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2B01)

作品数:20 被引量:464H指数:10
相关作者:于君宝陆兆华管博韩广轩宁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黄河三角洲
  • 8篇湿地
  • 7篇土壤
  • 3篇造纸废水
  • 3篇造纸废水灌溉
  • 3篇废水
  • 3篇废水灌溉
  • 3篇滨海湿地
  • 2篇盐胁迫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有机碳
  • 2篇造纸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铵态氮
  • 2篇胁迫
  • 2篇酶活性
  • 2篇棉花
  • 2篇黄河三角洲滨...
  • 2篇黄河三角洲湿...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滨州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山东黄河三角...
  • 2篇山东省黄河三...
  • 1篇北京电子科技...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12篇于君宝
  • 8篇陆兆华
  • 8篇管博
  • 5篇韩广轩
  • 4篇宁凯
  • 3篇毛培利
  • 3篇夏江宝
  • 3篇孙景宽
  • 3篇董洪芳
  • 2篇夏孟婧
  • 2篇王雪宏
  • 2篇栗云召
  • 2篇孙凯宁
  • 2篇屈凡柱
  • 2篇王光美
  • 2篇刘京涛
  • 2篇褚磊
  • 2篇谢文军
  • 2篇王永丽
  • 2篇周迪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3篇湿地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含量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4年
根据植被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网格法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布设采样点,并定期采样,研究滨海湿地土壤总硫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0-30 cm深土层的平均总硫质量比约为822.43 mg/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研究区域内,土壤总硫分布差异较大,新生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高,其次为退化湿地,稳定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无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最高,自然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次之,农田和防护林区的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空间上土壤总硫含量表现为由海岸到内陆呈递减趋势。在新生天然湿地内,土壤总硫含量水平分布从光滩到河滩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垂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冲淤积沉积物和海水是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硫的主要来源,而人类活动和植物作用是土壤硫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
于君宝褚磊宁凯韩广轩管博屈凡柱战超
关键词:总硫含量影响因素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纪录被引量:5
2013年
以郑光美2011年第二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所录鸟种为参照,根据连续多年的定点观察、鸟类专项调查及当地鸟类野外拍摄照片确认鸟类种类。研究结果证实在黄河三角洲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纪录为24种,对发现的鸟类新纪录以最近5年的野外观察为基础对其频度进行评估,确定居留型,并对其分布习性进行描述,从而为山东省鸟类研究提供资料。
单凯于君宝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2
2015年
以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插穗为研究材料,在装有不同土壤盐分梯度(0.4%、0.8%、1.2%、1.6%、2.0%、2.4%)的盆钵中进行扦插试验,测定柽柳扦插成活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研究分析柽柳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理特性对盐分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柽柳扦插成活率随盐胁迫增强逐渐降低,适合扦插繁殖的土壤含盐量低于0.8%;土壤含盐量超过0.8%后,扦插成活率太低,不适合柽柳进行扦插繁殖。(2)柽柳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适应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增强,柽柳扦插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过高的盐胁迫会破坏叶绿素的合成。(3)柽柳扦插幼苗叶片SOD和POD活性随盐胁迫增强先升高后降低,通过提高SOD和POD活性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活性氧自由基,但活性氧自由基积累过多时,膜脂过氧化作用会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抗氧化酶活性降低。(4)柽柳扦插幼苗叶片MD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含盐量0.4%—1.2%范围内,MDA含量虽高于CK,但各盐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含盐量为1.6%时,叶片细胞受到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MDA含量显著升高,但含盐量为2.0%时,MDA含量降低。
朱金方刘京涛陆兆华夏江宝柳海宁金悦
关键词:盐胁迫成活率酶活性丙二醛
盐胁迫对二色补血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为基质,及该岛上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二色补血草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100,200,300mmol/L)模拟盐胁迫处理30d,探讨二色补血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对盐胁迫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盐浓度为50~100mmol/L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羧化效率(CE)、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达到最高值,光补偿点(LCP)最低,表明其在此盐分范围内,利用光的能力较强,光照生态幅最宽。当盐分浓度为300mmol/L时,其Pn、WUE、LUE、CE、LSP和AQY显著下降,LCP升高,Pn、Tr、Gs、WUE、LUE、CE对PAR的响应曲线与对照差异较大,即高盐胁迫加重了二色补血草对光的敏感性;WUE、LUE、CE的最优PAR和盐分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低PAR下有利于光能的利用,中PAR下有利于水分的利用,高PAR下有利于CO2的利用;WUE对盐分的适应范围最大,CE其次,LUE最小。
孙景宽陆兆华夏江宝李田
关键词:二色补血草盐胁迫光合特性光响应
土壤有机硫矿化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土壤有机硫矿化是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关键过程之一,其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在科学试验中,培养系统和方程模型的选择对研究硫矿化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有机硫矿化研究中应用的主要3种培养系统和6个动力学方程模型,同时阐述了微生物和酶对有机硫矿化过程的直接影响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等因素的间接影响,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旨在了解土壤有机硫矿化特征、规律、机理、研究方法以及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有机硫矿化模型的有效性、适用性以及有机硫矿化影响因素的联合作用在内的各方面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褚磊于君宝管博
