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jj2013005)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虞春隆党纤纤赵安启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流域
  • 4篇泾河流域
  • 4篇黄土高原
  • 4篇河流域
  • 2篇地貌
  • 2篇人居
  • 2篇人居环境
  • 1篇地貌景观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地貌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理念
  • 1篇融合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生态发展
  • 1篇水系
  • 1篇天人合一
  • 1篇区划

机构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8篇虞春隆
  • 4篇党纤纤
  • 1篇赵安启

传媒

  • 3篇小城镇建设
  • 2篇华中建筑
  • 2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建筑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流域的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协调发展策略——以泾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运用GI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流域的水系、地形地貌、城镇斑块等进行叠加分析,归纳了3种基本城镇类型:川道型、塬面型和黄土阶地平原型,并且完成了泾河流域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研究,探明了川道城镇、塬面城镇与地形地貌、水系的内在联系和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及生态空间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顺应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求,采用大分散、小聚集的基本模式,提出泾河流域城镇空间体系——"五区、九水系廊道、四板块"的主体结构,以解决泾河流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城镇科学有序的发展,为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下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全流域整体化解决的基础。
虞春隆党纤纤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系地形地貌
基于流域的黄土高原川道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模式研究
2018年
本文首先利用Arc GIS软件中的水文模块对泾河水系进行重新分级,以冲沟为泾河流域的最小水系,建立泾河流域的6级水系,旨在使水系分级具有定量化的特征。其次,在DEM数字模型的基础上提取川道的边界范围,可以看出泾河及其各级支流冲积而成的川道,水系级别越高,川道则越大,其中最宽的川道位于泾河中上游,宽度达到3.6km。第三,将川道和城镇数据叠加,得出川道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川道面积越大分布城镇越多,城镇级别越高;中游区的川道城镇密度最大,上游区和下游区城镇密度最小;中游区分布的川道城镇规模大。第四,从地形地貌、自然要素、水土流失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川道城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梁峁、坡地生态保护+宽的川道生态控制+沟道水系生态廊道网络"的川道城镇生态发展空间模式。
虞春隆朱颖彬
关键词:流域
基于PSR的泾河流域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及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18年
该文借助GIS平台,在反复模拟实验、实地调研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的泾河流域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确定了人居环境生态安全指数,根据泾河流域地域特征,将生态安全度由高到低分为5个等级: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和重警。在此基础上对泾河流域人居环境生态安全等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论述和分析,提出重警区的"梁峁、坡地生态保护+宽的川道生态控制+沟道水系生态廊道网络"的生态空间模式和中警区、预警区的"沟壑生态保护+塬面生态控制+沟道水系生态廊道网络"的生态空间模式。
虞春隆朱颖彬党纤纤
关键词:泾河流域PSR模型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塬-沟”相间地貌景观的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以泾河流域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文章首先从水系和黄土塬之间的关系角度对黄土高原"塬-沟"相间的独特地貌景观进行了量化分析。水系级别越高,且相邻水系级别相差越小,则其所切割的黄土塬则越大。其次,将黄土塬和城镇数据叠加,得出黄土塬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塬面面积越大分布城镇越多,城镇级别越高;中游区的城镇密度最大;下游区分布的城镇数量多。第三,从地形地貌、自然要素、水土流失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黄土塬城镇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最后,提出"沟壑生态保护+塬面生态控制+沟道水系生态廊道网络"的塬面城镇发展模式。
虞春隆党纤纤
流域视角下的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区划方法研究——以泾河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以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作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处理空间和图形数据,SPSS软件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与现状进行比对,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泾河流域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区划,探讨了以流域为基础的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区划方法。并对泾河流域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区划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的5种模式。
虞春隆党纤纤
关键词:泾河流域人居环境
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人文理念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黄土高原民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主要有合院和窑洞建筑两大类。文章在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类型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地形地貌制宜、因气候制宜和因材料制宜的建筑规划思想等方面,对其人文理念加以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构建现代绿色建筑文化和生态文明提供基础和重要的支撑。
虞春隆朱颖彬赵安启
关键词:传统民居人文理念天人合一
城乡融合型社区特征及规划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在城乡趋向融合发展时,乡村内涵将发生转变,那些分布于乡村地区的,与城市进行频繁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聚落,与传统村落在主导产业、居民职业构成和聚落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着鲜明的城乡融合特征,可称之为"城乡融合型社区"。本文对城乡融合型社区的特征、类型、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乡融合型社区可行的规划模式。
党纤纤虞春隆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小流域人居环境生态发展模式研究
2020年
根据地形地貌和人居环境分布特点,将小流域人居环境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台塬型、丘陵型和丘塬型。通过对三种基本类型小流域人居环境实地调查和分析,建立了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三种类型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流域人居环境村镇分布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丘陵型、台塬型和丘塬型小流域人居环境生态发展模式,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规划提供样板和参照。
虞春隆吴国波
关键词:类型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