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ZW0006)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夏德靠张建国徐君辉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体
  • 5篇先秦
  • 3篇语体
  • 2篇对话体
  • 2篇艺文志
  • 2篇语类
  • 2篇嬗变
  • 2篇文化
  • 2篇文体意义
  • 2篇文体嬗变
  • 2篇论语
  • 2篇汉书·艺文志
  • 2篇《论语》
  • 2篇《汉书·艺文...
  • 1篇意蕴
  • 1篇志怪
  • 1篇志怪小说
  • 1篇志人小说
  • 1篇上古
  • 1篇尚书

机构

  • 9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8篇夏德靠
  • 1篇徐君辉
  • 1篇张建国

传媒

  • 4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界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秦“说体”的生成、类型及文体意义——兼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观念与分类被引量:2
2013年
"说"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言说行为,这种言说行为由于言说者的身份以及言说对象的差异而引起"说"本身内涵的重大区别。整体而言,祝官之"说"是一种仪式行为,它所指向的对象是神灵世界,而"解释"之"说"是以某种具体文本为前提的,"规谏"意义上的"说"所指向的对象是世俗的权力阶层。这些"说"的各种具体言说行为形成不同的文本,即仪式文本、解经文本及语类文本。《汉志》所录先秦小说在性质上可分为四类:一是《伊尹说》、《鬻子说》、《黄帝说》三种属于先秦的解经"说"体;二是《青史子》、《师旷》、《天乙》近于先秦祝官之"说"体;三是《周考》、《百家》近于先秦规谏意义上的"说"体;四是《务成子》、《宋子》属于先秦子书。《汉志》的这种分类其实是将"小说家"的学派观念与"说体"的文体观念杂糅在一起。
夏德靠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论上古语类文献的类型及其文化意蕴
2010年
"语"是上古时期非常重要的文献,它是一种载录"善言"的文体。从上古语类文献本身的发展来看,它们因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在生成方式上也存在差异,这就使它们在性质及形态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大体而论,上古语类文献可划分为仪式型、政典型、教学型、著述型四类,这些类型因生成方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蕴。
夏德靠
关键词:《尚书》《论语》《老子》
先秦“家语”文献源流及其文体嬗变——兼论上古文人集团现象被引量:1
2014年
先秦语类文献在编撰方式上可分为"国语"与"家语"两种形态,"家语"文献又有大夫"家语"和诸子"家语"之分。大夫"家语"存在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形成两种文本形态:一是编集某一个体与家族内其他成员之间的言论;二是编集家族内不同时期成员的言论。这种家族化过程不但彰显家族延续性这一"不朽"观念,同时又达到个体借助立德、立功、立言方式以期达到"不朽"之目的。诸子"家语"的生成方式大体有三种:弟子编纂老师的言论、师徒文献的合编及经传体式,这些方式反映诸子"家语"的学派化特征,其目的是担负起维系学团稳定与学派建设的重任。从文学史的立场来看,"家语"文献的家族化、学派化现象开启了后世文人集团与文学活动这一常见文学现象之序幕。
夏德靠
关键词:家族化
先秦“话体”的生成、性质及文体嬗变被引量:2
2012年
先秦时期的祝官文献主要面向神灵,但有时也指向世俗层面,如《周礼》六辞。"六辞"中的"会"是"话"字的假借,因此"话"是一种指称"善言"的仪式性文体。祝官在早期承担训诫的职能,他们在工作中常常会积累辑集一些格言谚语以用于训诫。这些辑集的格言谚语形成话体。"话体"最初作为一种承担着训诫职能的仪式性文体,它属于祝官文献。随着史官群体及优人群体的兴起,产生了语类文献及优语文献,这些文献促使"话体"由神圣性文本向世俗化文本的转变。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一是"话体"为"语体"所继承;二是"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在殷商及西周早期一般用"话"来指称记言文献,这一用法在春秋时期被"语"体所取代。先秦时期重视讲说故事的"善言"性质,而话本及说话伎艺突出故事的娱乐性,这种由"善言"到"故事"的转化实际上反映"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
夏德靠
关键词:语体话本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论被引量:2
2011年