关键词:动力模型影响因素
基于景观格局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被引量:38
2013年
利用2000年和2009年的TM影像数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依据2009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GPS土壤定点采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各景观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0~3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的总面积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为0.73~4.25kg/m2;2000年和2009年的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3×106t和3.17×106t。各景观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其面积的变化而变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景观类型是滩涂、灌草地、农田和盐田养殖池,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和限制人类活动、保护表层土壤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碳库的持续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于君宝王永丽董洪芳王雪宏栗云召周迪高永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滨海湿地现代黄河三角洲
造纸废水灌溉对滨海退化盐碱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响应被引量:5
2012年
经生物塘处理后的造纸废水矿化度低,有机物质含量高,可用来改善滨海盐碱土壤。研究了不同量(每次灌溉深度为5、10、15和20 cm)处理后的造纸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酶活性的变化来反映对土壤改良的效果并寻求最佳灌溉量。结果表明:5种土壤酶上层(0—10 cm)和中层土壤(10—20 cm)的活性大于下层土壤(20—30 cm),造纸废水灌溉没有改变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规律;灌溉造纸废水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提高主要发生在表层土壤,而对蔗糖酶、脱氢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主要发生在上层和中层土壤;20 cm灌溉对下层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最明显。5种酶活性均受温度降雨等因素影响,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总体上,灌溉量的增加能提高酶活性的增加程度,最佳灌溉量为20 cm,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相对对照分别提高了70.0%、30.9%、56.2%、135.2%和20.84%。酶活性与土壤盐碱度和微生物代谢商(qCO2)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微生物量碳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和速效氮相关性不显著。
夏孟婧苗颖陆兆华谢国莉裴定宇
关键词:造纸废水灌溉土壤酶
造纸废水灌溉对盐碱芦苇湿地土壤活性氮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主要活性氮组分的影响,以低盐分和高盐分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废水不同灌溉次数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废水灌溉并不能提高土壤MBN,但废水灌溉1~3次处理明显提高高盐分芦苇湿地土壤NO3--N,增幅为108.3%~136.2%,而对低盐分芦苇湿地的影响较小,废水灌溉4次处理可明显降低土壤MBN与NO3--N含量。废水灌溉1~4次处理明显提高低盐分芦苇湿地NH4+-N含量,增幅为88.7%~170.8%。高盐分芦苇湿地只是在废水灌溉1次处理时土壤NH4+-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增幅为45.3%,废水灌溉2~4次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废水灌溉处理对DON的影响较小。说明合理的废水灌溉有利于提高土壤NO3--N和NH4+-N含量,而对MBN和DON的影响较小,但废水灌溉次数以不超过3次为宜。合理的废水灌溉对提高低盐分芦苇湿地土壤NH4+-N的效果较佳,对提高高盐分芦苇湿地NO3--N的效果较佳。
李玲赵西梅孙景宽夏江宝谢文军刘京涛陆兆华
关键词:废水灌溉铵态氮溶解性有机氮
棉花秸秆堆腐特性及腐熟度评价被引量:10
2013年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秸秆为原材料,系统分析了菌剂和碳氮比对棉秆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相关特征指标的影响,同时对堆肥进行了腐熟度评价。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菌剂处理效果不明显,单纯加氮素的处理可以延长堆体高温(>50℃)维持时间,棉秆+氮肥+菌剂(C:N=25)处理的配比是棉秆快速腐熟的最优处理。在棉秆腐熟度评价中,C/N、TOC、TN、T值适宜作为优选指标,pH、温度和GI适合作为一般性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初步建立了棉花秸秆腐熟度指标评价体系,可为棉秆的堆腐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充分利用棉秆来改良土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棉秆直接燃烧向大气排放的CO2总量。
孙凯宁于君宝宁凯管博宋守旺丁广民
关键词:棉秆堆肥腐熟度评价发芽指数
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料对蕾期棉花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域内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方式(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棉秆还田、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和3种棉秆还田量(10、15、20t/hm2)对蕾期棉花农学性状、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的相关处理对蕾期棉花的农学性状有改善效果,两类处理均增加了棉花株高、分枝数和茎干重,但对棉花根长的影响不明显,除了低量棉秆还田(10t/hm2)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加了棉花蕾数;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施肥类型的中、高棉秆还田量(15t/hm2和20t/hm2)处理促进了棉株叶片和整株的干物质累积,同时促进了氮素向棉花叶片和蕾的转移;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处理提高棉株的氮肥利用率达16.77%~23.39%,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蕾期棉花叶片的SPAD值与叶片的含氮量、棉花的氮肥利用率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8和0.5879。
孙凯宁于君宝宁凯管博毛培利郑磊
关键词:蕾期氮肥利用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