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2B03)

作品数:56 被引量:652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立新刘华民刘东伟王炜梁存柱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阿德莱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9篇乌梁素海
  • 14篇湿地
  • 12篇土壤
  • 9篇菌根
  • 9篇菌根真菌
  • 9篇丛枝菌根
  • 9篇丛枝菌根真菌
  • 8篇植被
  • 8篇植物
  • 7篇草原
  • 6篇群落
  • 6篇乌梁素海湿地
  • 5篇营养化
  • 5篇芦苇
  • 5篇环境学
  • 5篇富营养化
  • 4篇玉米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水体

机构

  • 42篇内蒙古大学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阿德莱德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包头师范学院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巴彦淖尔市自...

作者

  • 28篇王立新
  • 19篇刘华民
  • 16篇刘东伟
  • 15篇王炜
  • 13篇梁存柱
  • 12篇郭伟
  • 11篇赵仁鑫
  • 10篇付瑞英
  • 10篇赵文静
  • 10篇崔丽娟
  • 10篇清华
  • 9篇郭江源
  • 8篇张君
  • 6篇毕娜
  • 6篇卓义
  • 5篇李胜男
  • 5篇郭嘉
  • 5篇毛旭锋
  • 5篇韦玮
  • 5篇赵吉

传媒

  • 7篇内蒙古大学学...
  • 6篇环境科学
  • 6篇安全与环境学...
  • 5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湿地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湖南生态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8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梁素海湿地对营养盐的削减效率及其分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乌梁素湖区20个监测点近2a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介质(水体、植物和底泥)对总氮和总磷的净化过程,构建削减效率指数,核算不同湖区对营养盐的削减效率,通过聚类分析划分削减区。结果显示:水体和植被中N和P营养盐浓度(含量)随着水体流动逐渐扩散降低,而底泥中营养盐分布没有明显规律,浓度最高点出现在距离入水口较远的东南部湖区。N和P营养盐在水体和植物间的分布呈正相关(N,R2=0.665,p<0.05;P,R2=0.767,P<0.01),而营养盐在底泥—水体,底泥—植物间的分布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湖区依照营养盐削减效率可划分为2~4个削减区,不同削减区应采用不同控制手段。本研究可为乌梁素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毛旭锋魏晓燕陈琼魏希杰
关键词:营养盐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芦苇湿地遥感生物量估算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定量遥感的手段实现对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物量的估算。在定点监测芦苇生长周期内的生物量基础上,分析了各监测点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实测数据与同期4种植被指数NDVI、DVI、PVI、RVI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元线性估算模型及多种非线性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乌梁素海而言,芦苇地上生物量(鲜重与干重)与所选4种植被指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鲜重、干重的最优模型均是基于NDVI的三次多项式估算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用NDVI三次多项式估算模型计算出的鲜重和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鲜重的平均误差为19.90%,拟合精度达到80.10%;干重的平均误差为18.71%,拟合精度达到81.29%,可以满足乌梁素海地区芦苇生物量宏观估测的需要。通过分析2013年7月研究区芦苇总生物量干鲜重的空间分布图可得,乌梁素海地区芦苇干重在1 000~1 500 g·m^(-2),鲜重在3 000~4 500 g·m^(-2),且高生物量和低生物量相对较少。
包菡卓义刘华民刘东伟清华温璐王立新
关键词:TM影像芦苇植被指数反演模型乌梁素海
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类型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中的作用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 etunicatum(GE)和Glomus versiforme(GV)对新排、风化和自燃这3种类型煤矸石上玉米(Zea mays L.)生长、矿质营养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重金属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煤矸石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3种煤矸石上2种AM真菌均与玉米成功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36%~54%.接种GE和GV均显著增加了新排和风化煤矸石上玉米植株的干重,接种GV显著增加了自燃煤矸石上玉米植株的干重;接种AM真菌不同程度促进了玉米对N、P和K的吸收,降低了C∶N∶P计量比,符合生长速率假设;接种对植株地上部和根部重金属Cu、Fe、Mn、Zn浓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GE和GV在3种类型的煤矸石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菌根效应,GV更适于新排煤矸石和风化煤矸石的植被恢复,GE更适于自燃煤矸石的植被恢复.试验初步证明AM真菌对于增强玉米适应不同类型煤矸石复合逆境,以及在草原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煤矸石废弃地上重建植被均具有一定潜在的作用,应进一步验证野外自然条件下AM真菌对不同类型煤矸石山的实际作用效果.
赵仁鑫郭伟付瑞英赵文静郭江源毕娜张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植被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典型草原恢复与退化群落土壤呼吸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与恢复群落,测定了其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退化群落平均土壤呼吸约是恢复群落的50%;非生长季CO2的排放速率最高约为生长季的10%.恢复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表温度的相关性最高;退化群落的相似特征仅在非生长季出现.过度放牧导致的植被退化是土壤呼吸速率降低的原因.植被退化改变了群落土壤呼吸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模式,影响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因素及其权重与生长季相比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对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碳释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对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
王慧清王常顺梁存柱王炜王立新
关键词:生长季
