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22)

作品数:14 被引量:11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林赵春洋于剑南王嘉艺王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CBCT
  • 4篇正畸
  • 3篇上颌
  • 3篇头影
  • 3篇头影测量
  • 3篇颌关节
  • 3篇颞下
  • 3篇颞下颌
  • 3篇颞下颌关节
  • 3篇下颌
  • 3篇下颌关节
  • 2篇对称性
  • 2篇上颌尖牙
  • 2篇疼痛
  • 2篇前牙
  • 2篇锥形束CT
  • 2篇阻生
  • 2篇腭侧
  • 2篇颞下颌关节紊...
  • 2篇颞下颌关节紊...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常州市口腔医...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12篇王林
  • 8篇赵春洋
  • 3篇王珊
  • 3篇于剑南
  • 3篇王嘉艺
  • 2篇刘敏
  • 2篇张静露
  • 2篇刘可
  • 2篇邵胜
  • 2篇赵宏
  • 2篇王琛
  • 2篇严斌
  • 2篇王震东
  • 2篇谷妍
  • 2篇李媛
  • 2篇程磊
  • 2篇周薇娜
  • 2篇陈一楠
  • 1篇李琥
  • 1篇王翔

传媒

  • 6篇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BCT三维头影测量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探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利用CBCT对以S、N、Ba、Cg、PNS 5点构成的10种临床常用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进行比较,评价其准确性,为建立CBCT三维头影测量面部对称性分析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3例12~20岁面部基本对称的正畸患者,拍摄头颅CBCT片,以10种常用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为基准,分别计算出每位患者的面部不对称指数。结果 10个平面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志点到以S、N、Ba确定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面部不对称指数(11.07±4.15)最小。结论基于CBCT三维头影测量,以S、N、Ba点确定的正中矢状面的准确性最高。
王嘉艺王珊王林
关键词:CBCT对称性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时间和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需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20例,用随机数表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比较两组矫治时间的差异,并通过锥形束CT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结果手术组关闭上颌间隙时间和矫治疗程分别为(5.8±1.3)和(24.9±5.1)个月,比对照组[分别为(9.9±1.1)和(30.8±4.6)个月]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组上中切牙切缘、根尖、上牙槽缘点、唇上点内收的距离及鼻唇角的增加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不仅能缩短治疗时间,更有利于上前牙的整体内收,改善侧貌突度。
程磊赵春洋李明潘成琼严斌王林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功能矫治器下颌前伸髁状突改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骨性Ⅱ类错畸形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早期应用功能矫治器矫治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就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改建中骨改建的最佳治疗时机、骨改建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了解功能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改建所发挥的作用。
莫士诚赵春洋王林
关键词:功能矫治器颞下颌关节骨改建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min双侧TMJ机械痛阈值(MPT)、压力痛阈值(PPT),无痛最大开口度(opening range,OR)和有痛OR。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患者PPT、无痛OR及有痛OR低于对照组(PPPT=0.034,P_(无痛)<0.001,P_(有痛)<0.001)。患者组疼痛侧MPT及PPT低于对照侧(P_(MPT)<0.001,P_(PPT)<0.001)。rTENS后MPT、PPT、无痛OR、有痛OR均有差异(P_(MPT)=0.003,P_(PPT)<0.001,P_(无痛)<0.001,P_(有痛)<0.001)。结论:TMJ疼痛患者的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TENS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开口度。
陈一楠周薇娜于林凤奚晓菁王琛张静露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经皮神经电刺激疼痛
CBCT在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中的应用与发展被引量:22
2016年
正畸治疗中,需要通过正确的诊断来制定治疗方案,而在诊断过程中,精确的影像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运用影像资料来辅助监控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X线头颅侧位片自1931年由Broadbent推出后,成为了正畸医师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但它只是三维结构的一个二维影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上世纪90年代后期,CBCT的出现,使正畸医生从二维时代进入了三维时代。目前,CBCT三维头影测量系统尚未有统一标准,需进一步完善。该文将针对CBCT在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一综述。
王嘉艺王珊王林
关键词:CBCT头影测量正畸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技术被引量:11
2016年
加速牙齿移动是近年来正畸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技术被证实可有效加速牙齿移动。该技术以局部加速现象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术式在其发展的几年间也几经改良。目前认为PAOO技术可以加速牙齿移动,缩短疗程,减少牙根吸收,增加牙槽骨量,可获得差异性牙齿移动,同时增强术后稳定性。本文阐述PAOO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加速牙齿移动机制,介绍其目前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况,可让读者对PAOO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王林
关键词:牙齿移动
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CBCT导引下的牵引治疗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3D)重建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牵引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上颌尖牙(共26颗)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行CBCT检查。CBCT三维重建观察尖牙形态、腭侧埋伏状况,测量分析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及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CBCT能够真实再现颌骨内埋伏的上颌尖牙。埋伏尖牙均近中倾斜,与平面平均成角61.1°±18.1°,近中异位分别为Ⅰ类埋伏尖牙8颗、Ⅱ类5颗、Ⅲ类3颗、Ⅳ类10颗。3颗相邻侧切牙及2颗中切牙因严重牙根吸收而拔除;26颗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均成功牵引至平面排入牙弓并建立正常咬合。结论:CBCT能立体再现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特征及与邻近牙的关系等,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开窗牵引具有指导作用,可提高疗效。
于剑南王林王震东邵胜李媛赵春洋
关键词:上颌尖牙CBCT
上颌前牙牙槽骨骨皮质切开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轻度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的效果。方法:对7名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轻度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矫治前后的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骨皮质切开的患者前牙内收时间为3.2个月;上中切牙明显内收,上颌牙槽骨也有内收,随着上颌切牙的内收上唇内收明显。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成人患者能够加速牙齿移动,并尽可能地实现前牙的整体内收,改善了患者软组织侧貌。
潘成琼李明秦燕军严斌程磊赵宏王林赵春洋
CBCT三维头影测量关于面部对称性标记点可靠性的研究
2017年
目的:评估锥形束CT(CBCT)对面部对称性标记点识别的可靠性,为日后建立面部对称性的正畸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对57例正畸患者,使用mimics10.0软件对其CBCT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矢状向、水平向和冠状向联合定点)标定28个与面部对称性相关的标记点。本研究共2位观察者,每位重复定点3次,分别间隔2周和4周。计算每个标记点的各个维度坐标值的组间和组内相关系数,以评估观察者内部以及观察者之间的定点的可靠性。结果:蝶鞍影像的中心(S)、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Ba)、硬腭后部骨棘之尖(PNS)、前颅底筛板正中型同鸡冠的骨性结构的中心点(Cg)、鼻额缝的最前点(N)、左右侧蝶骨小翼的最外侧缘[Antcr(L,R)]、左右侧额骨、鼻骨和泪骨交界处[D’(L,R)]、左右侧眶下孔点[K(L,R)]、左右侧上颌牙槽嵴处最凹点[Maz(L,R)]、左右侧眶下缘之最低点[Or(L,R)]、[Zyg(L,R)]、左右侧髁突的顶点[Cd(L,R)]的可靠性良好,可用于CBCT三维头影测量面部对称性的分析。结论:本研究28个面部对称性相关标记点中有19个标记点的可靠性良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王嘉艺王珊王林
关键词:CBCT头影测量标记点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锥形束CT定位诊断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 :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于剑南顾月光赵春洋刘可莫仕成李琥潘成琼王林
关键词:上颌尖牙锥形束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