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20)

作品数:108 被引量:1,026H指数:15
相关作者:周晓农李石柱伍卫平杨坤张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虫病
  • 38篇吸虫
  • 32篇血吸虫
  • 32篇吸虫病
  • 28篇血吸虫病
  • 11篇钉螺
  • 9篇原虫
  • 7篇疫情
  • 7篇宿主
  • 7篇抗体
  • 7篇棘球蚴
  • 6篇基因
  • 6篇棘球蚴病
  • 6篇监测预警
  • 5篇内脏利什曼病
  • 4篇血吸虫病疫情
  • 4篇日本血吸虫
  • 4篇绦虫
  • 4篇疟疾
  • 4篇疟原虫

机构

  • 69篇中国疾病预防...
  • 19篇江苏省血吸虫...
  • 10篇复旦大学
  • 5篇卫生部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安徽省血吸虫...
  • 3篇湖南省血吸虫...
  • 3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镇江市疾病预...
  • 3篇扬州市邗江区...
  • 3篇江苏省寄生虫...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青海省地方病...
  • 2篇西藏自治区疾...

作者

  • 16篇周晓农
  • 13篇李石柱
  • 12篇伍卫平
  • 12篇杨坤
  • 11篇张仪
  • 10篇许静
  • 9篇孙乐平
  • 8篇陈家旭
  • 8篇洪青标
  • 7篇梁幼生
  • 7篇陈韶红
  • 7篇周艺彪
  • 7篇汪俊云
  • 7篇汪伟
  • 7篇吕山
  • 7篇姜庆五
  • 7篇蔡玉春
  • 7篇艾琳
  • 6篇卢延鑫
  • 6篇王立英

