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3014)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夏鑫魏取福周惠敏牛潇李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江南大学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电纺
  • 7篇纳米
  • 7篇纳米纤维
  • 6篇电纺丝
  • 6篇静电纺
  • 6篇静电纺丝
  • 6篇纺丝
  • 3篇碳包覆
  • 2篇氧化锡
  • 2篇织物
  • 2篇碳纳米纤维
  • 2篇二氧化锡
  • 2篇保温
  • 2篇保温性
  • 2篇保温性能
  • 2篇SNO
  • 1篇电池
  • 1篇电池负极
  • 1篇电池负极材料
  • 1篇电化学

机构

  • 9篇新疆大学
  • 6篇江南大学
  • 1篇巴音郭楞职业...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作者

  • 8篇夏鑫
  • 5篇魏取福
  • 5篇周惠敏
  • 4篇牛潇
  • 3篇李智勇
  • 2篇王清清
  • 2篇单小红
  • 2篇李群华
  • 1篇刘俊雄
  • 1篇王静
  • 1篇黄机质
  • 1篇唐新军
  • 1篇张金宁
  • 1篇蒋淑冬
  • 1篇丁盛
  • 1篇廖师琴
  • 1篇李静
  • 1篇张向武
  • 1篇张平

传媒

  • 6篇纺织学报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上海纺织科技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驱体比例对SnO_2/TiO_2纳米纤维晶型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提高SnO_2基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以结晶四氯化锡和钛酸正啶酯分别为SnO_2前驱体和TiO_2前驱体,调节二者比例,利用静电纺丝协同煅烧技术制备出具有不同含量TiO_2掺杂的SnO_2/TiO_2复合纳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纳米纤维的晶型结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纳米纤维的形貌,并将其应用到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中,分析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结晶四氯化锡和钛酸正啶酯的质量比为2.5∶1、2∶1和3∶2时,纳米纤维表面由粗糙向光滑过渡;而且当前驱体的质量比为3∶2时,除了具有金红石型SnO_2晶相,复合纳米纤维还呈现出金红石型TiO_2和锐钛矿型TiO_2晶相并存的状态,在降解亚甲基蓝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即光催化10 min后亚甲基蓝溶解液的降解率已达到79.5%。
周惠敏牛潇李智勇夏鑫
关键词:静电纺丝晶型光催化活性
具有保温性能的电纺LA/PET纳米纤维复合织物的制备与表征(英文)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制备了电纺月桂酸(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机织物的复合织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选用纯棉纱线、毛纱线、涤棉纱线、腈纶纱线和涤纶纱线分别作为经纬纱线,在实验室制备机织物小样,同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LA/PET纳米纤维,将LA包裹在PET基材之中。之后通过缝合的方式,将电纺LA/PET纳米纤维和机织物构造成三明治结构的复合织物。对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别探究了LA/PET的质量比,机织物组织结构和机织物材料对复合织物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PET纳米纤维呈圆柱形,具有光滑表面,LA和PET展现出良好的相容性,热焓值略低于理论值,但相变温度改变不大。复合织物的热保温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织物的保温性能都优于未加入相变材料的织物,同时展现出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
李智勇周惠敏夏鑫
关键词:复合织物
碳包覆锡锑合金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2015年
以氧化锡锑纳米颗粒(Sn0.92Sb0.08O2.04)为前驱体,葡萄糖为碳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碳包覆锡锑合金,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包覆Sn Sb/C纳米纤维。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包覆锡锑合金纳米颗粒及纤维的形貌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碳包覆锡锑合金混合纳米纤维的晶型结构。研究了碳包覆Sn Sb/C纳米纤维作为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碳包覆锡锑合金纳米纤维;随着纳米纤维中碳包覆锡锑合金含量的增加,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及较好的循环性能。
牛潇唐新军夏鑫单小红
关键词:水热合成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Fe-AO-PAN纳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活性橙K-GN染料降解的催化
2013年
采用静电纺制备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将其浸泡在盐酸羟胺溶液中进行改性,获得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AO-PAN),再将AO-PAN与三氯化铁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得到聚丙烯腈铁的配合物(Fe-AO-PAN),并采用SEM、FT-IR和EDAX能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用于活性橙K-GN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中,同时研究了吸附不同Fe3+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脱色率的影响,并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不同降解程度的染料吸光度。结果表明,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与Fe3+发生了配位反应,从而制成了Fe-AO-PAN纳米催化剂,而且催化剂中Fe3+含量的增加会促进活性橙K-GN染料的氧化降解。
