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850025)

作品数:9 被引量:12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凡黄维杨俭波杨蓉黄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地理
  • 3篇岭南
  • 3篇城市
  • 2篇三旧改造
  • 2篇天地
  • 2篇文化名城
  • 2篇历史文化名城
  • 1篇地理视角
  • 1篇地理学
  • 1篇展演
  • 1篇丝绸之路
  • 1篇祠堂
  • 1篇祠堂文化
  • 1篇文本
  • 1篇文化地理学
  • 1篇文化景观
  • 1篇理学
  • 1篇名城
  • 1篇名城保护
  • 1篇景观

机构

  • 9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作者

  • 9篇李凡
  • 6篇黄维
  • 5篇杨俭波
  • 1篇黄丽萍
  • 1篇梁璐
  • 1篇杨蓉

传媒

  • 4篇人文地理
  • 2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中城市更新概念的衍生、想象和认知局限性——以佛山岭南天地“三旧”改造为案例被引量:13
2015年
以佛山市"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三旧"改造为案例,讨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改造中城市更新概念的衍生、想象及认知局限性。尤其侧重于概念运用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价值及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研究显示,"三旧"改造概念作为城市更新理念与佛山城市旧区改造的现实问题相互结合而衍生的"应景"产物,在运用中凝练了更新主体(地方政府)对旧区改造发展的愿望、想象和认知倾向。这使得"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三旧"改造发展模式及其想象展望也可能只是地方政府及开发商谋求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手段。此外,研究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只被地方政府和投资人用作组织与寻求他们各自关注点的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技术,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概念对他们的吸引力在于与之相关联的资源,以及一种供使用、阐释、替换的语言。至于这个概念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实用性,则似乎关注不够。
杨俭波李凡黄维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三旧”改造的思考——佛山岭南天地案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限制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杨俭波李凡黄维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怀旧现象及地理学研究视角被引量:13
2012年
现代化、全球化和城市化催生了当代的怀旧现象,城市怀旧已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文化景观,并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怀旧现象的研究状况,以及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怀旧研究已经渗透至诸多学科领域,国外文化地理学者从多个角度开展了城市怀旧的研究,但该研究在国内还十分鲜见。文章指出可以结合文化地理学及相关理论,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城市怀旧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互动作用,探讨城市怀旧空间的生成、类型、特征、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解读城市怀旧文化景观对于城市怀旧空间的诠释以及地方认同的影响,以揭示在城市怀旧空间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城市记忆、地理想象、地方认同和建构的互动作用机理。认为城市怀旧的地理学研究将拓展我国城市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野,并对城市更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复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李凡黄维
关键词:文化地理学
历史地理视角下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的区域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种跨地域的地理现象,涉及到物资、商品、技术、文化、移民等要素的时空流动以及在岭南的区域影响。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以历史地理视角,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所产生的区域效应。研究表明,海上丝绸之路使岭南及其江河、海陆交互处的地域具有明显的地理边缘效应,对外贸易及其伴生的诸要素的溢出、汇融和交流,带来岭南区域地理空间结构、功能的变化,以及在土地利用、经济地理、聚落地理和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区域效应。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史为鉴,对指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凡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岭南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佛山传统祠堂文化景观变化以及地方认同的建构被引量:40
2013年
祠堂曾经是佛山标志性的文化景观,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祠堂文化景观也发生了改变。在对佛山市区现存祠堂景观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位于城乡边缘带和城中村的典型社区进行深度访谈。研究表明,佛山传统祠堂文化景观在空间和功能上都发生明显变化。尽管其呈现出现代化、多元化的倾向,但通过集体记忆和怀旧空间的地方形塑,仍然强化了以祠堂为中心的地方认同感。而且,在快速城市化、全球化过程中,地方与认同的关系既受到外生文化渗透的影响,又有内生文化认同作用的增强。祠堂文化景观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地方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与之相应,地方认同也正在重新构建。
李凡杨俭波何伟财
关键词:城市化
古代佛山镇聚落环境的风水意象及其对名城保护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文献资料,从"龙、穴、砂、水"等风水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古代佛山镇的风水格局。研究表明,佛山镇的聚落环境受到风水思想的影响,但由于佛山的市镇属性和独特地理环境,使古佛山并非严格按照风水格局的形制,水环境在风水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认识佛山镇的风水格局,可窥见古人的聚落环境意象和景观审美思想,把握古城的历史文脉,以利于城市景观布局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
李凡黄维杨俭波
关键词:聚落环境名城保护
文本、冲突与展演视角下的西方记忆地理研究评述被引量:20
2016年
本文尝试从文本、冲突与展演视角评述近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领域发表的记忆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尽管研究议题趋于多样化,但都表达对记忆政治性、叙事本质以及展演性的关注,具体表现在对纪念景观空间叙事的文本政治学分析,大尺度记忆场域中的记忆构建主体多元化、空间占有与反抗以及记忆创伤等记忆政治议题,个体记忆如何被身体贮存、携带甚至时空迁移并通过身体实践而被再次激活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空间与人口结构剧烈变化背景下,如何借鉴与应用西方记忆地理学相关理论,更深入地剖析具有本土特色的案例素材,应成为我国记忆地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黄维梁璐李凡
关键词:记忆文本展演
城市怀旧空间演变与多元主体的建构——以佛山市通济桥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通济桥是一座佛山明代古桥,有正月十六"行通济"的走桥民俗,构成了佛山城市的怀旧空间。通过文本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多元主体的视角,分析城市怀旧空间的建构。研究表明,怀旧存在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相互交织。从建桥、毁桥到重建,经历了原初怀旧空间、反思性怀旧空间到重建性怀旧空间的演变,在怀旧空间的演变过程中,并非简单的二元关系,官方与非官方、重建与反思、内生与外生等怀旧形式并存,官方主导的重构行为与民间有关过去价值之间存在复杂且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带来地方性的重构。研究结论丰富了怀旧空间的地理学研究成果,并对思考当下城市历史文化保育与怀旧空间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凡杨俭波黄维
怀旧消费空间地方建构的比较研究——以广州怀旧餐厅为例被引量:34
2015年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都市怀旧消费风潮已渗透至社会文化生活诸多领域。许多怀旧餐厅也应运而生,形成以城市怀旧为主题的特殊消费空间和文化空间。全球与地方在消费文化转化中相互促进,地方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不同怀旧消费空间的地方建构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广州太平馆、巴打怀旧茶餐厅两个不同特点的怀旧餐厅为案例,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媒体报道和网上讨论作为研究的文本资料。从物质空间和情感空间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怀旧餐厅的地方建构和认同。研究表明,透过记忆的呈现和展示,记忆凝视下的传统再造和怀旧消费导向下的再造传统都是适应全球文化潮流过程中不同的消费物质空间建构形式。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怀旧地方又是其情感空间的建构和地方记忆的再生产,表现在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等方面。由于怀旧地方建构中"真实地方"和"构想地方"交集的差异,其地方认同感也存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根植性、市场机制和后现代消费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理解怀旧消费空间的地方建构,对指导怀旧消费空间生产和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李凡杨蓉黄丽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