筛查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所有受检儿童中,筛查出各期ROP患儿243例(468只眼),检出率为13.0%,其中需要治疗的(严重程度在阈值前病变Ⅰ型以上者)96例,占39.5%.243例ROP患儿出生体重的P90和P95分别为2 060 g和2 240 g.若将出生体重≤2 000 g作为筛查标准,有9.9%的ROP患儿未被涵盖.高出生体重的24例ROP患儿,孕(33±3)周(28~ 40周)出生,出生体重(2 411±354)g(2 100~3 300 g),其中需要治疗者6例(6.3%).与低出生体重ROP患儿相比,其病情严重程度和全身发病危险因素无差异(P>0.05).结论 西安地区ROP患儿中,高出生体重者占有一定比例;与低出生体重ROP患儿相比,其病变程度和性质并无特殊性. 张自峰 李曼红 王雨生 王静 刘小燕 王晓婕 樊静关键词:出生体重 新生儿筛查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在炎症性和缺血性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6年 Toll样受体家族(TLRs)是天然免疫模式识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和自身细胞损伤后释放的分子。TLRs可在视网膜的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小胶质细胞、Miiller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等,与相关配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并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发挥抗感染作用。此外,这些激活的炎性因子还可以通过调节相关血管生长因子的水平,影响视网膜的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在复杂的视网膜细胞系统中,小胶质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能够发挥免疫监视及修复等作用。TLRs是小胶质细胞识别受体系统中的重要一类,在调节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感染和炎症反应以及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等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中TLRs的作用进行综述。 徐文芹 王雨生关键词: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新生血管 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血管发育及新生血管发生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特化的组织巨噬细胞,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近年研究提示,小胶质细胞在中枢血管系统建立之前已经移行进入大脑。除了具有调控炎症反应的免疫活性作用外,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期血管塑形以及病理状态下血管重塑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与生长期血管接触,促进出芽的血管融合;而且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外泌体以及Notch信号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目前尚未得到重视,深入的基础研究有望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就小胶质细胞的来源及其如何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交互作用,从而参与视网膜血管发育及新生血管的发生进行综述。 尹婕 王雨生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新生血管 巨噬细胞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OIR模型组以及清除巨噬细胞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以诱导OIR。清除巨噬细胞的OIR组小鼠于P9、P11、P13和P15接受腹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4次以清除全身单核-巨噬细胞,OIR模型组小鼠则于上述4个时间点接受腹腔注射PBS脂质体。三组小鼠均于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出血及血管生长情况;取左眼行视网膜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OIR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存在出血现象,清除巨噬细胞的OIR组出血有所减轻。OIR模型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呈异常增殖的团簇状,走行迂曲,而清除巨噬细胞的OIR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异常形态减轻。与OIR模型组相比,清除巨噬细胞的OIR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及新生血管区面积均显著减小[(17.19±0.58)%、(10.38±0.53)%,ta=8.680,P<0.01;(4.60±0.15)%、(2.51±0.13)%,tn=10.83,P<0.01],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18.50±0.85、7.17±0.48;t=11.66,P<0.01)。结论清除巨噬细胞可减轻小鼠OIR严重程度,提示巨噬细胞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高翔 王雨生关键词:巨噬细胞 视网膜新生血管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