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60203-255)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童亚林苏晓玲杨润生龚震宇万友华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181医院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创面
  • 3篇皮肤
  • 3篇康肤霜
  • 3篇放射性
  • 3篇放射性皮肤
  • 3篇放射性皮肤损...
  • 2篇动物
  • 2篇愈合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细胞
  • 2篇增殖细胞核
  • 2篇增殖细胞核抗...
  • 2篇伤创
  • 2篇烫伤
  • 2篇烫伤创面
  • 2篇兔耳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核
  • 2篇细胞核抗原
  • 2篇抗原

机构

  • 4篇解放军181...
  • 3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童亚林
  • 7篇杨润生
  • 7篇苏晓玲
  • 6篇龚震宇
  • 5篇万友华
  • 1篇黄宇霞
  • 1篇冯小艳
  • 1篇杨明
  • 1篇田秀荣
  • 1篇汪振华
  • 1篇向月应
  • 1篇谭永娟
  • 1篇谢岳云
  • 1篇王惠

传媒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深度兔耳烫伤创面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兔耳不同深度烫伤创面模型。方法以改装的冷热温喷雾机作为烫伤装置,在兔每只耳背侧中段区域内的中线两边设计对称的4个直径1.5 cm烫伤创面,烫伤时间分别为2,3,4,5,6 s,每一时间点6个创面。观察烫伤区变化,伤后24h取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并测量烫伤深度。结果各烫伤创面呈圆形且边界清楚,制作浅Ⅱ度、深Ⅱ度、Ⅲ度、Ⅳ度创面的烫伤时间分别为2,3,4,5 s,5 s以上均达软骨,烫伤深度随烫伤时间延长而加深。结论制作本模型的烫伤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安全,烫伤创面形状、大小一致,创面深度准确、稳定,制作的兔耳烫伤模型可用于创面修复方面的研究。
冯小艳童亚林杨润生万友华苏晓玲
关键词:烧伤创面兔耳
康肤霜治疗恶性肿瘤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康肤霜治疗恶性肿瘤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60例Ⅱ级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我院烧伤科自制的康肤霜治疗;对照组30例用羊毛脂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皮肤损伤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及体力状况。结果:60例患者均可进行结果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30/30)、80.0%(24/3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7.5±1.7)d,对照组(9.6±3.5)d,治疗组皮肤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1),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康肤霜可有效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谢岳云田秀荣龚震宇童亚林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损伤康肤霜恶性肿瘤
贯穿缝扎法制作兔耳缺血淤血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制作简单、便于管理、可靠的缺血淤血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贯穿兔耳背腹侧皮肤和软骨,间断缝扎除尾侧血管外所有动、静脉,缝扎处暴露并外涂碘伏每天3次。分别在缝扎后第1、3、7、14、21天对比观察兔耳皮温、色泽、水肿和缝扎处感染情况,同时行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缝扎后兔耳马上出现明显紫黑色,14天左右变浅,至21天时兔耳皮肤仍为淡紫黑色。缝扎后第1天兔耳开始出现水肿且逐渐加重至7天最为明显,此后逐渐减轻,21天时已无明显水肿。皮温、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在各观察点均较缝扎前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贯穿缝扎方法制作的兔耳缺淤血模型可靠、制作和管理简单,可作为缺血淤血所致创面的修复研究模型。
童亚林杨润生苏晓玲龚震宇
关键词:兔耳创面修复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医用胶粘剂在医疗护理环境中被广泛使用,但医务人员对其导致的皮肤损伤却没有重视,医用胶布相关性皮肤损伤(Consensus Panel Definition,MARSI)的发生率较高,该科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监护病房新生儿MARSI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新生儿MARSI的危险因素分析,采取新生儿皮肤评估、依据卫计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该院皮肤安全管理制度、NICU实践需求制定预防控制措施。2014年1—12月,通过开展循证培训,加强医护沟通,进行质量控制等推行预防控制措施。指导护理人员加强MARSI的预防控制,以提升护理质量。对比应用预防控制措施前后新生儿MARSI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后,新生儿MARSI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新生儿MARSI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谭永娟黄宇霞房惠惠童亚林
关键词:新生儿
调压调温全自动气烫仪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理想的动物烫伤创面模型在创面深度、大小、形状及均匀性上应是一致的,但现有烫伤设备、的性能难以完全达到此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调压调温全自动气烫仪,用于创面模型制作,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童亚林杨润生万友华苏晓玲汪振华
关键词:创面深度面模型均匀性
康肤霜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康肤霜对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采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法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自动控时调压烫伤仪在大鼠背部制备4个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康肤霜组、rhEGF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分别采用康肤霜、rhEGF、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外敷,直至创面取材或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大鼠于创面治疗后第7、14、21天取创面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PCNA阳性细胞,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康肤霜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其他3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康肤霜能明显减轻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康肤霜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康肤霜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细胞增殖,加速创面的愈合。
龚震宇童亚林万友华杨润生苏晓玲
关键词:伤口愈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层医院动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2009年
杨润生童亚林向月应王惠杨明龚震宇苏晓玲
关键词:动物实验室科研管理
康肤霜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放疗中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聚维酮碘治疗,但两者均有一定缺陷。而康肤霜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能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有很好的疗效。目的:观察康肤霜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高能X射线照射Wistar大鼠臀部皮肤建立深Ⅱ度皮肤烧伤创面模型。照射后12d创面出现后,将损伤动物随机分为康肤霜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聚维酮碘组。各组每日将药物均匀涂抹在创面,直至创面取材或创面愈合。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创面治疗后7,14,21d取创面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康肤霜组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均优于聚维酮碘组(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创面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量也明显高于聚维酮碘组(P<0.01),但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康肤霜能减轻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加速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
龚震宇童亚林万友华杨润生苏晓玲
关键词:创面愈合增殖细胞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皮肤组织工程
高能X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高能X射线照射是治疗鼻咽癌及其他肿瘤的重要手段,应用过程中常引起皮肤损伤,严重者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深部组织变性、瘢痕化乃至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为此,笔者采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高能X射线照射大鼠局部皮肤组织,观察照射后局部皮肤组织损伤程度,以寻找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案,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龚震宇童亚林万友华杨润生苏晓玲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X射线照射皮肤组织直线加速器组织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