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E61B04)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朱爱萍王晓锋傅剑平黄小坤梁兴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钢筋
  • 6篇混凝土
  • 4篇高强
  • 4篇高强钢筋
  • 3篇钢筋混凝
  • 3篇钢筋混凝土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2篇双向板
  • 2篇土结构
  • 2篇现浇
  • 2篇现浇钢筋
  • 2篇锚固
  • 2篇静力
  • 2篇静力试验
  • 2篇混凝土结构
  • 2篇混凝土梁
  • 2篇混凝土双向板
  • 2篇荷载
  • 2篇500MPA...

机构

  • 6篇中国建筑科学...
  • 3篇重庆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同济大学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广州市设计院
  • 1篇福建省建筑科...

作者

  • 5篇朱爱萍
  • 4篇王晓锋
  • 3篇傅剑平
  • 2篇梁兴文
  • 2篇郑毅敏
  • 2篇赵勇
  • 2篇黄小坤
  • 1篇马文明
  • 1篇薛峰
  • 1篇梁敏
  • 1篇耿树江
  • 1篇袁野
  • 1篇邓明科
  • 1篇李云贵
  • 1篇种迅
  • 1篇刘立新
  • 1篇徐有邻
  • 1篇叶献国
  • 1篇王晓峰
  • 1篇邓艳青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业建筑
  • 1篇施工技术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结构工程师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裂缝试验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八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和两根普通混凝土梁的短期裂缝试验,研究了配置HRBF500钢筋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间距和宽度,并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裂缝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评析.研究表明:规范GB50010的裂缝计算模式对配HRBF500钢筋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仍适用,但按规范GB50010计算的平均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宽度总体上比试验值偏大,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平均分别为1.333和1.403.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将裂缝间混凝土伸长对裂缝宽度的影响系数αc和短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τs调整为0.58和1.54,调整后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郑毅敏王茂宇赵勇
关键词:高强钢筋
考虑梁板相互作用的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静力试验与理论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现浇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梁板的相互作用,对柱支承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中区格板和边区格板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观测了这两种区格板模型中板、梁及柱的裂缝发展及破坏过程;分析了梁、板的荷载-挠度曲线以及板、梁和柱的荷载-钢筋应变曲线;采用线弹性理论、塑性理论和等效框架法分别计算了板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较。根据试验与分析,对楼盖结构中梁与板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区格板肋梁楼盖模型均发生梁-板破坏模式;按线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板破坏模式,不考虑梁板相互作用)所得板控制截面弯矩值与试验值差别较大,而按等效框架法和塑性理论(梁-板破坏模式,考虑梁板相互作用)所得弯矩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按塑性理论的梁-板破坏模式,分析了这两种区格板楼盖的极限荷载,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黄小坤梁兴文梁敏邓明科朱爱萍徐有邻李云贵王晓峰
关键词:静力试验破坏模式极限荷载
考虑箍筋约束的HRB500级纵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通过对各国规范中柱子箍筋加密区的构造对比,发现中国规范与国外规范在配箍特征值的取值上有较大差别。此外,在钢筋混凝土柱中采用更高强度的HRB500钢筋后,按照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的柱子其抗震性能是否能达到要求也需进行验证。通过对9根配置HRB500纵筋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配箍率、配箍特征值、箍筋强度以及配箍形式等因素对柱的破坏状态、P-Δ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对比分析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配置HRB500纵筋柱与配置HRB335纵筋柱受力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满足要求时,配置HRB500纵筋柱能够满足抗震结构对柱的变形能力以及位移延性的要求。
傅剑平邓艳青王晓锋朱爱萍刘承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HRB500钢筋箍筋加密区滞回耗能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对12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梁的抗弯试验,观测试验梁的破坏现象和失效过程,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非预应力高强钢筋配筋率、预应力钢筋配筋率等因素对其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适筋梁破坏过程包括开裂前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钢筋屈服后直至失效3个阶段,各阶段破坏模式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相似,均为延性破坏.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影响钢筋屈服后的抗弯性能为主,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试验梁的后期承载力下降较小.非预应力筋配筋率显著影响试验梁开裂后的抗弯性能,即相同变形时,配筋率越高承载力越高.相同张拉控制应力条件下,预应力筋配筋率越高开裂弯矩越大;相同弯矩作用下,预应力配筋率越高变形越小,其极限承载力也越高.
