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964700)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金岩胡成虎杨小红梁世桢朱国雄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6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分化
  • 6篇充质干细胞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发病
  • 4篇成骨
  • 3篇激素
  • 3篇间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发病过程
  • 3篇成骨分化
  • 2篇衰老
  • 2篇去势大鼠
  • 2篇细胞分化
  • 2篇干细胞增殖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辽宁医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金岩
  • 2篇杨小红
  • 2篇朱国雄
  • 2篇梁世桢
  • 2篇胡成虎
  • 1篇杨德琴
  • 1篇杲丽
  • 1篇苏晓霞
  • 1篇杨杰
  • 1篇周威
  • 1篇邵秉一
  • 1篇傅潇慧
  • 1篇李慧良
  • 1篇杨楠
  • 1篇黄迪炎
  • 1篇廖立
  • 1篇于洋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性骨髓间质干细胞尾静脉注射对去势大鼠成骨微环境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去势大鼠成骨微环境作用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模型大鼠体内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向分化能力的改变。方法选用同一批次体重相近的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3个月后即建立OP动物模型。同样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雌性SD绿色荧光大鼠作为注射用BMSCs来源。实验分为BMSCs注射组与对照组。将lxl06个GFP标记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入BMSCs注射组大鼠。对照组大鼠注入同等体积的PBS缓冲液。注射1周后,分离、培养、纯化两组大鼠骨髓BMSCs,体外培养传代至3-4代后用于实验。M1Tr法测定不同培养天数的BMSCs生长曲线;脂滴油红O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两组大鼠BMSCs的成骨、成脂能力;RT-PCR法检测大鼠BMSCs成骨相关蛋白Runx2、骨钙素、骨桥蛋白及成脂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和脂蛋白酯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BMSCs相比,BMSCs注射组大鼠BMSCs生长陆线升高变化明显;成脂向诱导后,脂滴数量明显减少;成骨向诱导后,钙化结节明显增多。RT—PCR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BMSCs注射组大鼠Runx2、骨钙素和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和脂蛋白酯酶mRNA表达下调。结论通过外源性BMSCs尾静脉注射,可以增强OP模型大鼠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其成脂分化能力,为OP的干细胞治疗提供可能。
梁世桢李慧良朱国雄金岩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
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股骨骨小梁的微焦点CT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研究大鼠去势后股骨松质骨骨微结构的改变及其改变规律。方法:24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去势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去势组大鼠行去势即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去势后3月,经Micro-CT扫描股骨后,行三维重建,并进行股骨骨松质骨微结构相关参数定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减小72.6%、39.0%和56.4%(P<0.05);骨表面积和骨体积比(BS/BV)、骨小梁分离度(Tb.Sp)及骨小梁模式因子(Tb.Pf)分别增加63.7%、354.2%和72.6%(P<0.05);而骨小梁平均骨密度(Tb.Mean)分别为(443.92±39.07)HU和(428.67±50.82)HU,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去势大鼠股骨骨松质骨质量明显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加,骨小梁平均骨密度无明显改变,提示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股骨松质骨微结构的改变是以骨小梁的破坏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梁世桢朱国雄金岩
关键词:股骨骨小梁
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与TNF-α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探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增殖分化的影响。选用健康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健康小鼠行双侧卵巢脂肪组织部分切除,建立假手术组(sham),Micro-CT确立模型成功建立。将sham组、OVX组、sham+anti-TNFα组、OVX+anti-TNFα组中T淋巴细胞与BMMSC共培养,ELISA检测sham组与OVX组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TNF-α表达的差异,MTT法检测四组共培养体系中BMMSC生长曲线;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和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法检测BMMSC成骨能力差异;RT-PCR检测小鼠BMMSC成骨相关基因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OVX组中BMMSC的增殖受到了抑制,成骨分化减弱(P<0.05),OVX anti-TNF-α刺激组较OVX组增殖显著升高(P<0.05),成骨分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以上结果证明,在雌激素缺乏下的T淋巴细胞能影响BMMSC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这可能与T淋巴细胞表达TNF-α增强相关。
邵秉一于洋傅潇慧廖立金岩杨德琴
关键词:骨质疏松T淋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抗氧化酶系统异常导致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ROS升高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实时定量RT-PCR比较年轻及衰老BMSCs成骨分化能力,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中ROS水平,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在不同BMSC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衰老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年轻BMSCs显著下降,衰老BMSCs内ROS水平升高是导致其成骨分化下降的重要因素;SOD2及CAT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异常导致ROS上升。结论:抗氧化酶表达下降引起衰老BMSCs内ROS水平升高,抑制其成骨分化。
廖立苏晓霞金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氧化应激细胞分化
自噬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标记基因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细胞自噬水平改变后,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干性标记基因Nanog、Oct-4、Sox-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BMMSCs,经表型鉴定后,分别利用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和靶向作用于beclin 1的si-RNA(small interfernce RNA target beclin 1,si-beclin 1)激活或抑制小鼠BMMSCs的自噬活性;利用实时定量PCR仪(Real-time PCR,RT-PCR)检测各组BMMSCs的各自噬相关基因以及干性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小鼠BMMCs中CD90.2、CD29、SCA-1的阳性率分别为97.4%、97.6%、83.5%,CD31、CD146、CD11b的阳性率分别为2.9%、2.4%、5.6%;雷帕霉素激活BMMSCs自噬后,其干性标记基因Nanog、Oct-4、Sox-Ⅱ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用si-beclin 1抑制BMMSCs的自噬活性后,Nanog、Oct-4、Sox-Ⅱ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提高BMMSCs的自噬水平有助于保持干细胞的特异性基因表达。
