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Z006)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义强孙斐娟胡军刘镭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农民
  • 2篇社会联结
  • 2篇农村
  • 2篇乡村
  • 2篇民主
  • 2篇命运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演进逻辑
  • 1篇杂糅
  • 1篇政治
  • 1篇中国农村研究
  • 1篇中国乡村
  • 1篇善治
  • 1篇社会革命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整合
  • 1篇田野
  • 1篇内生
  • 1篇内生性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刘义强
  • 3篇孙斐娟
  • 3篇胡军
  • 1篇刘镭

传媒

  • 4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农业农村部管...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社区联结:村庄民主治理的内生性机制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民主治理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村民自治制度的继续深化也需要加强对社区民主发育机制的培养。本文着重探讨村庄民主治理的内生性机制,发展出"社区联结"的概念,通过将社区联结分解为社会联结和组织联结的层次性推进,解析实现从农民个体到组织化并进而纳入村庄民主治理渠道的策略机制。
刘义强胡军
关键词:社会联结民主治理
田野中的政治:农民、民主与国家——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对中国农村研究著名学者徐勇在中国农民政治、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国家建构等领域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和评析。文章指出,徐勇的中国农村研究引导了中国政治学实现从庙堂到田野再回归庙堂的辩证扬弃过程,在对基础性政治社会持之以恒的观察基础上,提炼出了一系列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创新性分析框架、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文章结合中国农村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讨论了徐勇的学术实践和重要观点对中国农村研究的学术贡献和价值。
刘义强
关键词:中国农村研究农民政治基层民主
文化杂糅与选择失据:农民文化重建的历史逻辑被引量:2
2011年
文化是社会行动价值和意义的阐释。中国农民自近代以来经历了政治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多重重大转变,因应这些变动的社会事实,农民群体也被动或主动建构起来了多重文化认知框架。作者认为,其中最大的三重文化板块为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传统的革命文化以及在非完整市场经济和小农社会化背景中形成的市场文化,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小农形态分别为传统小农、革命化小农和社会化小农。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考量这三种文化杂糅的具体情境,化解农民在进入现代世界中的文化选择失据困境,才能取得积极成效。
孙斐娟刘义强
关键词:农民文化
进入现代世界的农民文化命运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文化认同再造被引量:30
2009年
传统观点认为,农民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体系不是现代化的敌人,就是现代化进程中无可奈何的牺牲品。现代化中如何重建农民的文化认同,使之与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特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文化认同的现代蜕变及其认同根基的组织重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命题。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文化认同出现严重的拔根状态,需要通过重塑农民主体价值和文化认同予以解决。最后,本文从文化蜕变和社区重建两个方面阐述了农民文化认同再造的方向。
孙斐娟
关键词:农民文化认同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运用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分析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关联,探讨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对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揭示农业经营方式选择行动要以理解社会结构为前提,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要适应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与重塑,要保护农村社会结构的演变和重构。对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行动,实际上就是对未来农村社会形态的选择,是关系国家未来的选择。
刘镭
关键词:家庭农场社会结构农业经营方式
原型与变形:中国乡村的现代化、革命与农民命运被引量:1
2014年
革命是20世纪中国农村和农民转型的中心事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社会革命,一方面致力于与乡村传统之间的截然断裂,另一方面始终面临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之间的紧张和牴牾。然而,两者都确认乡村传统及其承载者——农民,因其与一个正日渐成为过去时的旧世界紧密联系,而与未来现代化后的现代理想世界无法相容。因此,革命的后果是对乡村传统原型的强拆,却无法为失去庇护的农民群体和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疏通淤滞,导致农民在革命高涨时的激情和革命大潮消退后的荒诞叙事相互继替,构成20世纪中国农民命运的线索,昭示着乡村和农民进入现代世界的命途多舛。
孙斐娟刘义强
关键词:社会革命农民
中国农村治理的联结形态:基于历史演进逻辑下的超越被引量:11
2016年
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治理的复杂性,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需要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有利于推进治理的要素。治理是一种要素的集聚,更是一种要素的联结。在封闭的状态下,农村社会形成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性联结形态的建构;而在开放条件下,由于消解性力量往往大于联结建构的力量,农村社会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结形态,也难以保证治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未来农村的社区治理,关键不在于建构某种单一的联结形态,而在于建构一种复线的弹性联结,这是一种多层次、多样化的联结形态,对于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义强胡军
关键词:社会联结
从“脱序”到“善治”:粤东基层治理难点地区的村庄转型与乡村治理调查研究
2021年
如何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应对基层治理中的旧症难题,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粤东L县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基层治理难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当地以"靶向式"治理破解涉毒困局,以"靶向式"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立党建、民生之本,使村治"脱序"局面彻底扭转,走上实现"善治"之路,并探索出以"党的领导、靶向治理、精准发力、破立并举"为特点,有效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经验。
王墨竹
关键词:善治
重塑村庄治理基础的村户联结机制——以湖北省平原村村级产业发展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在村庄范围内,农民以家户成为生产的主体,而家户与村庄的联结就成为村庄治理有效实现的基础。作为治理基础的村户制联结机制的塑造经历了传统"自由小农"基础上的文化联结、政治深嵌下的组织化联结和现代"自由小农"基础上的民主联结,但进入到后税费时代之后的村户制基础不仅因为市场力量的不断侵袭而松动,也因国家政策的转变而松弛,更因为民主机制的联结不仅没有锻造反而扭断了村庄治理的基础,在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和乡村发展的趋势下,以村级产业发展为支点将是重塑村户制联结的有效机制之一。村级产业的发展让以家庭经济为本位的农民在村庄内"有忙头",而由市场中历练出的经济能人整合了"村—户—市场",在空间上实现了"村—组—户"三者的联动。
詹成付刘义强胡军
关键词:村庄治理社会整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