传媒

  • 36篇中国血吸虫病...
  • 28篇中国寄生虫学...
  • 13篇国际医学寄生...
  • 11篇中国病原生物...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21篇2016
  • 24篇2015
  • 24篇2014
  • 31篇2013
  • 6篇2012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的3种血蜱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利用16S rDNA基因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gene,COⅠ)基因建立3种形态学特征相近的血蜱属蜱类-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 方法 在上海市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后,提取蜱样本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16S rDNA及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3种血蜱中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97.2%,96.9%-98.8%;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9%-98.3%、87.1%-91.9%;铃头血蜱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日本的铃头血蜱(AB819170)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7.5%;3种血蜱16S rD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8.0%、87.0%、86.9%,CO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0.4%、80.8%、82.8%。用16S rDNA及CO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中,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分别与已知的长角血蜱和褐黄血蜱聚在一起,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均形成独立的分支。 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并能更好地了解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
刘琴张仪方圆朱丹兰勤娴施文琦
关键词:长角血蜱系统发生分析
湖沼型地区黑色地膜覆盖灭螺近期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黑色地膜覆盖灭螺及其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安乡县选取一条钉螺密度较高、钉螺分布比较均匀的沟渠,依次设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进行试验。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第1、2、3、5、7 d进行查螺,鉴定钉螺死亡情况,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膜覆盖后第1 d土表温度最高达到63.7℃,40℃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34 h,第2 d薄膜下土表温度最高为52.3℃,40℃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96 h,试验第4、5 d薄膜下土表温度都低于30℃,第6 d薄膜下最高温度没有超过34℃。试验后第7 d,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表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6.36%、58.40%和53.57%;薄膜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下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0%和40.00%,氯硝柳胺组第3 d后在土壤下层未查到钉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袋装钉螺第7 d的死亡率分别为84.00%、95.33%和95.33%。结论本次试验未观察到黑色地膜覆盖对钉螺有明显的近期灭螺效果,也未观察到地膜覆盖对氯硝柳胺灭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郑盛邦周艺彪李林瀚伍劲屹姚保栋朱绍平魏成建李伏平胡本骄任光辉易平姜庆五
关键词:钉螺黑色地膜灭螺氯硝柳胺湖沼型地区
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4年
在对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开展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工作流程、功能模块和技术构架,完成系统的构建。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集成了多个平台,可实现疫情监测预警分析、应急视频通讯、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任务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可满足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响应处置工作的需要,以提升应急响应的处置水平。
王强李石柱付青石伟杰宋伟嵇麟彭志雄林庆帅胡江龙张丽钱颖骏阮瑶卢延鑫肖宁许学年周晓农
关键词:寄生虫病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广东省南澳岛福寿螺和鼠类密度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lyus cantonensis)中间宿主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终末宿主鼠类的分布密度及感染现状。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南澳岛抽取宫前村、金山村、六都村等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集福寿螺、捕获鼠类,GPS仪记录各采样点的数据。福寿螺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复核螺种。福寿螺感染情况先用肺检法检测肺囊,再用酶消化法和匀浆法检查螺肉和肺囊。鼠类经形态学初步鉴定鼠种及性别后,再解剖采集肝脏用于PCR检测复核鼠种,剖检心、肺组织检查有无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采集到的广州管圆线虫经形态学鉴定后,再进行PCR检测鉴定虫种。采用SAS9.3统计学软件对福寿螺、鼠类密度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福寿螺2 192只,随机选取1 190只用于检测,其中阳性螺72只,阳性率为6.1%。共捕获鼠类110只,包括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flavipectus)、黄毛鼠(R.losea)和臭鼩(Suncus murinus)4个鼠种,其中阳性鼠32只,感染率为29.1%(32/110),褐家鼠感染率为36.5%(31/85),黄胸鼠有1只感染,黄毛鼠和臭鼩均为阴性;福寿螺和鼠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扩增片段长度分别约670、706 bp,广州管圆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ITS2)扩增片段长度约693 bp,与预期大小相符。不同季节福寿螺密度(H=11.603 5,P<0.01)和感染率(χ~2=65.1 44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鼠的密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19.268 2,P<0.01);河道环境福寿螺密度最高(8.8只/m^2),但不同孶生环境下福寿螺的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909 3,P>0.05)。沟渠环境福寿螺平均感染率最高(7.5%,42/429),且福寿螺和鼠类感染率与离居民区距离密切相关,呈现离居民区越近感染率越高的趋势。体质量大的鼠类平均感染率要高于体质量小
胡求安张仪郭云海吕山夏尚刘和香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鼠类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棘球蚴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棘球蚴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棘球蚴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空间统计学方法可用于描述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未抽样地区棘球蚴病患病率进行预测,分析棘球蚴病的影响因素。明确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对于开展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月伍卫平
关键词:空间流行病学棘球蚴病
非编码小RNA在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非编码小RNA能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mRNA降解、染色质修饰、基因组的稳定等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编码小RNA既与血吸虫病的发病相关,又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非编码小RNA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在血吸虫发育和致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做一综述,为发展血吸虫病新的检测方法、疫苗及新药物研发提供新线索。
杨杰秦志强许静钱颖骏周东明
关键词:血吸虫病生物标记物
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设计和研发针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对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的动态监测,对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信息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华支睾吸虫病症状病例报告系统和华支睾吸虫病中间宿主监测系统。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整体架构,开发中使用Active Server Page技术,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结果该系统现已对广西横县和黑龙江佳木斯市的疾病控制中心和相关医疗机构开放了使用权限,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结论该系统能够使疾病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准确;数据采集后能够直接进入审核阶段,减少了相关的行政工作流程;标准化的数据能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路瑶李红梅臧炜诸廷俊周征奇卢延鑫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昆明市腹泻人群中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的流行特征,为防治EAEC感染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4家哨点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121份,非腹泻者的粪便标本319份,进行细菌培养(麦康凯培养基),无菌挑选单个菌落(8-12个),采用热提取法提取细菌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AEC,同时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结果 EAEC在腹泻患者和非腹泻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4%和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4,P<0.05)。男、女腹泻患者EAEC检出率分别为5.2%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05);不同年龄组腹泻患者中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65,P>0.05);腹泻患者EAEC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χ~2=12.819,P<0.05),夏季检出率最高(10.5%,21/200);冬季最低(2.0%,8/394)。EAEC阳性腹泻患者水样便占26.2%(16/61),黏液样便占70.5%(43/61)。EAEC腹泻患者易出现呕吐症状(χ~2=12.819,P<0.05)。结论 EAEC是腹泻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体,开展和加强EAEC的监测,可为EAEC相关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张顺先杨春利艾琳陈木新蔡玉春卢艳陈韶红徐闻古文鹏周永明夏尚陈军虎李石柱陈家旭胡薇周晓农
关键词:腹泻病例
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3年
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由于其固有的缺点使其应用价值受到限制。抗体的人源化与片段化改造催生出一系列基因工程抗体变体。本文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姚媛余传信
关键词: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片段寄生虫病
Multilocus genotyping of Giardia duodenalis in dairy cattle in Henan, central China
<正>Togenotype Giardia duodenalisin dairy cattle in Henan,central China,a multilocus sequenced-based analysis w...
Haiyan Wang张龙现Fuchun JianChangshen NingLihua Xiao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