《汉志》小说包含先秦小说与汉代小说两种类型,先秦小说是先秦语体文献在战国时期的新发展和新样式,本质上属于语体。这两类小说反映先秦两汉时期小说演进的两种类型,同时也预示了志怪与志人小说的嬗变。《汉志》所著录小说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语体意义上的小说观念,一是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这两种不同的小说观念被《汉志》杂糅在一起,这不但遮蔽了先秦"小说"观念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模糊了现代意义上小说观念的真正起源。另一方面,《汉志》有关小说的看法尽管源于对先秦小说的认知,但它所阐明的小说观念主要是围绕先秦社会采集民间议论这一现实而展开的,这意味着《汉志》的小说观念与先秦小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夏德靠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小说语体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论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的演变及其文体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先秦时期的语类文献是在重言、记言传统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语"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它载录的是"善言";从文体形态方面来说,上古语类文献主要包含格言体、对话体、事语体这些类型。由于这些文体形式是历时性生成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大体而言,先秦语类文献形态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向演进的:一是格言体内部的散见之"言"向结集之"言"的转变,一是对话体向事语体的演变。
夏德靠
关键词:对话体
玛丽·奥斯汀散文代表作的生物区域主义意识
2014年
玛丽·奥斯汀是美国自然散文女作家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被誉为"美国环境主义运动之母",其散文代表作《少雨的土地》和《旅行尽头的土地》堪称典型的生物区域主义散文作品,其蕴涵的许多理念与生物区域主义的基本理念相吻合。奥斯汀的这些理念是生物区域主义的先声,她的自然观和文化观是因地制宜的和辩证的,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可借鉴她的理论,审视和处理自然和人的关系时要采取因地制宜和辩证的态度。
张建国
重新审视汉人《春秋》外传说
2011年
汉人《春秋》外传说的提出有它特定的学术背景,其实质是把《国语》看作"入道见志"的诸子著作。汉人的这种看法不但与先秦诸子著作体例发展过程相吻合,与今人所主张的"语"书说之间也存在许多相通之处,不应该被轻易否定。
徐君辉
先秦诸子文献的类型与文体变迁——以《论语》类文献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文学史家通常将先秦诸子文献划分为语录体、对问体、专论体三种类型,认为它们沿着"语录体—对问体—专论体"方向之演进。这种归纳整体上指出先秦诸子文体的发展历程,然而新材料为先秦诸子文体的具体演进带来新的认识。《论语》载录的主要是孔子的言论及其行为,但孔子的言论、行为还散见于《论语》之外的其它文献,这些文献可视为《论语》类文献。《论语》文本的真正特征在于言、行两录,其中记行文本的分量少,记言则占据主要地位,其记言文本又包括格言体、对话体与事语体三种形态,但除事语体外很少长篇大论。《论语》类文献一方面继承《论语》格言体、对话体与事语体这些形态,但又有所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语录体向长篇大论演进;二是语录体向专论体演进。《论语》类文献表明先秦诸子文体的类型是复杂的,其演进路径也是多元的,所谓三阶段说的直线式演进思路显然遮蔽了诸子文体多元演进路径的真实图景。
夏德靠
关键词:对话体
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方式及其文化意义
2010年
语类文献是上古时期一种载录"善言"的文体,它们因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而致使其生成方式存在差异。最初的语类文献大都源于仪式,但周初经过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导致宗教仪式蕴涵更多的理性因素,《尚书》是其典型。周代政治实践特别重视道德理性,盛行规谏风尚,于是出现政典型语类文献《国语》。春秋时期的学术发生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私学盛行,导致教学型语类文献《论语》的出现;一方面私人撰述风气流行,于是产生著述型语类文献《老子》。
夏德靠
关键词:教学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