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13)

作品数:34 被引量:158H指数:8
相关作者:黄晓军许兰平张晓辉王昱刘开彦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21篇造血
  • 20篇造血干
  • 20篇造血干细胞
  • 20篇干细胞
  • 17篇干细胞移植
  • 16篇造血干细胞移...
  • 11篇异基因
  • 11篇基因
  • 10篇异基因造血干...
  • 9篇血液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恶性
  • 7篇急性
  • 6篇异基因造血干...
  • 6篇淋巴细胞白血...
  • 5篇单倍体

机构

  • 28篇北京大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27篇黄晓军
  • 11篇许兰平
  • 9篇张晓辉
  • 9篇王昱
  • 8篇刘开彦
  • 6篇莫晓冬
  • 6篇刘代红
  • 5篇陈欢
  • 5篇常英军
  • 4篇陈育红
  • 4篇韩婷婷
  • 3篇韩伟
  • 3篇吕萌
  • 3篇王景枝
  • 3篇王峰蓉
  • 2篇孔圆
  • 2篇赵婷
  • 2篇赵翔宇
  • 2篇孙于谦
  • 2篇赵晓甦

传媒

  • 13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Scienc...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Fronti...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展望被引量:16
2014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恶性疾病等人类疾患的一种规范化手段。亲缘单倍体等移植模式的发展使造血干细胞来源日渐丰富,进入"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预处理方案等技术的成熟和规范,促进了规范化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的形成,使移植的适应证更广,疗效更好,生存质量更高,将促成"个性化移植时代"的到来。
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预处理
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9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与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同胞全相合allo-HSCT治疗MDS及MDS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95例.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或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行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95例患者中93例白细胞植活,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计发生率为12.9%±3.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年累计发生率为80.3%±4.9%.3年累计复发率(RR)为25.9%±4.7%,非复发死亡率(NRM)为16.1%±4.0%.3年预期总生存(0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9.9%±5.0%和58.0%±5.4%.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生Ⅱ~Ⅳ度aGVHD和不发生cGVHD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组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将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及MDS转AML患者(31例)分为移植前未化疗、化疗未缓解、化疗缓解3组,3年OS率分别为33.9%、32.7%、100.0%,化疗缓解组OS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DFS率、R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胞全相合allo-HSCT是治疗MDS的有效手段,IPSS可预测移植后疗效,对于移植前疾病进展的患者,争取缓解后行allo-HSCT可能提高疗效,但尚需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
赵婷黄晓军刘代红王景枝张晓辉王昱韩伟陈欢陈育红王峰蓉刘开彦许兰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病生存
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规律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血小板恢复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91例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体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后血小板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①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组:移植后第30天(+30d)、+60d、+90d外周血PLT均〈50×10^9/L;②血小板不稳定组:+30d或+60d或+90d外周血PLT≥50×10^9,但〈100×10^9VL;③血小板恢复组:+90d外周血PLT≥100×10^9/L。分析各组患者血小板恢复规律、总生存(0s)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结果291例患者中288例获得完全供者植入,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3(9-29)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7(7-180)d。+100d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14.7%,移植后3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56.4%。3年OS率为64.6%,TRM为22.3%。至随访截止,262例患者脱离血小板输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不稳定组、血小板恢复组患者分别为71例(24.4%)、147例(50.5%)、73例(25.1%),三组患者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38.0%、69.4%、80.8%,TRM分别为53.5%、17.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与OS率降低及TRM上升相关。结论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体HSCT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血小板恢复较慢者预后较差。
孙于谦张晓辉刘代红许兰平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比例与疾病复发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与疾病复发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复发与cGVHD的发生情况分成4组,分别为有复发有cGVHD组(4例)、有复发无cGVHD组(5例)、无复发有cGVHD组(14例)、无复发无cGVHD组(7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骨髓中CD4^+CD25-CD69^+调节T细胞和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h1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比较不同组间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以及两者比例。结果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CD69^+调节T细胞、Th1细胞与Thl7细胞比例在不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例复发患者的CD4^+CD25-CD69^+调节T细胞/Th1细胞比值为0.211±0.117,21例无复发者为0.133±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12例无cGVHD的患者中复发组亦高于无复发组(0.167±0.073对0.073±0.057,P=-0.048),有cGVHD同时伴有复发者高于无cGVHD无复发者(0.218±0.113对0.073±0.057,P=-0.024)。18例发生cGVHD的患者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h17细胞比值为1.975±2.045,12例无cGVHD者为3.19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1例无复发患者中有cGVHD者低于无cGVHD者(1.695±1.178对3.446±1.376,P=0.028)。结论CD4^+CD25-CD69^+调节T细胞/Th1细胞比值在复发时升高,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h17细胞比值在cGVHD发生时降低,提示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与复发及cGVHD相关。
王洪涛赵翔宇赵晓甦韩婷婷吕萌常英军黄晓军
关键词:调节性TH1细胞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
