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092)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东风张萌刘少艺王松华冯理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鸣唱
  • 3篇鸣禽
  • 3篇鸣声
  • 2篇神经元
  • 2篇听觉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钙激活
  • 2篇斑胸草雀
  • 2篇成年
  • 1篇电导钾离子通...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D1受...
  • 1篇信息整合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营养因子
  • 1篇右侧

机构

  • 10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作者

  • 10篇李东风
  • 3篇刘少艺
  • 3篇王松华
  • 3篇张萌
  • 2篇冯理
  • 2篇郑志强
  • 2篇林桂霞
  • 2篇吴敏
  • 2篇吕源
  • 2篇王怡淳
  • 1篇孟玮
  • 1篇姚丽华
  • 1篇李鸿谷

传媒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心理学报
  • 1篇生理学报
  • 1篇Zoolog...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Neuros...

年份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K channels modulate the excitability and firing precision of projection neurons in the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 in adult male zebra finches被引量:1
2012年
Objective Motor control is encoded by neuronal activity. 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 channels (SK channels) maintain the regularity and precision of firing by contributing to the afterhyperpolarization (AHP) of the action potential in mammals.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how SK channels regulate the output of the vocal motor system in songbirds. The premotor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 (RA) in the zebra fin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utput of song information.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spike bursts in RA projection neuron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iming of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birdsong. Methods The firing properties of RA projection neurons were analyzed using patch clamp whole-cell and cell-attached recording techniques. Results SK channel blockade by apamin decreased the AHP amplitude and increased the evoked firing rate in RA projection neurons. It also caused reductions in the regularity and precision of firing. RA projection neurons displayed regular spontaneous action potentials, while apamin caused irregular spontaneous firing but had no effect on the firing rate. In the absence of synaptic inputs, RA projection neurons still had spontaneous firing, and apamin had an evident effect on the firing rate, but caus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firing regularity, compared with apamin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ynaptic inputs. Conclusion SK channels contribute to the maintenance of firing regularity in RA projection neurons which requires synaptic activity, and consequently ensures the precision of song encoding.
Guo-Qiang HouXuan PanCong-Shu LiaoSong-Hua WangDong-Feng Li
关键词:钙激活钾通道投射神经元射击精度斑胸草雀
鸣禽前脑听觉和鸣唱系统zenk基因的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鸣曲和鸣唱行为可以诱导鸣禽前脑不同区域的zenk基因表达.鸣禽听到同类鸣曲时在听觉系统会出现zenk表达,并在致聋后这种诱导消失.而鸣禽鸣唱时,在鸣唱系统同样有zenk基因的表达,且不依赖于听觉反馈,因为致聋鸟只要发声就可以诱导表达.大量的研究表明,zenk基因在听区的诱导表达不仅可对同类鸣曲进行识别,而且在教习曲模板的记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鸣唱系统zenk基因诱导表达则主要与鸣曲的产生与维持有关.zenk基因在两个系统中的诱导表达将听觉感知与鸣唱运动紧密联系起来.
刘少艺冯理张萌李东风
关键词:听觉系统鸣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鸟类鸣唱行为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鸟类鸣唱是一种复杂的发声行为,需要感知和运动技能学习等神经过程的参与。与人类语言学习的过程相似,鸟类鸣唱学习过程由脑中的一整套神经结构所控制,我们称之为鸣唱控制系统。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鸣唱控制系统对鸣唱行为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在BDNF对鸟类鸣唱调控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BDNF影响新生神经元募集及存活、性激素及性别二态性、鸣唱控制系统季节可塑性和鸣曲形成等科学问题。文章对BDNF与鸣唱行为调控关系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做了详细论述。
