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209)

作品数:23 被引量:157H指数:7
相关作者:李玲张少凯杜丽伟陈伟强张宁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耕地
  • 4篇地力
  • 4篇地力评价
  • 4篇耕地地力
  • 4篇耕地地力评价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层次分析
  • 3篇层次分析法
  • 2篇指数法
  • 2篇时空变异分析
  • 2篇土壤系统
  • 2篇土壤系统分类
  • 2篇农用
  • 2篇农用地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污染

机构

  • 2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河南牧业经济...

作者

  • 16篇李玲
  • 9篇张少凯
  • 7篇陈伟强
  • 7篇杜丽伟
  • 5篇张宁
  • 4篇张云霞
  • 4篇杨素勤
  • 4篇马会宁
  • 3篇冯新伟
  • 3篇赵洁
  • 3篇董晶
  • 3篇高畅
  • 2篇吴克宁
  • 2篇付巧玲
  • 2篇张欢欢
  • 2篇马月红
  • 2篇郭雯
  • 1篇胡振琪
  • 1篇王秀丽
  • 1篇路婕

传媒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行山南麓金属冶炼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以太行山南麓典型金属冶炼区为例,对其周边农田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Pb、Cd、As和H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依据相关质量标准,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及其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相关性,确定最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和Pb超标严重,且各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程度较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Cd>Pb>As>Hg,污染指数分别为4.58、3.57、0.99和0.18,其综合污染指数3.97,属重度污染;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为Cd>Pb>Hg>As,污染指数分别为4.06、2.53、1.47和0.31,地积累综合污染指数3.25,属强污染水平;2种评价方法中关于重金属Hg评价结果存在差异,依据土壤—小麦系统间重金属相关性,最终确定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为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杜丽伟冯新伟杨素勤张少凯张宁郭正磊李玲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
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分析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2方面为切入点,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因子出发,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1)2000—2014年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各因素指数不断上升,生活水平和人口构成增长的幅度明显快于产业结构和人口素质,2000—2006年,城镇规模指数>产出水平指数>投入水平指数,2008年投入水平指数超过城镇规模指数和产出水平指数;(2)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发展阶段(2000—2004年)、过渡阶段(2005年)和协调发展阶段(2006—2014年),协调发展度由0.15提高到0.99;(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河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步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该研究得出了河南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现实指导价值。
董晶高畅张少凯李玲张宁郭正磊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地球化学调查的开封市大蒜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大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球化学调查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根据研究区优质大蒜生长所需的土壤元素及其含量值,选取了污染元素As(砷)、Pb(铅)、Cd(镉)、Hg(汞)和Cr(铬)作为有害污染元素,全量B(硼)、S(硫)、Se(硒)、Zn(锌)和Cu(铜)作为有益元素,构建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大蒜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及种植区划。研究区域只有Pb、Cd的污染指数有小范围大于1,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99.07%的土壤处于安全无污染级别,0.93%的土壤存在污染,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2有益元素单项富集指数中S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元素处于适中偏缺乏状态;有益元素区域综合富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开封市47.94%的土壤有益元素处于丰富状态,37.89%的土壤处于适中状态,14.17%的处于缺乏状态。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确定开封市大蒜种植适宜性分为:最佳适宜种植区、一般适宜种植区、勉强适宜种植区、不适宜种植区4个级别,其中最佳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4.66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3.99%;一般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6.1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7.44%;勉强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5.7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3.33%;不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6.67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5.24%。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封市大蒜种植现状范围进行了区划调整。
李玲张少凯张欢欢张云霞杜丽伟
关键词:大蒜地球化学调查农用地分等种植区划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效益研究——以商丘市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以商丘市各县区为例,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分为利用强度、增长耗地和产出效益3个准则层,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型,将极差标准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到数据处理中,提高计算准确性,以期为节约集约评价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商丘市下辖9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一,得分区间位于0.1~0.7不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优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劣的地区。其中,梁园区、睢阳区和永城市节约集约水平较高,接近0.7分,虞城县、宁陵县和民权县利用水平较低,最低仅为0.18,提升空间广阔。
任远辉郭雯陈伟强马月红
关键词:建设用地层次分析法