亲属单倍型与同胞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亲属单倍型供者(HID)和同胞全合供者(MS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清髓性预处理行allo—HSCT的60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HID组406例、MSD组203例)中发生H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HC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HID组和MSD组发生HC者分别为183例和17例,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5.6±2.5)%和(8.5±2.0)%(x2=77.331,P〈0.001),重度HC(BI~IV度)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2±1.9)%和(2.1±1.1)%(x2=12.883,P〈0.001),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C发生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7(0~177)d和29(6~72)d(P=0.766),HC持续中位时间分别为21(3-157)d和13(5-67)d(P=0.182),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9%和70.6%(x2=0.003,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D组移植后HC发生率和重度HC发生率均较MSD组增高,两组患者HC发生和持续的中位时间及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郑凤美付海霞韩婷婷王峰蓉王景枝陈瑶闫晨华张圆圆韩伟陈育红陈欢王昱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许兰平
关键词:膀胱炎单倍型
巨细胞病毒肠炎对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肠炎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1日期间确诊的80例Ⅲ/Ⅳ级肠道GV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CMV肠炎(病理诊断)分为CMV肠炎组(18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特点及非复发死亡率。结果CMV肠炎组18例患者中,CMV抗原阳性14例,肠黏膜匀浆CMV核酸阳性3例,CMV包涵体阳性2例(其中1例为CMV抗原阳性+包涵体阳性)。确诊CMV肠炎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5(27~278)d。两组基线水平(年龄、性别、原发病、疾病状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5.0(0.5~110.5)个月,CMV肠炎组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率高于对照组(61.1%对33.9%,P=0.044)。结论合并CMV肠炎是Ⅲ/Ⅳ级肠道GVHD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的危险因素。
刘扬莫晓冬韩婷婷许兰平张晓辉王昱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of rhG-CSF-mobilized blood and marrow 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 compared to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rhG-CSF-prim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a multicenter study被引量:7
2016年
The effects of haploidentical rhG-CSF-mobilized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HBMT) o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es are well established. Previous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better survival after HBMT versus haploidentical rh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PBSCT) for acute leukemia(AL) not in remission(NR) or in more than the second complete remission(>CR2).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HBMT is still superior to HPBSCT for patients with AL, multiple myeloma(MM), or non-Hodgkin lymphoma(NHL) in CR1/CR2 and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ronic phase lacking a matched donor, we designed a propensity score method-based multicenter study.Hematopoietic recovery,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 and chronic GVHD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HBMT group(n=168) and the HPBSCT group(n=4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non-relapse mortality rate(20.17%±3.58%and 27.24%±7.16%, P=0.18) or relapse rate(19.96%±3.72% and 28.49%±8.25%, P=0.32) between the HBMT group and the HPBSCT group. HBMT recipients had better overall survival(65.0%±4.2% and 54.2%±8.3%, P=0.037)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59.9%±4.6% and 44.3%±8.7%, P=0.051).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HPBSCT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DFS(HR(95%CI), 1.639(0.995–2.699), P=0.052). Our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HBMT was superior to HPBSCT as a post-remiss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lacking an identical donor.
Xiangyu ZhaoFeng GaoXiaohui ZhangYu WangLanping XuKaiyan LiuXiaosu ZhaoYingjun ChangHan WeiHuan ChenYuhong ChenZhengfan JiangXiaojun Huang
关键词:HSCT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配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HSCT后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1 184例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单倍体相合HSCT的患者中选取病理诊断为PTLD的12例患者作为PTLD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方法,在同一队列中选取移植年限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分析与单倍体相合HSCT后PTL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TLD诊断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3.5(45 ~ 360)d.两组患者移植前特征、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物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比例相仿.移植后30 d,对照组CD19+细胞、CD3+细胞、CD4+细胞和CD8+细胞绝对值及血清IgG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PTLD组.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后30 d外周血CD4+细胞数绝对值低于0.019 9x10^9/L与PTLD的发生独立相关(OR =6.71,95%CI1.42 ~31.25,P=0.016),低危组(CD4+细胞数绝对值≥0.019 9x10^9/L,共66例)发生PTLD 2例(3.03%),高危组(CD4+细胞数绝对值<0.019 9x10^9/L,共66例)发生PTLD 10例(15.15%)(P=0.015).结论 移植后早期免疫重建不佳可能是单倍体相合HSCT患者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改善移植后早期的免疫重建可能可以减少PTLD的发生.
张春丽黄晓军刘代红莫晓冬张晓辉陈欢韩伟陈育红王昱王景枝王峰蓉赵婷刘艳荣刘开彦许兰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6
2015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第1次完全缓解(CR。)期后巩固治疗以及复发患者挽救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同胞全相合供者(identicalsiblingdonor,ISD)是首选,Pidala等近期的系统综述中已经发现,对于成人ALL-CR。患者,ISDHSCT无论是与巩固化疗或还是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相比都可明显减少移植后复发,且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但只有约25%的患者能找到ISD,因此,替代供者HSCT成为许多成人ALL患者获得疾病根治的重要手段。
莫晓冬黄晓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单倍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提高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目前,对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单倍型相合供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供者来源。国内外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主要分为体外去除T细胞(T cell depletion,TCD)和非体外去除T细胞(Tcellreplete,TCR)两种模式,前者包括意大利佩鲁贾团队建立的CD34阳性分选的TCD方案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团队建立的阴性选择去除TcRαβ/CD19细胞的方案。
常英军黄晓军
关键词:非体外人类白细胞抗原疗效供者来源CELL血液病患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