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507)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马传喜司红起王晓波何克勤乔玉强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5篇多酚氧化酶活...
  • 5篇氧化酶活性
  • 5篇酶活性
  • 3篇分子标记
  • 2篇多酚
  • 2篇多酚氧化
  • 2篇多酚氧化酶
  • 2篇品种间
  • 2篇品种间差异
  • 2篇种间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基因
  • 2篇PPO
  • 1篇单倍体
  • 1篇蛋白亚基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低分子量谷蛋...
  • 1篇低分子量麦谷...

机构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马传喜
  • 9篇司红起
  • 6篇王晓波
  • 4篇何克勤
  • 3篇乔玉强
  • 3篇周娜
  • 2篇韩俊
  • 2篇蔡华
  • 2篇孙学永
  • 1篇张业伦
  • 1篇何贤芳
  • 1篇张琪琪
  • 1篇何中虎
  • 1篇华为
  • 1篇王维
  • 1篇刘玉
  • 1篇夏云祥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生理...

年份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5
2008年
为了鉴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mays L.)产生的杂种子代的单倍性,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杂种幼胚及胚拯救产生的植株进行表型分析与染色体记数。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诱导的杂种子房内均无胚乳,仅在少数子房内观察到1个游离的球形幼胚,这些幼胚发育成植株后在花期花药退化或花粉败育,这一特征可作为小麦×玉米杂交后代单倍性的形态学标记。研究同时表明,杂种子代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1,在整个染色体组中无可同源配对的成对染色体,并且未发现玉米染色体,结合麦族植物染色体基数x=7的特点,确定该杂种子代为小麦单倍体(三元单倍体),这是小麦×玉米杂交后代单倍体鉴定最重要的细胞学标记。文中同时对小麦×玉米杂交后代单倍体鉴定的重要性,及与以前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蔡华马传喜乔玉强
关键词:小麦玉米单倍体形态学细胞学
3个新疆地方小麦品种Glu-A3位点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新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麦谷蛋白可分为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其中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PCR方法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中的3个新疆小麦品种红春麦(新疆玛纳斯)、红春麦(新疆昌吉)和红金包银(新疆伊吾)中分别得到了3个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新基因(GenBank:DQ519084、DQ519085和DQ517534)。它们具有LMW-i型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与已报道的Glu-A3位点编码的LMW-GS基因序列有很高的一致性,高达79.06%~94.24%。DQ519084和DQ517534在C末端保守区有9个半胱氨酸残基,DQ519085其编码区内存在1个提前终止密码子,推测其为假基因。
张琪琪马传喜司红起孙学永周娜刘玉
关键词: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PCR
小麦PPO基因的分类及其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影响面团褐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 NCBI 上注册的小麦 PPO 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 PPO 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Ⅰ、Ⅱ),其中第Ⅱ大类的 PPO 基因与...
王晓波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何贤芳夏云祥蔡华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分子标记染色体定位
文献传递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PPO活性高低是影响面条等食品色泽及其品质的关键因素,遗传改良是降低PPO活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全麦粉法测定了131份小麦品种,其两年PPO活性相关极显著,r=0.839;扬麦158×淮麦18组合376个F2单株和F3株系PPO活性呈高度相关,r=0.727;用邻苯二酚代替多巴,检测了(烟农19×安农0016)F3代的117个株系,2种方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系数高达0.907。对上述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PPO活性主要受两对主基因控制。根据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其中STS01在高低PPO活性的材料中产生了差异。131份小麦品种中有76个品种扩增出560 bp的目标片段,PPO活性均值为221.44,55个品种没有扩增产物,PPO活性均值为309.98,两者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将STS01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开发的分子标记PPO18进行协同效应分析表明,两者为独立遗传的小麦籽粒PPO活性STS分子标记。PPO活性的检测表明,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一些小麦品种PPO活性差异很大,说明遗传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2年试验筛选出渝02321、宁麦9号、02P157、02Y151、34-th195、宁0076、鄂麦19等12个低PPO活性的品种资源。
马传喜王晓波司红起韩俊周娜何克勤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子标记
小麦鲜面片色泽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为了探讨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鲜面片色泽的影响程度,测定了52个小麦样品的鲜面片色泽、面粉色泽、蛋白质含量、硬度、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面片色泽主要与蛋白质含量、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有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面片色泽L*值的重要因素,与面片放置0 h和24 h的亮度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64;黄色素含量与面片放置0 h和24 h的黄蓝度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和0.71,与放置0 h2、4 h的红绿度a*值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8和-0.44,而与L*值相关不显著;PPO活性与0 h鲜面片的L*值没有明显相关,但与24 h面片的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0.47),与面片放置24 h后L*值的下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0.55)。因此,鲜面片的初始亮度L*值与PPO活性无关,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含量,放置24 h后的面片L*值既取决于蛋白质含量,也取决于PPO活性。
华为马传喜何中虎司红起
关键词:小麦面粉色泽面片色泽多酚氧化酶活性
小麦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品种资源的筛选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异,并筛选稳定的低PPO活性种质资源,于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分别种植131份小麦品种及资源,采用全麦粉法测定了其PPO活性。结果表明,其两年PPO活性相关极显著,r=0.839。根据STS01和PP018两个标记位点共同出现的变异情况,将供试品种分为4种基因组合类型,即H1H2、L1H2、H1L2、L1L2。检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面积种植的一些小麦品种PPO活性差异很大,说明遗传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最终筛选出了渝02321、宁麦9号、02P157、02Y151、34-th195、宁0076、鄂麦19等23个L1L2型低PPO活性品种资源。
何克勤马传喜王晓波司红起
关键词:小麦品种资源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PPO 活性高低是影响面条等食品色泽及其品质的关键因素,遗传改良是降低 PPO 活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全麦粉法测定了131份小麦品种,其两年 PPO 活性相关极显著,r=0.839;扬麦158×淮麦18组合 376个 F单...