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GIS技术,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合理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Kriging插值测算了在试验条件下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属中等变异性,且服从正态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河南省小麦、玉米和水稻在试验条件下,最高单产的平均值分别为7 027.55、8 038.36和8 280.17 kg·hm-2;河南省在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及"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达7 598.61万t,与2012年实际粮食产量比较,2012年增产潜力可达1 884.92万t,增产幅度达到32.99%;从绝对增产潜力来看,粮食增产潜力空间分布大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从相对增产比例来看,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朱帅蒙陈伟强程道全赵彦峰
基于不同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的耕地地力评价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精确度,探讨更加适合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本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于主客观集成赋权的方法分别求取权重,并根据评价综合指数与作物产量之间一致性程度,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3种方法求得的耕地地力综合指数与作物产量之间都有显著性关系,Pearson相关性依次为0.216、0.249、0.311,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3种方法都可以用于耕地地力评价。基于主客观集成赋权的方法要明显优于参与对比的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合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
马会宁陈伟强程道全朱帅蒙房阿曼赵洁
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层次分析法
平原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细碎化定量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以河南省粮食核心区主体范围内的平原乡镇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调查和评价单元,探索耕地细碎化定量状况。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实地校核获取研究区域耕地图斑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户均地块数、块均耕地面积、地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离度、分维数、土地利用程度、潜在农业人口转移指数8个评价指标构建乡镇尺度的耕地细碎化定量评价体系,进行耕地细碎化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为0.769 9,为Ⅲ级,中度细碎化;各行政村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范围在0.689 1~0.980 1,主要分布在0.7~0.8,细碎化等级多属于Ⅲ级,中度细碎化;随着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白寺村的增加,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逐渐增高,耕地细碎化级别与程度降低;其原因主要是耕地的稀缺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沟渠、道路对耕地的分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等。商水县白寺镇耕地细碎化指数CLFI为0.769 9,产权制度下的户均地块数和块均耕地面积对白寺镇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户均地块数、地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在总体上限制了CLFI的提高。
李玲张少凯董洋洋
河南省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时空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传统统计学、GIS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河南省1982和2009年土壤全磷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个时期土壤全磷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均存在中等空间相关性;2)土壤全磷平均质量分数由1982年的0.56 g/kg增加为2009年的0.66 g/kg,增幅为17.86%,平均年增长水平为0.66%,其中豫东地区由0.65 g/kg变为0.83 g/kg,增幅27.69%位居全省第1位,豫南地区以6.12%增幅最低;3)主要土类中,全磷质量分数以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砂姜黑土、水稻土和潮土的增幅最大,增幅分别为29.55%、29.27%和18.46%,主要受秸秆还田以及施用有机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此外,黄棕壤中全磷平均质量分数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6.45%。
李玲张少凯杨素勤
关键词:土壤全磷土类
开封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土壤的元素构成及含量与土壤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对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以开封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8种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状况。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找出了研究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表层土壤多数地球化学元素空间自相关性强;水平方向上,不同质地的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明显;纵向上,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区域富集系数普遍偏低,而N、P、K、Corg及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局部富集;开封表层土壤多数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平均值比河南省和全国背景值低,而CaO、MgO、Corg、Na2O、Al2O3含量平均值明显比全国背景值高。
张云霞李玲付巧玲张欢欢杜丽伟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
河南省土壤有效锌质量分数时空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分析河南省土壤养分变化,为河南省土壤施肥提供参考,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982、2009年2个不同时期河南省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探讨20多年以来河南省土壤有效锌时空变异的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河南省有效锌质量分数比1982年增加了41.67%,2个时期土壤有效锌变异系数分别为29.1%和37.3%,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最优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20多年来,河南省土壤有效锌含量只有北部地区呈减少趋势,其余地区大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增幅较大,焦作市、开封市减少较多,在农作物施肥、土壤管理等过程中,应及时控制有效锌元素含量的合理范围。
郭正磊张少凯李玲杨素勤杜丽伟张宁董晶
关键词:土壤有效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