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5166)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何蓓如胡银岗宋国琦宋喜悦李轲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小麦
  • 7篇不育
  • 6篇雄性不育
  • 6篇温敏雄性不育
  • 5篇雄性不育系
  • 5篇温敏雄性不育...
  • 5篇基因
  • 5篇不育系
  • 4篇育性
  • 2篇育性转换
  • 2篇普通小麦
  • 2篇SSR标记
  • 2篇不育基因
  • 2篇Y
  • 1篇多基因
  • 1篇性状
  • 1篇羊草
  • 1篇抑制消减杂交
  • 1篇杂交
  • 1篇山羊草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国家小麦改良...
  • 4篇陕西省农业分...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学院

作者

  • 8篇胡银岗
  • 8篇何蓓如
  • 3篇周菊红
  • 3篇宋喜悦
  • 3篇宋国琦
  • 3篇李轲
  • 2篇董普辉
  • 2篇周琳璘
  • 2篇李红燕
  • 2篇马翎健
  • 2篇林凡云
  • 1篇李宏斌
  • 1篇葛耀相
  • 1篇白彩虹
  • 1篇丁朋辉
  • 1篇陈世雷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来自莫迦小麦(T. macha)的T型恢复基因Rf3和K型不育基因rfv1的SSR标记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建立非1B/1R类型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对基础遗传材料Tm3314来自莫迦小麦1BS染色体的T型恢复基因Rf3和K型不育基因rfv1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以Tm3314和T型不育系T504A的杂交F2代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从1BS染色体上1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与目的基因连锁的2个SSR标记Xbarc8和Xgwm18。然后结合(T504A/Tm3314)F2群体在T型细胞质下的育性分离情况和F2可育株与K型不育系K119A测交所得的K型细胞质下的育性结果,运用Mapmaker 3.0b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Xbarc8和Xgwm18与Rf3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5 cM和8.1 cM,与rfv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2 cM和19.6 cM,且2个SSR标记位于两个育性基因之间。
董普辉胡银岗林凡云宋国琦宋喜悦马翎健李宏斌何蓓如
关键词:恢复基因不育基因SSR标记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遗传模型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控制的遗传基础,以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731、A732-1与其恢复系中国春杂交构建了2个组合,对这2个组合的P1、F1、P2和F2及其再生分蘖的育性进行调查,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4世代联合分析和单个世代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类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雄性育性的遗传控制特点。结果表明,不育条件下,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的雄性育性均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达56.73%~71.20%,多基因遗传率达27.65%~41.20%;可育条件下,A731小麦的温敏育性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A732-1小麦温敏育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均在58.41%以上。这些结果说明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主要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
李轲周菊红何蓓如胡银岗
关键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QTL定位被引量:13
2010年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被定位在1Bs染色体片段上,但已发现的相邻分子标记与该基因的遗传距离较大,达10 cM以上。为寻找与该基因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以YM型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与恢复系中国春杂交的F2代200株为作图群体,从1Bs的22个SSR引物中筛选出5个在亲本和F2代中分离的SSR引物,构建了1个包含5个标记的1Bs局部遗传连锁图谱。结合F2代个体的育性调查,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YM型温敏雄性不育系的1Bs染色体上检测到不育基因的1个主效QTL rfv1-1和1个微效QTL rfv1-2。rfv1-1位于SSR标记Xgwm18和Xwmc406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0 cM和4.6 cM,LOD值为8.80,加性效应23.87,显性效应10.44,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3.91%;rfv1-2位于Xwmc406和Xbarc8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0 cM和3.4 cM,LOD值为3.10,加性效应17.59,显性效应5.9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78%。本研究初步定位了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1Bs染色体片段上不育基因的QTL,为进一步准确定位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周菊红李轲何蓓如胡银岗
关键词:小麦SSR标记QTL定位
19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94-111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94-111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以19种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异质系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F94-111为材料,测定其旗叶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除粗山羊草、拟斯山羊草和东方山羊草细胞质使F94-111旗叶叶面积减小外,其他山羊草细胞质均可使F94-111旗叶叶面积增加。所有供试山羊草细胞质均可使F94-111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其中粘果山羊草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F94-111旗叶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沙伦山羊草对F94-111旗叶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正效应较大。【结论】利用异源细胞质来提高小麦的光合性能是可行的。
