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133)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李云庆李辉牛乐吕伯昌高晓群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郑州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元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神经元
  • 1篇镇痛
  • 1篇中缝大核
  • 1篇神经降压素
  • 1篇神经节
  • 1篇受体
  • 1篇突触
  • 1篇突触联系
  • 1篇内脏感觉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趋化因子及其...
  • 1篇趋化因子受体
  • 1篇锥体神经元
  • 1篇吗啡
  • 1篇内吗啡
  • 1篇内吗啡肽
  • 1篇结状神经节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李云庆
  • 2篇李辉
  • 1篇张乐石
  • 1篇冯宇鹏
  • 1篇黄晨
  • 1篇张婷
  • 1篇王智明
  • 1篇李小莉
  • 1篇张明明
  • 1篇郑恒兴
  • 1篇高晓群
  • 1篇王文
  • 1篇吕伯昌
  • 1篇吴利平
  • 1篇杨乐
  • 1篇牛乐
  • 1篇张华

传媒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
2008年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圆形和多极形;它们的短树突在胞体周围呈放射状,但向后索表面行走的树突较直,且可达脊髓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这些SPR阳性神经元呈NeuN阳性,但GFAP呈阴性;它们的胞体及其突起与SP、谷氨酸脱羧酶(GAD)、脑啡肽(ENK)和5-HT阳性纤维及终末形成紧密接触。上述结果说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神经元,且呈SPR阳性;这些SPR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多种来源神经信号的调控。
吴利平王文李辉张华黄晨李云庆
关键词:P物质P物质受体
安氟醚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自发性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调控
2008年
为探讨吸入性麻醉剂安氟醚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GABA)能自发性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的单细胞模型,应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安氟醚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GABA能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安氟醚可使GABA的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左移,但不影响GABA引起的最大反应;(2)安氟醚能够可逆性地增大GABA能自发性mIPSCs的发放频率而不影响其幅度;(3)在无钙细胞外液条件下,仍能观察到安氟醚对GABA能自发性mIPSCs发放频率的增强作用;膜通透性胞内钙库Ca2+的螯合剂BAPTA-AM可抑制安氟醚的增强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海马CA1区安氟醚可能通过释放胞内钙库内的Ca2+使神经终末内Ca2+浓度升高而增加GABA的释放,从而达到中枢抑制作用。
郑恒兴王智明李云庆
关键词:安氟醚Γ-氨基丁酸锥体神经元海马CAL区
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李小莉牛乐吕伯昌张婷高晓群李云庆
关键词:Μ阿片受体内脏感觉结状神经节孤束核
大鼠中缝大核向脊髓投射神经元与神经降压素能终末的突触联系
2008年
神经降压素(NT)是中枢下行抑制系统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逆行追踪法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NT能终末与中缝大核(NRM)向脊髓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可见NT阳性纤维和终末散在分布于NRM,但未见NT阳性神经元;将HRP注入腰髓背角后,在NRM内可见比较密集的HRP逆标神经元。在电镜下可见NT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上述结果说明NT可能调控NRM向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的活动,借此对伤害性信息向中枢的传递发挥抑制效应。
张明明冯宇鹏李辉李云庆
关键词:神经降压素镇痛中缝大核脊髓背角
阿片类物质诱导的痛觉过敏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2010年
杨乐张乐石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