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A91800)
-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5
- 相关作者:尹大强胡霞林蒋丹烈陈启晴朱志良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溶液化学对纳米二氧化钛吸附腐殖酸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了环境相关pH(5.0—11.0)、盐度(NaCl和CaCl20—500 mmol.L-1)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不同浓度腐殖酸(HA,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计0—100 mg.L-1)的吸附.结果表明,nano-TiO2对HA的吸附迅速达到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对于高浓度HA体系(40—100 mg.L-1DOC),吸附量随着pH的上升逐渐减弱,随着盐度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少;而对于低浓度HA体系(<40 mg.L-1DOC),未观察到pH和盐度的影响.从静电吸引、疏水性作用等角度对吸附机理进行了阐述.
- 陈启晴尹大强胡霞林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腐殖酸PH盐度
- D301树脂对水中氟虫腈的吸附去除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文章研究D301树脂对水溶液中氟虫腈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和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并选择不同模型对吸附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氟虫腈溶液初始浓度为2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L时,氟虫腈的去除率达到100%;溶液pH值在3~9范围内变化时,对吸附的影响较小,相对而言pH=7的吸附效果最好;D301树脂对氟虫腈的吸附等温线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和0.991;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一级反应方程。总体来说,D301树脂对氟虫腈的吸附效果较好。
- 徐萌仇雁翎朱志良程炳宏赵建夫
- 关键词:氟虫腈
- 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等特点,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POPs持久性的3种主要量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QSAR/QSPR方法主要以分子结构来推测有机物的理化性质,进而预测总持久性和长距离迁移能力;环境多介质模型方法根据物质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分配和反应性来评价物质的持久性;基于化学反应常数的评价方法是通过模拟和简化自然界的各种化学反应,尝试利用测得的反应常数比较物质的持久性。各种方法得到的物质持久性的评价和排序不尽相同,因而仍需要更深入广泛的研究,以建立统一的有机物持久性量化评价的标准体系。
- 张焘仇雁翎朱志良赵建夫
-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分析太湖及天目湖水体的生态风险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应用水生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计算了31种污染物在水中和其中疏水物质在沉积物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water和PNECsed),通过收集以往报道的16种污染物在太湖和天目湖的环境浓度,用商值法求得物质的风险商并进行排序.结果发现:蒽、菲、萘、荧蒽、阿特拉津和马拉硫磷在太湖的梅梁湾和五里湖具有很大的生态风险;毒死蜱、三丁基锡氧化物和环己锡虽无环境浓度报道但很有可能具有风险.
- 蒋丹烈岳龙马迪朱祎聪尹大强
-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太湖
- 四环素在光催化剂TiO_2上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选取四环素作为代表抗生素,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二价阳离子Ca2+和Mg2+)、腐殖酸3种环境因子对四环素在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pH(pH3、6和9)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四环素在TiO2上的吸附量在pH2—9范围内逐渐增大,在pH值高于9后显著减小.四环素在TiO2上的吸附量明显受到离子强度和腐殖酸的影响.本文对吸附机理及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
- 宋晨怡胡霞林尹大强
- 关键词:四环素TIO2腐殖酸
- 淀山湖邻苯二甲酸酯的历史检测结果与分析
- <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DOP)是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的两种,在我国被列为环境...
- 曹源仇雁翎陆欢欢朱志良赵建夫
- 文献传递
- 离子对氧化铁纳米颗粒水中聚集作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研究了不同电解质(NaCl、CaCl2、KCl、K2SO4和K2CrO4)对氧化铁纳米颗粒(Fe2O3NP)聚集作用的影响,并用聚集效率来衡量聚集作用变化,用DLVO理论对各因素的影响进行解释.实验表明:浓度和价态的升高会显著增强NP的聚集作用;阴离子对NP聚集作用的影响强于阳离子(以KCl为对照,K2SO4引起了比CaCl2更显著的变化);K2CrO4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离子(0.5mmol/L的K2CrO4即可引起剧烈的聚集).通过DLVO理论发现:离子在较低浓度增长或价态的上升,会同时降低ζ电位和双电层厚度以促进聚集作用;阴离子和K2CrO4较阳离子,会更显著地降低ζ电位,从而加速聚集作用;浓度在较高区间变化时ζ电位相对稳定,此时双电层的压缩是促进聚集作用的主要原因.
- 蒋丹烈胡霞林王锐尹大强
- 关键词:离子
- 环境污染物免疫毒性及其研究技术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免疫毒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免疫毒性的认识,外源物质的免疫毒性逐渐成为毒理学研究热点。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多数环境污染物具有免疫毒性,并且不同的污染物产生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也不同。论文介绍了免疫毒性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技术,综述了这些研究技术在当前环境污染物的免疫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免疫毒性研究发展中的不足。
- 李玄尹大强于振洋陈晓雪
- 关键词:免疫免疫毒性环境污染物淋巴细胞
-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1年
-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环境中.近年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液/悬浮液是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形态;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与团聚、生物累积直接决定了其生态毒理学效应.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归纳了纳米材料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及机制,总结了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并阐述了对其它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 李晶胡霞林陈启晴尹大强
- 关键词:纳米材料水生生物生物累积
-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分析被引量:30
- 2011年
- 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的疏水性,在水体中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的太湖的沉积物中浓度数据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sed);用商值法PECsed/PNECsed进行风险表征,定量分析太湖沉积物中6种PAHs的水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6种PAHs的HC5分别为:苯并[a]芘1.026μg.L-1、芘4.553μg.L-1、荧蒽1.940μg.L-1、蒽0.930μg.L-1、芴11.045μg.L-1、萘2.936μg.L-1;萘、蒽、芴和荧蒽为沉积物中具有风险的物质,风险排序为萘>荧蒽>蒽>芴。另外,太湖沉积物2009年6种PAHs的水生态风险小于2004年和2007年。本研究为太湖沉积物PAHs生态基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 蒋丹烈胡霞林尹大强
-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多环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