张平张金宁廖师琴魏取福王清清
关键词:静电纺丝聚丙烯腈
皮芯结构Sn/C包覆碳杂化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以碳作为纤维骨架,锡在碳中随机分布并包覆在碳外层的皮芯结构纳米纤维。利用经典静电纺丝纤维直径预测理论,通过调整皮芯层纺丝速度比制备了不同比例皮芯纤维直径的纳米纤维,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负极材料中。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皮芯结构的纤维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表证了纤维的晶型结构,特别分析了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纺丝速度比的调节成功获得了不同直径比的皮芯结构纤维;当碳化温度达到800℃时,形成了锡、无定形碳共存的晶型结构;特别是使用纺丝速度比为1∶1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最好,循环5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69%。
夏鑫李群华周惠敏魏取福张向武
关键词:形貌电化学性能
PVA-SbQ/细菌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光交联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细菌纤维素(BC)复合气凝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用三氯甲基硅烷对复合气凝胶进行硅烷化改性获得疏水亲油的效果。借助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及接触角测试表明气凝胶表面成功地硅烷化。该复合气凝胶对硅油、机油、豆油的最大吸油量分别为55,52和39g/g,稳定的结构可用于重复吸油,并具有一定的保油性能,预计在含油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静王清清魏取福黄机质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气凝胶吸油性能硅烷化
相变纳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制备与保温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将纳米纤维与传统织物复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自调温控智能纺织品。纳米纤维选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作为支撑材料,与脂肪酸类相变材料——月桂酸(LA)混合,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LA/PET的混合纳米纤维,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混合纳米纤维的相变温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相变纳米纤维的形貌,并使用平纹织物复合相变纳米纤维,通过平板式保温仪及降温法测试复合材料的保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含有LA的纳米纤维的结晶温度为36.78℃;在纳米纤维中,PET能够较好的支撑LA;相变纳米复合织物比普通织物更具保温效果,保温时间高于普通织物40%。
李群华丁盛
关键词:复合材料织物纳米纤维保温性能
芯壳结构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纤维膜制备及表征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了芯壳结构的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纤维膜,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芯层、壳层纺丝速率的增大,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逐渐增大。当芯层、壳层纺丝速率分别为0.3、0.6 mL/h时,制备的纳米纤维连续性更好,表面形貌光滑,粗细更均匀,芯壳结构形貌明显优于其他2组,纳米纤维膜的断裂伸长率较大。
刘俊雄单小红夏鑫
关键词:纳米纤维力学性能
静电纺制备二氧化锡/碳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具有毒性小、成本低、可逆容量高等优点,是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之一。构建与碳复合的二氧化锡基纳米结构是缓解二氧化锡在长时间的嵌/脱锂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控制纳米颗粒团聚问题以及增加材料导电性的有效方法。用高效、可控的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煅烧、水热合成、化学沉积等方法,可制备出结构型二氧化锡/碳复合纳米纤维。本文讨论了具有不同碳层分布的均匀型、核壳型及三明治型结构的二氧化锡/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碳层分布对其锂电性能的改善状况及机理分析。
周惠敏李智勇牛潇夏鑫
关键词:二氧化锡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多孔SnO_2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2014年
利用静电纺丝及煅烧技术,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掺杂及氢氟酸蚀刻后处理技术,成功制备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氢氟酸蚀刻前后纤维形貌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仪分析二氧化锡及掺杂纤维的晶型结构,验证了纤维比表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掺杂二氧化硅颗粒含量的增加,二氧化锡纤维直径变粗,表面粗糙度增加;经过氢氟酸蚀刻后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溶胀现象,二氧化硅颗粒成功被蚀刻,纤维比表面积提高。
夏鑫牛潇周惠敏魏取福
关键词:静电纺丝比表面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