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0111) 作品数:7 被引量:38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洪波 林凤翱 邵魁双 李珂 巩宁 更多>> 相关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大连海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甲藻孢囊在长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11 2011年 2007年10月,在大连长山群岛海域采集了25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甲藻孢囊的水平分布。在沉积物样品中共检测出甲藻孢囊46种,其中Pentaphasodinium dalei和Warowia rosea,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各站位孢囊种类数在7—20之间,平均14种;丰度在182—2960个/g干重之间,平均为1201个/g干重。香农-威纳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2.4—3.4。麻痹性贝毒藻——亚历山大藻的孢囊在调查海域分布广泛,最高密度达829个/g干重,可能是造成该海域虾夷扇贝贝毒超标的原因之一。 邵魁双 巩宁 杨青 李珂关键词:甲藻孢囊 长山群岛 河北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与病毒的关系 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荧光显微技术,从2006年7月~2007年10月,分季度采样,对河北北戴河和天津沿岸海域的浮游细菌和病毒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和病毒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细菌丰度超过10^6/mL,病毒丰度超过10^7/mL。病毒总数与细菌总数之比VBR为1.75~26.51,平均为6.22。运用超离心和电子显微镜对2007年春季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被病毒感染的细菌总频度为3%~5%,引起的细菌死亡率为28%~55%,平均为41.5%。揭示浮游病毒感染是浮游细菌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病毒在海洋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李洪波 崔向阳 林凤翱 樊景凤关键词:浮游细菌 浮游病毒 VBR 辽宁长海浮筏养殖对聚球藻蓝细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1引言
辽宁省长海县海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是辽宁省的水产养殖重点海域。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虾夷扇贝,已发展成为长海县的支柱经济产业,其产值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90%以上。但是,近几年来长海海域生态环境存在急剧恶化趋势,增养殖海域自身污染越来越为严重,养殖病害频繁发生,成为限制海洋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李洪波 梁玉波 袁秀堂关键词:蓝细菌 浮筏养殖 颗粒有机物 微食物环 极地浮游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对极地海洋病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扼要阐述,尤其是海冰融化对病毒的生态影响。内容包括极地海域的浮游病毒丰度、多样性及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以及中国在极地科考中所进行的与浮游病毒相关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在极地海域要解决的与病毒相关的科学问题。 李洪波江苏沿岸海域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2012年 在2006.7—2007.12期间,采用SYBR Green I染色-荧光显微直接计数法,对江苏沿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四个季度的调查,同时调查还包括细菌丰度、叶绿素a浓度。浮游病毒水平分布呈现中间高,两侧低。苏北浅滩海域病毒含量最高,最高值为47.90×106个/mL;吕泗海域最低,最低值为0.03×106个/mL。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季相当。垂直分布也变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除秋季外,表层浮游病毒丰度高于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与细菌丰度比(VBR)为0.30—180.08,平均为18.35。春季浮游病毒与叶绿素a、细菌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74(P<0.01);而在秋季,浮游病毒只与细菌有较强的相关性(r=0.79,P<0.01),这说明不同季节,浮游病毒的主要宿主会发生变化。 段翠兰 李洪波 邹勇 邹宏海 张永江关键词: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镜 海洋浮游病毒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7 2010年 浮游病毒在海洋中大量存在,利用超离心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发现病毒丰度为10^5~10^7个/mL,远远超过细菌的数量。由于浮游病毒在微食物环、生源要素的循环及对宿主细胞的裂解以及控制宿主多样性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世界各国对海洋病毒的研究发展迅速。由于技术方法方面的原因,国内在这方面刚刚起步不久。尽管在淡水病毒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海洋研究领域,此部分工作还很薄弱。 李洪波 肖天 林凤翱关键词:浮游病毒 宿主细胞 微食物环 生源要素 多样性 海洋聚合体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11年 综述了海洋聚合体在生态系统、元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概述了不同形态聚合体的生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测定方法,总结了海洋聚合体与海洋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今后聚合体研究的发展方向。 李洪波 邵魁双关键词:碳循环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