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332)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永杰陆承平蒋蔚杨秋峰孟喜龙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化学修饰对嗜水气单胞菌弹性蛋白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用10ku的截流膜超滤、30%~60%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化的嗜水气单胞菌胞外弹性蛋白酶。SDS-PAGE显示,该酶是分子量约为33ku的单体蛋白。用活化的右旋糖酐及单甲氧聚乙二醇(MPEG)分别对纯化的嗜水气单胞菌弹性蛋白酶进行化学修饰。修饰后的酶与原酶相比,修饰酶保留了天然酶的活性,两种修饰酶活性均能保留在60%以上,用MPEG修饰酶的保留活性更高(85.5%),而且两种修饰酶在耐热性、耐酸性等方面都优于天然酶,但修饰后酶的最适pH没变。修饰酶较天然酶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 孟喜龙刘永杰陆承平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右旋糖酐稳定性
- 嗜热四膜虫——具有发展潜力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模型被引量:3
- 2006年
- 在真核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方面,纤毛类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thermophila)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价值的生物学模型。通过对它的研究,人们发现并且掌握了核酶的分子机制、RNA的自我拼接、端粒的结构和功能、DNA序列重组等机理。这种原生动物的基因组功能分别由两个细胞核执行,即二倍体的小核与生殖过程有关,而多倍体的大核决定细胞的基因转录,并为转化基因的表达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 杨秋峰刘永杰
- 关键词:嗜热四膜虫功能基因组学
- 四膜虫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虫体内的转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构建一个适于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基因打靶载体,并分析转化四膜虫的特性。【方法】以嗜热四膜虫组蛋白H4-I基因作为启动子,利用H4-I基因的5′和3′侧翼区作为同源臂,并且保留H4-I基因编码区的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中间嵌入巴龙霉素抗性标记基因neo,从而构建一个基因打靶载体。将该载体电击转化到嗜热四膜虫接合株体内,使其同源重组到四膜虫H4-I基因上。通过巴龙霉素抗性筛选、PCR扩增目的基因对抗性虫株进行鉴定。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抗性虫株形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一个适于嗜热四膜虫的基因打靶载体,将其电击转化到四膜虫体内,抗性虫株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普通四膜虫,显微镜观察抗性虫株形态变小,大约是正常形态的1/20~1/30,抗性虫株表面光滑,未见纤毛。【结论】利用基因打靶载体将neo基因定向整合到四膜虫H4-Ⅰ基因内部,为今后在嗜热四膜虫体内表达外源蛋白奠定了基础。
- 杨秋峰蒋蔚刘永杰陆承平
- 关键词:嗜热四膜虫NEO同源重组
- 嗜水气单胞菌J-1株OmpA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1株基因组为模板,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去除信号肽序列的成熟外膜蛋白OmpA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2a(+)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为948bp,与NCBI上登录的几个相关序列相比,同源性在93.1%-95%之间,缺失4个氨基酸。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mp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57.4kD的蛋白,凝胶薄层扫描显示OmpA在转化菌中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50%以上。用兔抗J-1株总外膜蛋白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在57.4kD处有明显反应条带。融合蛋白经Ni-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ELISA效价达1:12800以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血清与9株具有代表性的气单胞菌的分子量约35kD的外膜蛋白均有较强反应,说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不仅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而且提示OmpA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01—306]
- 蒋蔚刘永杰陆承平
-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