叶献国马文明种迅
关键词: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抗弯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编制简介——钢筋工程被引量:1
2012年
钢筋工程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第五章对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材料、钢筋加工、钢筋连接与安装、质量检查及相关附录。介绍了规范中钢筋工程章节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编制背景以及应用中需注意的若干事项等。
王晓锋耿树江
关键词:钢筋
配置500MPa钢筋混凝土梁长期荷载裂缝宽度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研究500MPa钢筋受弯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发展规律,对8根配置500MPa钢筋的T形截面简支梁进行了在长期荷载下的裂缝宽度试验,观测了裂缝的长期发展过程,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裂缝宽度的影响,并与同条件下配置335MPa钢筋试件的长期裂缝宽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置500MPa钢筋试件的裂缝形态以及裂缝分布特点与配置335MPa级钢筋试件基本相同,但长期裂缝宽度明显加宽,而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配置500MPa钢筋试件的裂缝间距实测值以及具有95%保证率下梁的长期裂缝宽度均小于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计算值;对比试验表明:在受压区配置纵向受力钢筋能够有效抑制受压区混凝土的徐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裂缝宽度发展。此外,尽管具有不同工作应力的钢筋试件中的裂缝宽度不同,但随时间发展裂缝宽度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区别;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长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lτ建议值。
傅剑平王晓锋朱爱萍杨平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500MPA钢筋长期荷载静力试验
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工程实例中钢筋用量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讨论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钢筋锚固长度和裂缝宽度控制等问题,对3个工程实例分别采用500,400,335MPa级热轧带肋钢筋进行设计,对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用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用400MPa级钢筋代替335MPa级钢筋用量可减少约10%、用500MPa级钢筋代替335MPa级钢筋用量可减少约20%的结论,并提出了高强钢筋工程设计和应用的建议。
方敏华刘立新
关键词:高强钢筋钢筋用量锚固长度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挠度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中区格板、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分别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加载试验,测试了梁板的挠度值;考虑区格板边界支承条件的影响,建立了双向板挠度计算公式,并将公式的挠度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线弹性理论所得的挠度值与试验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按挠度计算公式计算所得挠度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梁兴文陈迪发黄小坤朱爱萍
关键词:等效惯性矩挠度
配置500MPa纵筋带锚固板搭接方案的框架顶层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进行了8个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梁、柱配置500MPa纵筋的框架顶层端节点,当梁、柱负弯矩钢筋采用带锚固板的不同搭接方案时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锚固板钢筋梁内搭接方案试件的抗震性能与采用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梁内搭接方案试件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当,而采用带锚固板柱内搭接方案试件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与梁正弯矩钢筋采用90°弯折锚固的试件相比,在梁正弯矩钢筋中使用锚固板锚固的试件,其梁筋的滑移量相对要小;试验所用锚固板方案的锚固性能可以满足试件抗震性能的要求。最后给出了带锚固板负弯矩钢筋梁内搭接方案以及使用锚固板锚固的设计建议。
王晓锋朱爱萍傅剑平薛峰陈堃彭辉
关键词:500MPA钢筋锚固板
配置HRBF500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刚度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8根矩形截面梁的受弯试验,研究配置HRBF500纵向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受弯刚度,并对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的刚度计算公式进行了评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规范GB 50010的短期受弯刚度计算模式对配HRBF500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仍适用,但按设计规范GB 50010计算的短期刚度总体上比试验值偏小,二者之比平均为0.857。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比值系数ω的修正建议,修正后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郑毅敏袁野赵勇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高强钢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