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K0102061501)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缪竞诚盛伟华杨吉成吴士良张日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4篇饲养层
  • 4篇饲养层细胞
  • 4篇祖细胞
  • 4篇CD34^+...
  • 4篇病毒载体
  • 3篇转录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3篇腺病毒载体
  • 2篇抑瘤
  • 2篇抑瘤素M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病毒
  • 2篇转移酶
  • 2篇小鼠
  • 2篇基因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缪竞诚
  • 6篇盛伟华
  • 5篇杨吉成
  • 4篇吴士良
  • 4篇朱南康
  • 4篇胡志清
  • 4篇包婉蓉
  • 4篇张日
  • 3篇井莹莹
  • 3篇苗莉
  • 3篇韩亚丽
  • 2篇刘铁连
  • 2篇单云波
  • 2篇吴艳
  • 2篇田丽娜
  • 1篇姜智
  • 1篇赵耀东
  • 1篇叶震敏
  • 1篇赵凝
  • 1篇仇灏

传媒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射线局部辐照大鼠Ⅰ/Ⅲ型胶原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电子射线(模拟β射线)局部辐照大鼠致放射损伤后胶原表达及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照射制作SD大鼠的辐射损伤模型,观察Ⅰ/Ⅲ型胶原表达及MMP1、MMP2、MMP9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β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可以引起胶原含量和分型的改变,MMP-1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MP2与MMP9的表达随辐射剂量的增加,由强变弱再上升变强。结论β射线照射皮肤损伤引起的创面难愈合可能与胶原含量和结构的改变相关,其又与胶原的降解酶MMP1活性增强有关;MMP2与MMP9参加基底膜的溶解、血管形成和坏死组织的清除,有助于创面的重建,促进创面的愈合。
周迎会仇灏徐岚姜智孙其昌马震宇吴士良
关键词:胶原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Ad-hOSM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及归巢能力的影响
2011年
目的:建立转人抑瘤素M(hOSM)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转基因细胞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影响,比较扩增前、后造血干/祖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建立转hOSM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FCM检测各组增殖效果;扩增后的造血干/祖细胞用跨膜迁移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以鉴定体外扩增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能力。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纯度可达(96.8±2.28)%,与Ad-hOSM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7 d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扩增15.73倍,表面黏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培养后的细胞用Tran-swell板做体外迁移实验,与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的干细胞,其诱导迁移率为(40.68±1.35)%,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较好的保持其归巢能力。结论:转hOSM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体外扩增后仍保持较高的归巢能力。
田丽娜郁心包婉蓉陈瑶韩亚丽张凤娟缪竞诚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
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中的扩增及其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并研究移植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的效果。方法: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建立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将扩增后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CFDA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SCID小鼠体内,通过RT-PCR和观察荧光标记细胞来检测小鼠内的人源细胞。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扩增13.2倍,表面粘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移植入SCID小鼠四周后,仍可见带有荧光标记的人源细胞,RT-PCR证明人源基因Alu的存在。结论:建立的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有较高的移植效率和造血活性。
井莹莹杨吉成缪竞诚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SCID小鼠
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Ad—hLIF)感染WT-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细胞,体外观察转基因细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体内研究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用RT—PCR和ELISA法鉴定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后,将经免疫磁珠法分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的CD34^+细胞在饲养层和/或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扩增28d,检测不同时问点的单个核细胞(MNC)数量及CD34^+细胞阳性率;扩增后的MNC经CFDA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辐射损伤SCID小鼠体内,RT—PCR和细胞荧光标记法检测小鼠内含Alu基因人源细胞的归巢情况。结果感染50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Ad·hLIF的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和ELISA法结果显示hLIF日的基因能在WI-38饲养层细胞中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可达95.60%±2.58%,MNC在Ad-hLIF转基因饲养层培养体系持续扩增,最高可达356.95±0.87倍,其中CD34^+细胞仅在0~14d能维持较高水平,最高可扩增52.11±1.13倍,以后逐渐降低。将其移植辐射损伤SCID小鼠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4周内小鼠骨髓中不仪可观察到CFDASE荧光标记的细胞,而凡经RT.PCR法鉴定后,还可检测到表达Alu人源基因的人脐血造血归巢细胞。结论成功建立的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不仅体外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延缓其分化。扩增的CD34^+细胞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具有造血功能恢复的功能。
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SCID小鼠
全反式维甲酸对SHI-1细胞株糖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SH I-1细胞株中糖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 e PCR方法,比较在不同浓度ATRA作用下,SH I-1细胞中不同糖基转移酶家族(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β3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家族和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在SH I-1细胞株中ppGalNAcT1、T2、T3、T4,β3GnT1、β3GnT5,O-GnT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加入全反式维甲酸后β3GnT5表达量下降,pp-GalNAcT2、T4、β3GnT1、O-GnT表达量升高。结论:加入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后,SHI-1细胞中的糖基化作用升高。
赵凝杨静郭向红吴艳吴士良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糖基转移酶诱导分化
LIF基因修饰的ECV-304细胞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经LIF基因修饰的ECV-304细胞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0-LI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通过G418筛选获得能稳定表达LIF的ECV-304转基因细胞。用LIF基因修饰的ECV-304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培养,检测培养前后CD54+细胞、CD34+CD54+细胞和CD34+CD62L+细胞数量的变化,观察转LIF基因的ECV-304细胞对脐血造血细胞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经LIF基因修饰的ECV-304转基因细胞,该细胞能支持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且能维持细胞表面与归巢有关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培养后CD34+CD54+和CD34+CD62L+细胞亚群数量显著增加。结论经LIF基因修饰的ECV-304细胞可改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的微环境,有助于抑制HSC/HPC的分化并保持其归巢能力。
郁心苗莉缪竞诚
关键词:黏附分子L选择素CD34^+细胞
人抑瘤素M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构建携带人Oncostatin M(OSM,抑瘤素M)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用DNA重组技术,以pcDNA3.1finyc-his(-)A-hOSM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人OSM基因,酶切连接到带有GFP标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上,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a,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用PCR法、限制性内切酶EeoRI和BamHI双酶切法及测序鉴定。然后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辅助质粒HIT456、HIT60共同转染入包装细胞系293T以包装病毒。结果构建了重纽人抑瘤素M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CR产物电泳可见约750bp处有特异性条带,EcoRI和BamH,双酶切,电泳出现两个条带,约750bp处亦有相应条带。核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人抑瘤素M基因的CDS序列完全一致。转染293T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且细胞有病变。提示构建携带人OSM基因的逆转录载体成功。结论携带人抑瘤素M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MCS-HA-hOSM成功构建为此基因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苗莉赵耀东杨伟明叶建新谢宇锋盛伟华杨吉成缪竞诚张日朱南康
关键词:抑瘤素M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重组
抑瘤素M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胡志清缪竞诚
关键词:抑瘤素M黑色素瘤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U937
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分子进化的初步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揭示其进化规律。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上数据库对核酸蛋白质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构域分析和进化树绘制。结果: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均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显示各成员来源于同一祖先并在不同时期分野。结论:各成员来自于同一祖先的同一家族,其进化方式属于趋异性进化。
杭赛宇吴士良
关键词:结构域系统进化树
糖基化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家族被引量:6
2006年
吴艳吴士良
关键词:糖基化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