稀土元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随着稀土的持续开采和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稀土进入土壤环境的风险逐渐增大,导致稀土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问题,其中稀土元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研究已表明,外源稀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与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迁移分布特征,可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也可能和重金属产生协同毒害作用。分别从浓度-剂量、作用时间、稀土或重金属元素种类、稀土元素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以及植物品种等方面详细综述了稀土元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稀土影响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赵文静郭伟赵仁鑫付瑞英郭江源毕娜张君
关键词:稀土重金属土壤-植物系统
排水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泥炭地作为陆地上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碳汇,存储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25%—43%。泥炭地排水与其他土地利用导致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损失。然而,有关排水对中国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因此,为了获得更多可靠的泥炭地碳储量信息,以便减少它们估算的不确定性。选取了我国若尔盖高原未排水泥炭地和排水泥炭地进行土壤剖面取样,定量评价排水对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未排水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923.71±107.18)t C/hm^2,为中国陆地和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8.1和9.4倍;而排水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574.01±66.86)t C/hm^2,为中国和全球陆地的5.1和5.8倍。(2)泥炭地排水后,导致表层(0—3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59.11±9.31)t C/hm^2,可能源于土壤容重增加。(3)然而,完全考虑泥炭剖面深度后,排水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样地减少了349.7 t C/hm^2,这可能是由于泥炭地排水后,水位降低,加速了泥炭氧化,降低了泥炭厚度。
周文昌索郎夺尔基崔丽娟王义飞李伟
关键词:泥炭地排水土壤有机碳储量若尔盖高原
基于水足迹的湿地生态需水保障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定额法核算白洋淀流域2003年、2007年和2011年的水足迹,重点分析白洋淀流域内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水足迹结构。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的虚拟水足迹从2003年的83.86亿m3增加到2007年的95.87亿m3,2011年的108.21亿m3。从消费比例来看,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最大,平均值达到69%;第二产业用水占24%左右,第三产业用水占7%左右。提出解决白洋淀流域不同类型湿地生态需水的策略:调整流域种植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水部门,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每年可节约5.95亿m3的水量,可以保障白羊淀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的生态需水。
魏晓燕毛旭锋吴燕红
关键词:湿地生态需水水足迹定额法白洋淀流域
内蒙古乌梁素海N、P的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乌梁素海芦苇对水体营养盐的净化作用,采集湖区南部湖水、底泥和芦苇样本,分析了其总氮、总磷的浓度、氮磷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水由湖心向岸边流动过程中,总氮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湖水和芦苇中总磷含量相对平稳,底泥总磷持续增大;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44~19.31 mg/L,总磷浓度变化范围0.024~0.057 mg/L,氮磷比远远大于16,乌梁素海处于氮过剩的富营养化状态;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对营养盐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通过合理的收割芦苇,可以促进乌梁素海氮磷的去除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肖博文成文连姚荣刘华民刘玉虹
关键词:水体营养盐总氮总磷底泥沉积物乌梁素海
2013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6月末至11月中旬期间,每逢周末对乌梁素海湖滨带岸上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近岸碱蓬(Suaeda salsa)群落→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CH4和N2O排放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及相关环境变量(包括5 cm深度土壤温度、0-6 cm深度土壤湿度、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整体上是CH4排放源;8月和9月土壤—植物系统为N2O的汇,其它月份为N2O的源;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都分别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当湿地土壤湿度减小时,土壤产生的CH4易被氧化层氧化,导致其CH4产量降低,而此时N2O通量增加,另外土壤湿度对生态系统总呼吸也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在减小,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芦苇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系统总呼吸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梅宝玲
关键词:甲烷通量湖滨带乌梁素海
稀土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及土壤稀土污染治理措施初探被引量:17
2014年
阐述了稀土资源开发过程对土壤、水体、大气、自然景观、人体及动植物体健康的可能影响,概括介绍了土壤稀土污染治理的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比较了上述3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以菌根修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物-植物土壤污染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探讨了菌根修复技术对植物吸收稀土元素的潜在影响及机制,并提出了菌根修复技术在土壤稀土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郭伟付瑞英赵仁鑫赵文静郭江源毕娜张君
关键词:环境学丛枝菌根真菌稀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生物修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