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78009)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锋季凯帆邓辉程祖桥梁波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天文
  • 3篇图像
  • 3篇科学工作流
  • 3篇工作流
  • 2篇图像采集
  • 2篇轻量
  • 2篇轻量级
  • 2篇CCD
  • 1篇虚拟天文台
  • 1篇整数小波
  • 1篇整数小波变换
  • 1篇实时控制
  • 1篇数据处理
  • 1篇天文台
  • 1篇天文研究
  • 1篇图像采集系统
  • 1篇图像分块
  • 1篇总线
  • 1篇网格
  • 1篇小波

机构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中国科学院云...

作者

  • 8篇王锋
  • 7篇邓辉
  • 7篇季凯帆
  • 2篇王传军
  • 2篇许骏
  • 2篇梁波
  • 2篇程祖桥
  • 1篇朱贵富
  • 1篇耿艳波
  • 1篇李晓科
  • 1篇汪晶晶
  • 1篇关宇
  • 1篇邓玉坤

传媒

  • 8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天文轻量级科学工作流系统的实现被引量:2
2010年
由于海量天文数据处理的迫切需求,科学工作流技术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分布式数据处理解决方案被迅速应用到天文领域。然而,现有的科学工作流系统存在诸多不足,如系统的部署复杂,应用太过繁琐等,这严重制约了天文学家的应用。针对天文领域数据处理的要求,设计实现了一套轻量级的科学工作流系统(C-SWF)。系统具有任务定制、数据传输、数据起源和任务重做机制等基本功能,与现有的科学工作流系统相比,C-SWF具有简单、高可用性和易于部署等优势,可以较好地满足天文学家的需要。
邓玉坤王锋邓辉季凯帆
关键词:轻量级数据处理网格
AstroGrid CEA架构的应用研究
2012年
AstroGrid是一个成熟并已广泛运用的英国虚拟天文台(VO-Virtual Observatory)项目。公共执行架构(Common Execution Architecture,CEA)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一套合理的接口和框架实现对虚拟天文台天文应用执行过程的建模。详细介绍了AstroGrid CEA的实现原理、基本架构、接口分析和应用模型,并通过CEA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谱处理数据的发布,完成基于FITS格式的锥型检索服务,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运用CEA进行完整的讨论。
汪晶晶季凯帆王锋邓辉
关键词:虚拟天文台接口架构
基于XML的轻量级科学工作流系统的建模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科学工作流技术应用中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针对科研活动工作流程进行建模。以虚拟天文台技术研究为背景,从面向用户和面向计算机两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工作流内部结构,以及基于管道工作流建模过程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天文应用的工作流描述语言(Scientific Process Description Language,SPDL),SPDL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描述,逻辑关系简明,可以定义当前天文研究中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过程,对SPDL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各种不规范建模表现形式进行了讨论。
刘应波王锋季凯帆邓辉梁波戴伟
云南1米红外太阳塔分布式CCD实时控制与图像采集系统软件研制被引量:2
2012年
分布式多CCD实时控制与图像采集系统软件的研制是1 m红外太阳塔进入常规观测的必要条件。重点讨论了太阳塔多CCD实时控制与图像采集软件系统的研制,包括软件系统采取的主控前置系统结构、工作流程,为了解决主控机和前置机之间通信而设计的通信协议,利用双缓存、双模数变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存储器直接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技术提高图像处理和存储速度,利用多线程机制实现多CCD的同步图像采集,前置系统定时向主控系统发送心跳信息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经实际测试,系统达到了预定指标,初步满足1 m红外太阳塔的观测需求。
程祖桥邓辉王锋梁波季凯帆王传军许骏
关键词:图像采集
面向Web服务的天文数据发布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主流的天文数据发布主要使用基于Web页面和基于REST风格的Web服务两种发布技术,但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不利于自动化工具实现机器识别并调用。WebService技术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拥有跨平台与松耦合等很多优势,通过Web服务实现天文数据发布可以提高天文研究工作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对Web服务在虚拟天文台中的应用情况及目前主要的天文数据发布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符合IVOA规范且面向Web服务的天文数据发布服务进行了分析,针对一个天文数据发布实例,设计并实现了同时支持SOAP风格和REST风格的锥型检索服务,测试结果表明服务设计是成功的。
李晓科季凯帆邓辉王锋耿艳波
关键词:WEBSOAP
基于Camera Link总线的CCD高速图像采集技术被引量:3
2011年
现代天文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高质量的天文观测结果。针对天文实测的需要,对基于Camera Link总线的CCD高速图像采集技术进行了系统调研,分析对比了Camera Link总线技术及其优缺点,对基于Camera link接口的高速CCD采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着重讨论了单缓存与双缓存高速采集技术和实现机制。经实际测试,所实现的技术稳定、可靠,CPU负载低,采集速度达到了厂家给出的CCD相机的最高采集速度,可以满足天文大数据量采集与准实时观测的需要。
程祖桥邓辉王锋梁波季凯帆王传军许骏
关键词:CAMERACCD高速图像采集
科学工作流技术及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近几年来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各国虚拟天文台研究相继启动,一系列虚拟天文台标准被提出并投入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科学工作流技术作为高性能计算与虚拟天文台中的关键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长期以来,受到业务工作流技术的影响,科学工作流的具体功能与作用,一直不被广大天文工作者理解和重视,限制了科学工作流的推广与应用。对科学工作流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其基本功能和业务模型,详细比较了与业务工作流的差异。最后讨论了科学工作流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科学工作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宇邓辉王锋季凯帆
关键词:科学工作流并行计算
分块DPCM与5/3整数小波变换结合的天文图像无损压缩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海量的天文图像数据与有限的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无损压缩方法,首先将超大天文图像分块,再使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5/3整数小波变换,最后使用霍夫曼算法编码。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做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比天文中常用的tar、PKZip、WinZip、WinRar软件在压缩比上分别提高了30%、29%、26%、2%,压缩速度远大于WinZip和WinRar;且该算法实现简单,适合硬件实现和利于并行处理。
朱贵富邓辉王锋季凯帆
关键词:图像分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