白彩虹何蓓如胡银岗宋喜悦丁朋辉陈世雷葛耀相
关键词: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光合性状细胞质效应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育性遗传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与恢复系中国春配制杂交组合,连续2 a对该组合的P1、F1、P2和F2代的育性进行了调查,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4世代联合分析法对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很高,分别为95.62%和90.32%;2008年为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009年为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58%和6.11%,表明环境对其育性波动有较大影响。
周菊红李轲何蓓如胡银岗
关键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育性主基因+多基因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育性转换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小麦温敏不育系YM3314在陕西杨陵秋播(不育环境)和春播(可育环境)幼穗单核期正反交cDNA文库,对获得的136条高质量EST序列采用BLASTx序列比对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利用AmiGo和QuickGo浏览器根据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功能分类,比较两种育性条件下幼穗cDNA文库的表达谱,以探讨YM3314的育性转换机理。结果显示:不育文库(B库)中初级代谢(13.51%)、转运(13.51%)、抗病与防御(8.11%)以及功能未分类(18.92%)的EST序列所占比例均高于可育文库(K库)中对应的EST序列比例,且分别是K库的2.30倍、1.53倍、2.76倍、1.29倍;K库中与信号传递(14.71%)相关的EST序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库,是B库的2.72倍;两个库中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加工/储藏相关的EST序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析表明,两个文库中与初级代谢、信号传递等有关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其育性转换的重要基础。
李红燕周琳璘何蓓如胡银岗
关键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抑制消减杂交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控温条件下的花粉育性比较被引量:21
2006年
为了研究温敏不育系在可育和不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发育情况,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对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017-310和A3017-312减数分裂期分别处在不育和可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温度条件(12~16℃)下,花粉粒多数败育,I2-KI染色不着色,染色不均匀,约1/3花粉粒发育至单核中后期或双核早期发生败育,大部分花粉粒发育到二核后期或三核期发生败育(染败),两个系的花粉粒碘染败育率分别为98.7%和99.0%,花粉萌发势分别为0.7%和0.5%,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自交结实率均为0;可育温度条件下(正常分蘖穗为18~22℃,再生分蘖穗为20~25℃),花粉粒多数正常,花药能正常开裂、散粉,花粉粒在这两种可育温度条件下碘染的败育率无差异,均约为20%.花粉萌发势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3017—310由60.7%增为71.5%。A3017-312由27.4%提高为63.1%;自交结实率(国际法)为34.6%~113.7%。A3017—310和A3017—312株系来源于同一组合的F6代,它们在不同的可育条件下,育性恢复程度有所不同,表明YS型温敏不育系在育性转换为可育后控制自交结实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宋国琦胡银岗林凡云董普辉马翎健宋喜悦何蓓如
关键词:小麦花粉萌发自交结实率
一个与小麦雄性不育育性转换相关的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揭示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转换的基础,构建了该类型不育系A3017的不育和可育幼穗正、反杂交的两个SSH-cDNA文库。经文库比较,在不育文库中筛选出一个与MADS-box基因同源的EST序列(GenBank登录号:36925702)。以该EST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和拼接结果为依据,设计引物对该基因在可育和不育幼穗中的表达进行了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不育幼穗中表达量较高,可育幼穗中表达量很低。对不育幼穗中扩增出的c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获得了666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160个氨基酸,具有MADS-box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域K-box,被定名为TaMS-MADSbox,与一个小麦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WAG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4%。进一步以3种不同类型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幼穗cDNA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也存在类似差异,该基因在不育系幼穗中表达量较高,而保持系幼穗中表达量较低。以上分析表明,该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化相关,表达量高时表现雄性不育,表达量低时表现雄性可育。
周琳璘宋国琦李红燕胡银岗何蓓如
关键词:普通小麦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