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00007)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冯江江廷磊朱旭施利民叶根先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回声定位
  • 7篇回声定位声波
  • 4篇翼手目
  • 3篇蝙蝠
  • 2篇菊头蝠
  • 1篇大足鼠
  • 1篇大足鼠耳蝠
  • 1篇调频
  • 1篇调频声
  • 1篇新纪录种
  • 1篇性别差异
  • 1篇翼手类
  • 1篇中菊头蝠
  • 1篇声波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类型
  • 1篇生态位
  • 1篇食性
  • 1篇食性分析
  • 1篇食鱼蝙蝠

机构

  • 1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冯江
  • 6篇江廷磊
  • 5篇朱旭
  • 4篇叶根先
  • 4篇施利民
  • 3篇刘颖
  • 3篇刘森
  • 2篇姜云垒
  • 2篇由玉岩
  • 2篇孙克萍
  • 2篇王磊
  • 2篇张桢珍
  • 2篇宋雨
  • 2篇颜识涵
  • 2篇罗金红
  • 2篇刘丰
  • 1篇李振新
  • 1篇许立杰
  • 1篇林爱青
  • 1篇申岑

传媒

  • 5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Zoolog...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8篇2009
  • 5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形态和声波相似的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共存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同域分布的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与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食性、形态、回声定位声波及捕食时间。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均属于中等体型的菊头蝠,前臂长分别为(51.25±0.22)mm和(52.40±0.37)mm;悬挂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均为典型的调频-恒频-调频(FM-CM-FM)型叫声,峰频分别为(82.07±0.17)kHz和(84.41±0.48)kHz。粪便分析显示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分别捕食9目和7目昆虫,均以鳞翅目(Lepi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为主要食物(体积百分比总和>90%),捕食鳞翅目昆虫的体积百分比差异显著,对猎物大小(以鞘翅目昆虫体长衡量)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38和2.28,重叠度达0.91,营养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但充足的食物资源促进了二者的共存。另外,2种菊头蝠的感官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未发生明显分化。由2种菊头蝠的翼载和峰频的差异推测二者发生了空间生态位和捕食微生境的分化,这也可能促进了二者的共存。
叶根先施利民孙克萍朱旭冯江
关键词:声波菊头蝠食性分析生态位
长白山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大耳蝠(Plecotus auritus)回声定位声波的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比较研究了中国长白山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大耳蝠(Plecotusauritus)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表明,二者的回声定位声波均为微弱、不稳定的多谐波宽频带短调频型(modulatedfrequency).长白山大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由1~4个谐波组成,主频(45.4±9.6)kHz,能率环(5.1±2.5)Yoo;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大耳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由2~4个谐波组成,主频(48.0±9.7)kHz,能率环(7.0±3.1)%.二者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带宽、能率环以及声强均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地理差异或性别差异等因素引起的.
叶根先刘颖施利民孙克萍朱旭米歇尔.久诺夫冯江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性别差异
吉林省新纪录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Peters,1880)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采集到的11只蝙蝠标本的外形、头骨、牙齿和阴茎骨进行测量与对照,鉴定为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是吉林省翼手目新纪录。用实时录音的超声波仪录制其正常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表明,东方蝙蝠发出短的、宽带的、多谐波的陡坡调频型回声定位声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第1谐波。起始频率为83.66±2.08 kHz,峰频为34.54±0.88 kHz,终止频率为24.78±0.41 kHz,带宽为58.84±2.10 kHz,声脉冲持续时间和声脉冲间隔分别为2.63±0.27 ms和61.67±7.5 ms。
王静王静江廷磊江廷磊许立杰张桢珍申岑
关键词:翼手目回声定位声波