马传喜王晓波司红起韩俊周娜何克勤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
文献传递
不同Wx蛋白重组类型对普通小麦直链淀粉含量及RVA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小麦Wx蛋白是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蛋白,与淀粉品质的关系密切。为了明确Wx蛋白的重组对小麦直链淀粉含量及RVA参数等淀粉品质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非糯与糯性小麦组配杂交组合,利用SDS-PAGE检测了杂交后代的Wx蛋白重组类型,并测定了不同重组类型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RVA参数等淀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Wx蛋白全缺失型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单缺失型和双缺失型;膨胀势检测中,Wx蛋白全缺失型的均值较其他重组类型低,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Wx蛋白重组类型对膨胀势的影响差异不大;不同RVA参数中,Wx蛋白重组类型的作用大小不同,在峰值黏度指标中,全缺失型的影响最大,野生型、单缺失型、双缺失型间的作用相近;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指标中,野生型与全缺失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他重组类型的作用相近;在稀懈值、反弹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四个指标中,Wx蛋白重组类型间的作用没有太大差异。
王晓波马传喜司红起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
小麦2D染色体上多酚氧化酶(PPO)基因ST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并对新标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条由小麦2D染色体上PPO基因编码的mRNA序列(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有差异的引物,对130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验证不同带型与PPO活性的相关性,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对STS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位于小麦2A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分子标记(PPO18),对新开发的标记在小麦低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在AY515506的不同位置共设计了8对引物,其中一对引物(STS01)在高、低PPO活性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该引物在7个低PPO活性的材料中能扩增出560bp的目标片段,在7个高PPO活性的材料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最终将该标记定位在2D染色体长臂上。利用该标记检测130份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有75个品种可以扩增出560bp的目标片段,其PPO活性均值为221.08A475/(min·g·103);55个品种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PPO活性均值为309.98A475/(min·g·103),方差分析表明两者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利用STS01和PPO18共同检测后发现,130份品种中,有37个品种的双标记扩增均表现出高活性带型(H1H2),这些品种PPO活性的均值为337.82A475/(min·g·103),显著高于其它几种扩增带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P<0.01)。32个双标记扩增均表现为低活性带型(L1L2)的小麦品种PPO活性值普遍较低,可作为改良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候选亲本。【结论】STS01是一个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PPO基因分子标记,可以在小麦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
王晓波马传喜何克勤司红起张业伦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STS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HMW-GS等位基因的分布被引量:2
2006年
选取277份来自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育种单位的高代品种(系),以及部分种质资源和国外引进资源,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它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的组成。结果表明,Glu-A1位点,共检测出1、2*、N三种亚基类型,其中以1亚基的频率最高达到49%,其次为N亚基为44.77%,二者占总品种数的94.22%,2*亚基的频率最小。在Glu-B1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最丰富,共检测出8种变异类型,其中以7+9和7+8为最多,分别为38.99%和36.10%,其次为14+15,为12.64%,其它等位亚基所占数目较少。在Glu-D1位点共检测出四种等位类型,其中以2+12亚基类型为最多占44.77%,其次为5+10亚基占33.94%和4+12亚基占19.49%。对各亚基组合的分布,检测出43种组合。其中以N,7+8,2+12在各品种中所占频率为最高,其值为12.64%,其次为N,7+9,2+12,占9.39%;1,7+8,2+12,占7.94%;N,14+15,4+12,占5.42%,其余亚基类型所占比例较低。
孙学永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王维
关键词:小麦HMW-GS等位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