孟玮姚丽华王松华李东风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鸟类
界面核和高级发声中枢与鸣禽鸣曲的学习和维持被引量:2
2013年
鸣禽鸣唱和人类语言都是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幼鸟在学习鸣唱时先记住教习曲模板,再通过发声反馈比较自鸣曲和模板并调整发声输出,成年后同样需要听觉反馈来维持自鸣曲的特征和稳定.因此,鸣禽听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对刺激的感觉运动整合非常重要.近年研究发现,感觉期幼鸟编码并记忆模板的过程需要NIf-HVC投射的参与;这一突触联系与维持成年鸣禽可塑性鸣曲空间特征和鸣曲节律至关重要.其中,NMDAR、AchR和NE可能参与调节NIf-HVC突触的效能.HVC类似于人类的Broca's Area,而NIf类似于人类的Spt区,因此研究NIf-HVC突触在神经环路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人类这2个脑区在语言形成中潜在的功能,有利于探索发声过程相关的感觉运动信息整合的机制.
李东风冯理刘少艺张萌
关键词:HVC
切断鸣管神经支对红嘴相思鸟鸣声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该研究以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为材料,分析对其鸣管神经支(NXIIts)进行断单侧和断双侧处理后的鸣声声学变化,探讨鸣管神经支配特性。结果表明,断单侧NXIIts后红嘴相思鸟均可发出常见叫声,但鸣声音节间隔拉长,音节时程缩短,调频指数下降,且断左侧NXIIts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断右侧NXIIts。即NXIIts支配具单侧性,且呈左侧优势,此外,左侧NXIIts还具有产生音节高频成分和谐波的作用。断双侧NXIIts后,红嘴相思鸟鸣声音调唯一,响度大幅下降,音节脉冲数增加。
吴敏吕源郑志强林桂霞王怡淳王松华李东风
关键词:红嘴相思鸟鸣声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鸣禽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理
2014年
鸣禽脑部的一些鸣唱核团与听觉核团接受来自中脑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能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投射,并且存在多种儿茶酚胺类受体的表达。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鸣唱环境下,中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及其支配靶区即早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中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调节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动与鸣唱行为和听觉信息处理的研究进展。
刘少艺李东风
关键词:鸣唱听觉去甲肾上腺素
断鸣管神经支对白腰文鸟鸣声的影响
2014年
为探究鸣管神经支(NXⅡts)对发声控制的作用以及验证鸣禽发声的侧别优势和性别差异,以成年白腰文鸟为实验材料,记录其正常鸣声及切断鸣管神经支后的鸣声.用Cool Edit Pro和Wavesurfer等声音处理和分析软件,比较和分析雄鸟和雌鸟、断单侧和双侧鸣管神经前后声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成年白腰文鸟的NXⅡts可单侧支配鸣肌,切断左侧NXⅡts将导致声音严重受损,对断右侧则影响不大,表明具有左侧优势.两侧NXⅡts既相互协调又各有侧重,左侧产生较高频率的声音,而右侧则有较高的熵值,使得音节稳定性和调频一致性增强.雄鸟左侧NXⅡts控制较高的音量和较长的音节,而雌鸟的音量和音节时长两侧均可以独立调节.断双侧神经对音量、音调和音色都产生明显影响.
林桂霞郑志强吕源王松华王怡淳吴敏李东风
关键词:白腰文鸟性别差异
钙激活的大电导钾离子通道在成年斑胸草雀脑中的分布
2013年
BK通道,即钙离子激活的大电导钾离子通道,它通过产生快速的后超极化(fAHP)来控制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发放频率.为研究BK通道在鸣禽鸣唱学习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BK通道在成年雄性斑胸草雀脑中的分布.证实了其在端脑、基底节纹状体、中脑、小脑等脑区都有广泛的表达,其中RA、HVC、LMAN、X区、DM等与鸣唱系统相关的核团都有显著的表达.这暗示了BK通道可能与鸣禽鸣唱信息整合、听觉反馈、鸣曲可塑性和稳定性以及呼吸调节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李东风李鸿谷宋吉峰
关键词:斑胸草雀BK通道免疫组织化学
成年雄性斑胸草雀高级发声中枢鸣声控制的右侧优势被引量:1
2014年
鸣禽是研究语言功能的动物模型。鸣禽端脑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与人类布洛卡氏区具有功能同源性。利用电损毁与声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年雄性斑胸草雀两侧HVC分别进行电损毁,观察HVC控制鸣声的侧别差异。结果表明,损毁左侧HVC对长鸣和鸣曲的频域和声强特征均无显著性影响。损毁右侧HVC导致长鸣的振幅、调频、幅度调制显著减小(p<0.05),鸣曲的振幅、平均频率、峰频率显著减小(p<0.05)。损毁双侧HVC后均引起鸣曲时域特征的改变,暗示鸣曲时域特征的编码需要两侧半球鸣唱系统的整合。HVC在控制鸣声频域和声强特征上具有右侧优势,但对鸣曲时域特征的控制需要两侧HVC的共同参与。
张萌李东风
关键词:声学特征
成年雄性斑胸草雀高级发声中枢-弓状皮质栎核突触的长时程可塑性被引量:3
2013年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是学习与记忆神经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雄性斑胸草雀的习得性发声与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RA)通路密切相关,而HVC-RA突触的长时程可塑性表现尚不清楚。本文应用在体电生理方法研究了成年雄性斑胸草雀HVC-RA突触的长时程可塑性。结果显示,(1)生理性刺激(δ节律刺激)和低频刺激(3 Hz,3 min)并不能诱导出长时程可塑性,前者不引起任何诱发群体峰电位幅度的变化,而后者可引起配对脉冲诱发的第二个群体峰电位幅度的短时程抑制(short-term depression,STD);(2)高频刺激(400 Hz,2 s)可引起诱发群体峰电位幅度的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上述结果提示,LTD是成年雄性斑胸草雀HVC-RA突触长时程可塑性的表现形式,是发声这一感知运动的记忆机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成年鸟鸣唱的可塑性。
李凤灵李东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