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28)

作品数:26 被引量:114H指数:8
相关作者: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邓雪松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填充墙
  • 15篇阻尼
  • 13篇抗震
  • 12篇抗震性
  • 12篇抗震性能
  • 10篇静力
  • 8篇拟静力
  • 8篇拟静力试验
  • 8篇静力试验
  • 7篇减震
  • 5篇结构抗震
  • 3篇墙板
  • 3篇楼梯
  • 3篇楼梯间
  • 3篇抗震性能分析
  • 3篇混凝土
  • 2篇双钢板
  • 2篇填充墙框架
  • 2篇砌体
  • 2篇砌体填充墙

机构

  • 26篇广州大学
  • 1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华阳国际工程...
  • 1篇四川省建筑科...

作者

  • 25篇周云
  • 15篇郭阳照
  • 13篇廖奕发
  • 11篇杨冠男
  • 6篇邓雪松
  • 5篇张超
  • 4篇陈章彦
  • 3篇甘英杰
  • 3篇杨驰
  • 3篇罗德章
  • 2篇陈麟
  • 2篇朱勇
  • 1篇林绍明
  • 1篇曹旋
  • 1篇吴从晓
  • 1篇吴珊瑚
  • 1篇廖神冰
  • 1篇朱贺
  • 1篇吴杰
  • 1篇童博