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回声定位声波与生境类型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2007年在吉林省罗通山自然保护区,利用超声波探测仪(Avisoft-SASLAB PRO)录制并分析不同生境中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显示马铁菊头蝠在不同类型生境中活动;各生境中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存在显著差异(one-way ANOVA,P<0.05)。从环境因子中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与其回声定位声波相关的植被、气候和地形因子,探讨回声定位声波与这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M1和FM2带宽与乔木高(r=-0.948,-0.825;P<0.05)、FM1起始频率和FM2终止频率与林冠面积(r=-0.967,-0.958;P<0.05)、FM1起始频率、FM2终止频率和峰频与湿度(r=-0.776、-0.875和-0.794,P<0.05)、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间隔与平均灌木高均呈显著负相关(r=-0.911,-0.990;P<0.05),峰频与植被株数(r=0.756,P<0.05)、脉冲持续时间与冠下高呈显著正相关(r=0.870,P<0.05)。表明各种环境因子(植被因子、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回声定位声波具有表型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马铁菊头蝠生境利用的程度和可利用的资源。
朱旭王静孙克萍江廷磊姜云垒冯江
关键词:马铁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生境环境因子
贵州省发现大足鼠耳蝠分布被引量:5
2008年
记述了采自中国贵州安龙县的鼠耳蝠属(Myotis)的一种: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翼手目贵州省新纪录.提供了外形、头骨和牙齿的特征描述和比较,并介绍了大足鼠耳蝠的分布和生态习性.
江廷磊冯江朱旭姜云垒
关键词:食鱼蝙蝠回声定位
中国翼手类一新纪录种被引量:13
2008年
记述采自中国吉林南部鼠耳蝠属Myotis 1种:大趾鼠耳蝠Myotis macrodactylus为翼手目中国新纪录。提供了外形、头骨和牙齿的特征描述、照片、分布和生态习性。
江廷磊刘颖冯江
关键词:翼手目蝙蝠科
大趾鼠耳蝠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变异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首次测定大趾鼠耳蝠(Myotis macrodactylus)1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趾鼠耳蝠的控制区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可分为一个中央保守区(包括F、E、D、C、B元件)和两个外围结构域: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包括ETAS1和ETAS2元件)和保守序列区(包括CSB1、CSB2和CSB3元件),其中最为保守的是中央保守区(核苷酸变异度为1.8%)。大趾鼠耳蝠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丰富的长度多态性(1778~2048bp),主要是由在碱基组成、重复数目和排列方式上异质的串联重复序列造成的。在ETAS内发现了TACAT及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支持滑移错配模式(slipped mispairing model)。本研究为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遗传数据。
刘丰宋雨颜识涵罗金红冯江
关键词:控制区
无尾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超声波监听仪U30录制无尾蹄蝠自由飞行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经Batsound3.0分析,其声波为高频(145.4±10.9kHz)、宽带(62.6±9.2kHz)、具两个谐波的短(1.67±0.4ms)FM型,不同于蹄蝠科其他蝙蝠的CF型,表明该科内物种声波类型存在多态性。头骨的形态测定分析支持其通过鼻腔发射声波,与蹄蝠科其他蝙蝠一致,表明该科内声波发射方式的单一性。适应环境的选择压力及翼型和声波的适应性可能是其选择FM型叫声的重要原因。
刘森江廷磊施利民叶根先冯江
关键词:翼手目回声定位声波
大趾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在12m×4m×4m的围网内录制大趾鼠耳蝠(Myotis macrodactylus)飞行与悬挂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使用双尾t-检验对不同状态下的声波参数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趾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为短的、宽带的且能量主要集中在第1谐波的调频型声波,伴有1~2个谐波。第1谐波起始频率、带宽和声脉冲间隔在飞行与悬挂状态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回声定位声波飞行状态下的第1谐波终止频率、带宽、声脉冲持续时间和声脉冲间隔均存在性别差异,而主频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回声定位声波的这些特征及差异体现了对其捕食生境、捕食策略及通讯行为的适应。
罗金红颜识涵宋雨刘丰冯江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调频
大棕蝠江南亚种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在自建录音棚内录制大棕蝠江南亚种Eptesicus serotinus andersoni不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对不同状态下的声波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和均值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棕蝠江南亚种回声定位声波为短的、宽带的且能量大部分集中在第1谐波的调频型声波,伴有3~4个谐波。并且飞行、悬挂和手持状态的各声波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悬挂状态回声定位声波的声脉冲持续时间大于飞行和手持状态,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声脉冲间隔最小,但回声定位声波的主频率为所有状态中最高的。回声定位声波的这些特征及差异体现了与其捕食策略和捕食生境的适应性。
朱旭刘颖施利民叶根先冯江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调频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