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61)

作品数:34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朱晓鹏张涛姚永辉任利伟申鹏宇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哲学宗教
  • 7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周易
  • 8篇《周易》
  • 5篇儒学
  • 5篇马一浮
  • 3篇六艺
  • 3篇六艺论
  • 3篇南宋
  • 2篇易学文献
  • 2篇宋明儒学
  • 2篇内在化
  • 2篇维度
  • 2篇先秦
  • 2篇理学
  • 2篇刘蕺山
  • 2篇《易》
  • 1篇道家
  • 1篇道教
  • 1篇道学
  • 1篇德性
  • 1篇都城

机构

  • 18篇杭州师范大学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韩国忠南大学

作者

  • 12篇朱晓鹏
  • 6篇张涛
  • 2篇申鹏宇
  • 2篇姚永辉
  • 2篇任利伟
  • 1篇申绪璐
  • 1篇何俊
  • 1篇袁江玉
  • 1篇刘增光
  • 1篇何俊
  • 1篇陈婉莹

传媒

  • 4篇哲学研究
  • 4篇孔子研究
  • 4篇周易文化研究
  • 3篇理论学刊
  • 3篇学术界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宋史研究论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史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南宋浙学对宋代道学的批判
2020年
尽管宋代道学曾经构成南宋浙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南宋浙学与道学并不属于同一个思想派别,更不能说它是道学的一个分支学派。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差别,甚至构成了相互批判的思想对立和竞争。而南宋浙学恰恰正是在对宋代道学展开直接或间接的批判中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演变和超越。它们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转型期的唐宋社会变革的许多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浙学作为没有严格意义上传承师从的学脉关系和门户形式的独特学派所始终追求的"自为门庭"的学术独立性和思想转型的范式创新性。
朱晓鹏
关键词:道学学术独立范式创新
从《宋史·艺文志》易学文献看北宋易学特点
2018年
以《宋史·艺文志》所著录易学文献为阐释视角,结合相关的文献,可以探明北宋易学特点与成就。北宋易学家在总结与承继汉唐易学的基础上,其易学格局宏大,学术'风骨'傲然卓立,其主要特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北宋易学直承先秦、秦汉'传'体的解经体式,学者进行学术创新的意识空前,易学论著的形式与内容实现了突破;二是北宋易学形成了成熟的地域性、学派性易学,在义理、象数、图书等方面各具特色,并形成了《周易》的理学化诠释,实现了儒学的复兴;三是易学家吸收、融合了释家、道家的优秀思想,使它们成为解说《周易》的养分。
谢炳军
关键词:易学文献宋代易学周易
《周易》缘文化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中有着较为丰富的缘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意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缘文化的重要源头、内在灵魂和主要根基。在此基础上,源远流长的中国缘文化又融会了佛教、道教等各家学说,涉及人生修养、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向善、诚同、刚健、包容的基本风貌,彰显出深厚的易学底蕴与重要的文化价值。对此,我们有必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研究,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张涛任利伟
关键词:《周易》佛教道教
顾炎武对宋学的取舍被引量:2
2017年
宋明理学延异或反动为清代考据学是近世中国哲学的重大转型。清代考据学取汉学舍宋学,而顾炎武为其开山,但顾炎武对于宋学的取舍,实有待分疏。《五经同异》是顾炎武辑录宋、元、明以及清初诸儒论述经学相关问题的纂辑体著述,反映了顾炎武在论学旨趣、内容、方法上对宋学的取舍,以及他为清代考据学所奠定的哲学基础。
何俊
从王阳明“精一之学”看其三教观的四个维度被引量:1
2017年
王阳明曾经一再地把自己成熟时期的思想学说称为"精一之学"。从王阳明的"精一之学"的视角看其三教观所呈现的异端之辨、是非之辨、内外之辨、人己之辨等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具体展示了王学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精神旨趣。进一步而言,它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文化主体性意识和本位意识,对文化的普遍性与个性及地方性的关系的思考,不但为王阳明自身解决了其以良知学范围三教、归宗于终极认同的"精一之学"这一至圣大全之学的合法性难题,而且也为从一般性的角度较好地处理不同思想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值得吸取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朱晓鹏
关键词:三教关系
汉唐时期的以史解《易》被引量:2
2016年
汉唐时期,易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汉唐易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易学家以史解《易》征引的史实蕴涵了历史兴衰教训和历史变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周易》义理相互通约。汉唐时期以史解《易》的运用,丰富了治《易》的方法,深化了《易》之微言大义,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促进了易学与史学的双向互动,为后世"参政史事"易学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涛任利伟
关键词:汉唐时期史学
《周易》与儒释道的“天人合一”思想被引量:15
2017年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有所发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张。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中得到某种启示和借鉴。
张涛
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周易》
论刘蕺山对理气论的重塑
2015年
刘蕺山的理气论是针对晚明理学之弊而发。为解决理学出现的种种弊端,他从重新诠释体用思想开始,以合一思维取代分解思维。针对朱熹的理气论,他提出理气相即的思想,把理气论最后落脚点落在气上,重视气的承载性。他又把其理气论贯入心性论,通过性情、意念等概念的重新诠释,来解决理学心性论出现的问题。辗转救治之下,他所建构的重气的理气论开启了理学由虚向实的走向,成为明末清初学术转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申鹏宇
关键词:刘蕺山理气性情心性论
南宋初期变乱集团的实态分析
2016年
北宋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究其缘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易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地位甚隆,二是在宋代经学中易学是最为发达兴盛的一宗。在北宋变法改革思潮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周易》及易学的启发和影响。《易传》所倡导的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精神及其具有的高度包容性的易学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北宋士大夫们的学术风格和政治思想。《周易》和易学思想成了北宋政治家们变法改革思想演进的理论基础和推行政治改革的重要思想武器。
金容完
关键词:北宋变法思想
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被引量:1
2021年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的解读路径,认为《洪范》正是最典型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书》教大义的经典文本,借《中庸》的尽性之说作为解《洪范》九畴的根本纲领和基本宗旨,把《洪范》作为“为尽性之书”阐发其“修德行仁事义”,展示古代圣贤以德教施于政事,垂于后世、化治天下的推展过程。马一浮以此不仅将《洪范》完全纳入其以道德化取向为主导的解读、诠释框架中,实现了在《洪范》诠释史上的独特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也据此构建起了其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
朱晓鹏
关键词:《洪范》尽性为政以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