传媒

  • 5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广东建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带消能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普通楼梯间框架结构、带滑动楼梯间框架结构及空框架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消能楼梯间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及消能楼梯间在整体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消能楼梯间同时消除了梯板的支撑效应、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及约束效应,而未明显改变结构的抗侧刚度分布,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很小;消能楼梯间消耗了输入结构中的大量地震能量,提供了一定的有效附加阻尼比,减小了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消能楼梯间减轻了楼梯间构件、框架梁柱等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程度,改善了结构的屈服情况,有助于结构实现"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
罗德章邓雪松周云张超
关键词:抗震性能抗侧刚度填充墙
阻尼填充墙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对阻尼填充墙砌体单元与框架柱的相互作用过程、阻尼填充墙的抗侧力及耗能机理、阻尼填充墙对框架梁的作用、填缝措施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揭示阻尼填充墙的工作机理,给出阻尼填充墙的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用两根串联有弹簧-黏壶单元的斜撑表征阻尼填充墙对框架的刚度和耗能贡献,提出阻尼填充墙的简化力学模型——双斜撑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阻尼填充墙双斜撑模型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并采用该模型对框架阻尼填充墙进行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双斜撑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及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
关键词:力学模型
阻尼填充墙单元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基于框架阻尼填充墙(DIW)的构造和原理,设计一种以SBS改性沥青卷材(SBS卷材)为阻尼层的阻尼填充墙单元(DIWU)构造方案。制作三榀SBS卷材层数不同的DIWU试件和一榀普通砌体墙单元(CIWU)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DIWU的性能,揭示SBS卷材层数对DIWU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以SBS卷材作为阻尼层的DIWU构造方案是可行的,能成功实现"变形集中于阻尼层,砌体单元平动"的预期机制和设计目标;②以SBS卷材作为阻尼层的DIWU耗能机理明确,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可达0.27以上;③以SBS卷材作为阻尼层的DIWU随着卷材层数的增多,抗侧刚度减小,侧向变形能力增强;④设置双层SBS卷材作为阻尼层的DIWU构造方案为较优方案。
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
关键词:填充墙拟静力试验
震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
2014年
国内外研究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主要是考虑单次地震的反应,余震对震损结构的损伤特性的研究很少。针对框架填充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结合汶川地震,建立了震损的框架填充墙结构计算模型,着重研究了余震对震损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主震越大,结构的损伤也越严重。整体刚度下降,基本自振周期增长;2完好的结构具有"剪弯型"的复合变形特征,震损结构的这种变形特征得到了很大的减弱;3余震进一步加深了震害,甚至可以造成某些建筑物的倒塌。
朱贺曹旋朱勇
关键词:框架填充墙结构余震
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非结构构件是承担建筑使用功能的必要单元,具有种类众多、震中易损伤、震后修复成本高的特点。应用具备功能恢复机理的非结构构件是实现抗震韧性建筑使用功能可恢复性的关键。本文给出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基本特征与内在要求,提出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设计流程;以填充墙和楼梯间为例,介绍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的构建思路及实现方法,指出将消能减震技术原理与非结构构件受力及构造特点相结合,是实现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的有效途径;给出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的未来研究方向:新型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开发及其功能恢复机理研究、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与其他抗震韧性非结构、结构构件间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设计理论研究以及既有(震损)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提升方法研究。
周云陈章彦李定斌
关键词: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
框架填充墙抗震性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18
2012年
从震害调查、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在框架填充墙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阐述了改进框架填充墙抗震性能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针对工程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郭阳照周云朱勇廖奕发甘英杰
关键词:填充墙抗震性能结构抗震
带SBS层阻尼砌体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针对阻尼砌体填充墙的砌体单元抗拉能力不足及预留缝隙不便于建筑使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墙体构造措施,并制作2榀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拉结筋通长布置的构造措施可有效解决砌体单元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克服了砌体单元的拉裂破坏后,阻尼砌体填充墙的耗能效果显著提高,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衰减更慢,滞回曲线更饱满,耗能能力更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12以上;用M1.5砂浆和用发酵聚氨酯填缝的构造措施都是可行的,可确保阻尼砌体填充墙率先耗能、发挥保护主体框架的作用,明显提高阻尼砌体填充墙早期对框架的刚度贡献,同时保留阻尼砌体填充墙不过强约束框架变形、不改变框架结构的延性破坏模式、不造成框架结构延性变差的良好性能;填缝后,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初始抗侧刚度明显提高,位移延性系数在6.0以上,极限层间位移角在1/40以上,可以满足结构在大震下的弹塑性变形要求。
周云郭阳照廖奕发杨冠男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带暗柱的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由双层钢板内填高强混凝土构成的一种新型高层建筑抗侧力构件。本文进行了3个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的破坏模式为钢板屈曲后混凝土压溃。试验结果表明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单调加载推覆分析,研究了轴压比、剪跨比、距厚比和配筋率等参数对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推导了组合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陈麟吴杰廖神冰林荣深周云
关键词:组合剪力墙高强混凝土抗震性能破坏模式
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13年
通过对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空框架和普通砌体填充墙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和破坏特征等。结果表明:阻尼砌体填充墙通过砌体单元往复剪切阻尼层参与结构的滞回耗能,具有良好的耗能效果,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0.1以上;阻尼砌体填充墙能为框架提供一定的抗侧力和抗侧刚度,但其对框架提供的抗侧刚度和约束效应较普通砌体填充墙大为削弱,避免了框架柱产生剪切破坏;阻尼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衰减速率和刚度退化速率明显较普通填充墙框架结构缓慢,极限层间位移角与空框架的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周云郭阳照杨冠男廖奕发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摩擦阻尼填充墙简易摩擦层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设计了5种用于摩擦阻尼填充墙的简易摩擦层,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沥青砂摩擦层的剪切变形能力较强,但滞回耗能性能稳定性差;2苯丙乳液聚丙烯砂浆、苯丙乳液橡胶粉砂浆和乳化沥青橡胶粉砂浆摩擦层与低强度未改性砂浆摩擦层的滑动摩擦力相差不大,滞回环呈矩形,滞回性能稳定,剪切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相当,聚合物纤维的掺入对提高摩擦层剪切变形能力和滞回耗能性能的效果不明显;3建议采用低强度砂浆构筑摩擦阻尼填充墙的摩擦层。
周云廖奕发郭阳照杨冠男杨驰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