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11300)
- 作品数:44 被引量:695H指数:16
- 相关作者:何中虎夏先春张艳刘建军张平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我国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的STS检测
-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采用单籽粒硬度仪(SKCS)和STS标记对春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和品系55份进行了籽粒硬度和Puroindoline等位变异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全国春麦品种61.8%为硬质类型,混合和软质品种频...
- 郭世华何中虎夏兰芹王洪刚张庆祝
- 关键词:普通小麦籽粒硬度PUROINDOLINESTS
- 文献传递
- CIMMYT普通小麦品系Waxy蛋白类型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2003年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在品系间都有较大变异,与中国春小麦相比,CIMMYT小麦表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高,稀值和反弹值大,峰值时间长而稳定。Wx-B1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最终黏度和反弹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值显著低于和小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B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第35届IBWSN品系的淀粉糊化特性优于第20届SAWSN品系,两者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差异显著。
- 穆培源何中虎徐兆华王德森张艳夏先春
- 关键词:RVA淀粉糊化特性
- 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全缺失种质的创新被引量:15
- 2005年
- 大豆脂肪氧化酶 (Lipoxygenase ,Lox)是豆腥味因子。利用脂肪氧化酶双缺失的优质大豆新品系 96P17(Lox 2 .3)作母本 ,9370 4 (Lox 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IEF PAGE)技术 ,对杂种后代脂肪氧化酶 3种同工酶进行缺失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 ,创造大豆脂肪氧化酶 3种同工酶全缺失(Lox 1.2 .3)的大豆优质新种质 。
-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李桂英
- 关键词:大豆种质创新
- 小麦籽粒PPO活性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为筛选出更实用的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子标记,试验根据P PO基因的EST序列设计引物,以PPO活性差异较大的2组材料基因组DNA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对小麦籽粒PPO活性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物PPO 18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在2组材料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在高PPO活性的材料中均扩增出685 bp片段,在低PPO活性的材料中均扩增出876 bp片段,相差191 bp。在所扩增的P PO基因序列中存在两个内含子(内含子Ⅰ和内含子Ⅱ),其中内含子Ⅰ符合内含子的GT-AG法则,在不同PPO活性材料间存在191 bp的DNA序列差异,与扩增片段的长度差异相吻合;内含子Ⅱ为‘GC-AG’型内含子,没有内含子的‘GT-AG’典型特征。在所扩增的P PO基因序列外显子区段,不同PPO活性材料之间存在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PPO 18及其所标记的P PO基因定位于2AL染色体上。结果表明,PPO 18标记是共显性、可靠、简便、实用的功能标记,可用于小麦种质资源评价和育种后代标记的辅助选择。
- 孙道杰何中虎王辉夏先春
- 关键词:普通小麦
- 生物信息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生物信息技术是当今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其中作为生物信息技术重要内容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对生物信息数据库自身特点的分析,结合目前数据库保护办法,探讨生物信息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应采取的方式,并提出对生物信息数据库应采取分级保护的观点,给出加强我国生物信息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 常俊丽朱雪忠何光源
- 关键词:生物信息技术数据库知识产权
- 大豆油分蛋白质含量相关QTL的实用性验证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利用己发表的一些与油分、蛋白质含量主效QTL相连锁的SSR标记,对72份全国各地高油、高蛋白种质资源进行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分析。通过对9个SSR位点各等位变异的蛋白质和油份含量的方差分析,检测到4个与油分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以及4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其中satt193、satt491、satt030和satt331分别在DNA片段长度为210~280bp之间检测出与油分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Satt523、satt321、satt231和satt578在DNA片段长度为170-320bp之间检测出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实验证实了与这些位点相连锁OTL的通用性及实用性。
- 孙鸿雁刘丽君张小明杨喆高明杰张雷魏崃
- 关键词:大豆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QTL
- 小麦基因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7年
- 为了给小麦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参考,总结和分析了小麦基因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在小麦表达载体构建中普遍采用Ubi和在35S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启动子序列,使用的报告基因主要有gus、uidA、gfp和Cl/LC等,选择基因主要有bar、nptII、manA(pmi)、Cah、gst27、mopat、popat、CP4和GOX,筛选剂一般选用Bialaphos、Glufosinate、G418和Glyphosate等。小麦基因转化的主要受体为幼胚及其愈伤组织,转化方法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受体类型、表达载体序列组成和基因转化方法是影响小麦基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
- 李根英何中虎夏先春樊庆琦黄承彦
- 关键词:小麦基因转化
- 小麦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7
- 2007年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B/1R易位、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穗发芽抗性等性状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建立相关性状的多重PCR体系在小麦品质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现有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建立了适合不同品质类型品种评价和分子聚合育种的3个多重PCR体系,并用已知基因的品种(系)进行验证。多重PCR体系Ⅰ包括ω-secalin(1B/1R)、Vp1B3和Pinb-D1b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可用于一般的品质检测;体系Ⅱ包括ω-secalin、Ax2*、Bx17和Dx5基因的检测,可望用于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体系Ⅲ包括Wx-A1、Wx-B1和Wx-D1位点的检测,可用于淀粉品质或糯小麦的选育。每个体系内的引物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和错配,检测品种(系)的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成本低。3个多重PCR体系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评价和杂交后代优质基因的聚合,将会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评价和选育的效率。
- 张晓科夏先春王忠伟万映秀张平治何心尧杨燕何中虎
- 关键词: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多重PCR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种子特异性表达噬夏孢欧文氏菌crt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tp和crtB基因,胶回收后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tp和crtB基因经酶切回收后通过pBlue-scriptKS质粒连在一起构建成pSK-tp-crtB,通过BamHⅠ和SacⅠ酶切,从pSK-tp-crtB载体上切下目的基因片段tp-crtB,替换pBI121-napA载体中的GFP基因,构建了tp-crtB基因在植物种子中特异性表达的载体pBI121-tp-crtB。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EHA105,经菌液和质粒PCR分析,获得了真核表达载体pBI121-tp-crtB,为crtB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刘慧娟郎君冯志国何光源
-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植物表达载体
- 傅里叶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大豆脂肪酸含量被引量:27
- 2008年
- 目前大豆脂肪酸育种需要进行大量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因此建立近红外光谱(NIRS)快速测定脂肪酸组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08个中国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或品系为材料,以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NIRS,4 000-12 500 cm^-1)与气相色谱(GC)技术相结合,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和交叉验证法,探讨利用FT-NIRS技术预测脂肪酸含量的可行性。依据OPUS 5.0软件针对不同脂肪酸组分筛选出最佳NIRS光谱区域为6 101.9-5 446.5 cm^-1。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大豆主要脂肪酸组分,如油酸(C18∶1,R2CV=0.94)、亚油酸(C18∶2,R2CV=0.87)、亚麻酸(C18∶3,R2CV=0.85)和总饱和脂肪酸(C16∶0+C18∶0,R2CV=0.88)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外部验证结果证明大豆油酸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val=0.91),其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47 g·kg^-1干重,RMSEP/SD的比值为0.29,可保证大豆油酸辅助育种的准确性;而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预测决定系数范围为0.66-0.76,RMSEP范围为0.37-2.74 g·kg^-1干重,RMSEP/SD比值范围为0.47-0.53,表明可以进行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初步筛选。该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脂肪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 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佐藤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