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6B02-01)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彭绪亚张向和刘峰黄显波胡亚东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垃圾
  • 4篇垃圾处理
  • 3篇垃圾处理场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发酵
  • 1篇人性
  • 1篇社会冲突
  • 1篇生长温度
  • 1篇实证
  • 1篇填埋
  • 1篇排队论
  • 1篇平视
  • 1篇中试
  • 1篇中试试验
  • 1篇转运站
  • 1篇菌剂
  • 1篇垃圾焚烧
  • 1篇垃圾填埋
  • 1篇垃圾转运
  • 1篇垃圾转运站

机构

  • 5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篇彭绪亚
  • 2篇张向和
  • 1篇刘晓风
  • 1篇邓镓佳
  • 1篇刘国涛
  • 1篇闫志英
  • 1篇刘长玮
  • 1篇贾传兴
  • 1篇陈志剑
  • 1篇王渝昆
  • 1篇伍翔
  • 1篇李东
  • 1篇袁月祥
  • 1篇刘峰
  • 1篇文昊深
  • 1篇胡亚东
  • 1篇彭莉
  • 1篇黄显波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求实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庆市垃圾处理场的邻避效应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分析垃圾处理场的主导邻避因子,比较不同垃圾处理场的邻避程度,采用分层抽样法和结构式访谈,调查了重庆市10个垃圾处理场及其周围农户,并构建了邻避指数。结果表明:邻避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垃圾场的相对位置、政府处理满意度、公众"NIMBY(not in my backyard)"意识、垃圾场信任度和赔付满意度。公众对垃圾处理支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补偿满意度、垃圾场信任度和政府处理方式满意度,且期望货币补偿为7.3万元/人,期望补偿方式主要为安置房补偿及按国家政策补偿。江津区、主城同兴、长寿区垃圾处理场邻避效应较大,而大足县、主城长生桥、万州区垃圾处理场较小。通过邻避因子分析,将10个垃圾处理场划分为公众认知邻避型、垃圾场主导邻避型和政府主导邻避型三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回避或减轻策略。
张向和彭绪亚刘峰彭莉
关键词:垃圾处理场
基于邻避效应的垃圾处理场选址博弈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垃圾处理场之间的选址与定价博弈又关系着多方利益主体。文章基于邻避效应,从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视角出发,借用Hotelling线性城市模型,利用Bertrand博弈,重点分析了垃圾处理场的选址与定价决策,讨论了政府、垃圾处理场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协调,提出了规避邻避效应的利益补偿机制。
张向和彭绪亚
关键词:HOTELLINGBERTRAND博弈
排队论在垃圾转运站设备优化配置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对垃圾收集运输过程随机动态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排队论为基础的转运站设备配置方法。通过引入M/M/S排队模型,构建了垃圾转运站排队服务系统费用模型,以系统总费用最小来进行转运站压缩设备的配置,并以重庆市某垃圾转运站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静态方法相比,采用排队论方法进行转运站设备配置,垃圾转运站系统的总费用可降低7.5%,垃圾收集车辆的平均逗留时间系数由0.16降为0.1,车辆排队长度系数由4.47降低为2.71,转运系统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彭绪亚刘长玮刘国涛伍翔贾传兴邓镓佳陈志剑
关键词:垃圾转运站排队论
社会冲突视角下城市垃圾处理的关键风险因子评价与实证——来自重庆市的数据被引量:1
2011年
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冲突的视角,对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2种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下引发社会冲突的关键风险因子进行了识别,通过重庆市垃圾处理场的问卷数据,对提取的关键风险因子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关键风险因子的调控策略。
彭莉张向和
关键词:社会冲突城市垃圾垃圾填埋垃圾焚烧
产甲烷复合菌剂的性能评价及中试试验产气效果被引量:12
2014年
产甲烷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很容易导致厌氧发酵失败,如何保证产甲烷菌的活性是厌氧发酵稳定进行的关键。在考察RY3、SH4、G1、G2和G3产甲烷菌株主要生理生化特征和拮抗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产甲烷复合菌剂,并对产甲烷复合菌剂的 pH 值耐受性、温度耐受性和不同接种量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5株互补共生构建的产甲烷复合菌剂可在pH值5.5~10.5的范围内生长,且在pH值5.5~9.5的范围内培养3 d后甲烷总产量在1706.7~2026.7μmol之间,具有较优良的耐酸碱性能;产甲烷复合菌剂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5~70℃,且在30~55℃范围内培养3d后甲烷总产量在1906.9~2028μmol之间,温度适应范围宽泛。产甲烷复合菌剂接种量试验表明,在低温20℃下,接种产甲烷合菌剂的试验组比未接种复合菌剂对照组在产甲烷的时间上平均缩短14 d,在高温50℃下,接种产甲烷复合菌剂的试验组比未接种产甲烷复合菌剂的对照组在产甲烷的时间上平均缩短5 d,无论低温还是高温下,复合菌剂的接种均可明显促进产甲烷过程的启动,缩短启动时间。中试产气效果及动力学分析表明,20℃低温下,接种10%复合菌剂的试验组21 d内沼气总产量和甲烷总产量均为接种10%活性污泥试验组的1.6倍;50℃高温下,接种10%复合菌剂的试验组21 d内沼气总产量为接种10%活性污泥试验组的2.7倍,甲烷总产量为2.8倍,无论低温20℃还是高温50℃下,接种复合菌剂的可显著提高厌氧发酵产沼气效率,缩短产甲烷进程,为厌氧发酵系统优化调控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王渝昆袁月祥李东胡亚东黄显波文昊深刘晓风彭绪亚闫志英
关键词:厌氧发酵甲烷复合菌剂生长温度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for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2009年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ypical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ode,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erformance of the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with three grades,which related to six factors,such as economic evaluation,high efficient evalua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resource evaluation,evaluation of security and emergency,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ociety. With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of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which quantified the grading standard of index and determined the index weight i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fter evaluating the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the main districts of Chongqing 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t has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rade with very high performance level of three indices involving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ociet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valuation of security and emergency and quite low performance level of two indices that include high efficient evaluatio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彭绪亚林晓东贾传兴王渝昆黄媛媛
关键词:MUNICIPALCOLLECTIONSYSTEMSYSTEMANALYTICHIERARCHY
基于人性公平视角的垃圾处理场邻避现象及其机制设计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1.引言 邻避现象(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又译"不要在我家后院"),始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O’Hare[1]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有些设施可"为广大地区居民带来利益,却由设施附近居民承受污染,导致不断的抗争"的现象。
张向和彭绪亚彭莉
关键词:垃圾处理场公平视角人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