雒可夫刘文佳陈吉华金岩
关键词:自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早衰性骨质疏松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在小鼠早衰性骨质疏松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功能的变化,为揭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衰小鼠(SAMP6)为动物模型(对照小鼠:SAMR1),分离培养3个月与6个月小鼠的BM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表型鉴定后用于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该结果进行了Pathway分析。分离培养鉴定2组的BMMSCs并对其成骨与成脂的分化能力进行比较,在诱导分化后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揭示骨髓间充干细胞功能在早衰性骨质疏松中的改变。结果:本研究证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降低而成脂能力增高;芯片结果的Pathway分析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有4个关键基因发生改变,提示TGF-β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早衰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TGF-β通路发生了改变,为通过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有效逆转治疗、改善骨质疏松状态提供靶点和理论依据。
杲丽胡成虎金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质疏松衰老细胞分化
Spry1在miR-21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miR-2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表达上升,但是miR-2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验证miR-21的靶基因Spry1,探明Spry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21靶基因Spry1,Western Blot检测Spry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的表达。构建Spry1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pry1高表达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改变。结果与结论:荧光素酶报告提示Spry1为miR-21的靶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表达量下降。上调Spry1能够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结果表明Spry1作为miR-21的靶基因负向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骨形成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杨楠周威王光丁寅金岩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R-21成骨分化
糖皮质激素对DKK1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DKK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对BMS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BMSCs,分为对照组[不含地塞米松(Dex)]、Dex8组(含10-8mol/L Dex)及Dex6组(含10-6mol/L Dex)。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培养液刺激BMSCs,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的成骨诱导液及成脂诱导液刺激BMSCs,于3d后提取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成骨基因(Runx2、OCN)及成脂基因(C/EBP、PPARγ)的表达量,并于3周后通过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其对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及Dex8组比较,Dex6组DKK1基因的表达最高,而对应的克隆形成能力最低。成骨诱导环境下,Dex8组Runx2、OCN的表达最高,而DKK1的表达最低,茜素红染色只有Dex8组出现钙化结节。成脂诱导环境下,Dex6组C/EBP、PPARγ及DKK1的表达最高,油红O染色Dex6组出现大量的脂滴。结论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DKK1表达上调,BMSCs增殖受抑。DKK1对BMSCs的骨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脂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可能与其调控DKK1的表达、影响BMSCs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杨杰金岩黄迪炎胡成虎宫坤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间质干细胞WNT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异常在雌激素所致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去势骨质疏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增殖及分化功能的改变,揭示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去势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检测BMMSC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变化,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小核糖核酸(microRNA)芯片对骨质疏松BMMSC的分化相关基因和microRNA表达谱进行检测。结果在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中,BMMSC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而成脂分化能力却明显增强,同时发现一组分化功能相关基因及microRNA表达出现改变。结论 BMMSC的功能缺陷与骨质疏松的病理改变相一致,可能在骨质疏松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而部分功能基因及microRNA的改变可能是导致BMMSC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
廖立杨小红金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质疏松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异性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其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的功能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去势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确定特异性改变microRNA的功能,明确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微阵列芯片筛查,寻找在骨质疏松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并在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后行RT-PCR检测其表达水平,研究其在BMMSC多向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了10个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有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其中5个microRNA在BMMSC成骨分化过程中,3个microRNA在成脂分化过程中表达出现明显改变。结论:microRNA表达异常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BMMSC的功能缺陷。
廖立杨小红金岩
关键词:骨质疏松芯片分析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