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104-002)

作品数:38 被引量:384H指数:12
相关作者:龙天渝郭劲松方芳朱波吴磊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污染
  • 7篇三峡库区
  • 7篇库区
  • 6篇紫色土
  • 4篇有机碳
  • 4篇植物
  • 4篇三峡水库
  • 4篇水库
  • 4篇土壤
  • 4篇脱氮
  • 4篇可溶性有机碳
  • 3篇藻类
  • 3篇渗滤
  • 3篇渗滤液
  • 3篇生物膜
  • 3篇消落带
  • 3篇流域
  • 3篇
  • 2篇氮磷
  • 2篇厌氧

机构

  • 24篇重庆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重庆市环境科...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重...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 1篇重庆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郭劲松
  • 11篇龙天渝
  • 8篇方芳
  • 6篇朱波
  • 5篇吴磊
  • 4篇黄健盛
  • 4篇李崇明
  • 4篇封丽
  • 3篇申渝
  • 3篇安强
  • 3篇陈猷鹏
  • 3篇王小国
  • 3篇张韵
  • 3篇李太魁
  • 2篇汪涛
  • 2篇黄磊
  • 2篇张贤明
  • 2篇郑旭煦
  • 2篇卢齐齐
  • 2篇刘智萍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三峡环境与生...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给水排水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以我国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背景,研究了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总有机碳(TOC)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显著影响。DOC含量呈现菜地>果园>水田>林地>旱地的趋势;MBC含量为水田>果园>菜地>林地>旱地。有机物质的输入量、种植制度和土壤管理措施是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菜地、旱地、林地、果园和水田的DOC/TOC均值分别为0.58%、0.28%、0.19%、0.57%和0.28%,其相应的MBC/TOC均值分别为3.57%、3.09%、2.38%、2.67%和3.42%。经相关性分析,5种土地利用方式DOC、MBC含量与TOC之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人工配制氨氮废水,对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反应器中阳极采用钌涂层钛棒,在阳极区电解水产氧供硝化菌进行硝化反应;阴极采用活性炭纤维毡,并在阴极区填充活性炭颗粒构建三维电极,在阴极区电解水产氢供反硝化菌完成反硝化过程.在进水NH4+-N浓度30mg.L-1、温度30℃、HRT为24h的试验条件下,通过调节DO和pH实现对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控制.结果表明,经过挂膜、驯化、稳定这3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后,反应器对NH4+-N去除率达到了97.8%,TN的去除率为92.4%,成功实现了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阴极活性炭纤维毡表面的细菌主要为短杆状假单胞菌,活性碳颗粒表面的细菌为微球反硝化细菌,同属氢自养反硝化细菌,反应器中稳定的自养脱氮系统逐步建立.
郭劲松杨琳陈猷鹏方芳唐金晶
关键词:全程自养脱氮
CAST工艺在低温、较高负荷下的运行模式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万盛污水处理厂在冬季低温下运行时出水水质不稳定,NH3-N和TN浓度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为此结合该厂CAST工艺的实际运行状况开展了冬季低温下不同运行模式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模式,即进水2h—曝气2.5h(进水1.5h后开始曝气)—沉淀1h—滗水/待机1h,可以实现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排放。在C模式下,系统对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1%、76.2%和64.2%,出水COD、NH3-N、TN平均浓度分别为27.4、5.4、16.8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吴磊龙天渝王俊
关键词:城市污水CAST工艺强化脱氮
三峡水库运行期支流沉积物营养盐污染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对三峡库区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钾(K)及有机质(OM)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水平,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条支流pH值平均值(7.91±0.53),按照支流沿程分布,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回水断面和断面营养盐含量较高。仅澎溪河(PX)上游断面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较高,按沿程逐渐降低,到支流回水末端又呈升高趋势。7条支流均未出现有机污染,但受到有机氮污染胁迫;除OM外,25个断面的营养盐(TN、TP)含量基本超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发布的沉积物中能引起水环境生态风险效应的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沉积物已受到污染,但仍属于多数底栖生物可以承受的污染水平。
封丽李崇明张韵黄健盛张君胡必琴
关键词:营养盐表层沉积物污染评价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嘉陵江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在大尺度流域上以降雨径流为载体的非点源污染,以基于土地利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LURP Hydrological model)为基础,提出氮磷负荷预测模型及未来气象参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就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和农业人口未来变化产生的总氮与总磷的月负荷量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年降雨径流、畜禽养殖量的增加导致污染负荷增大,与基期年相比,氮磷负荷的月均值最大增幅均在6月,分别为28.6%和22.5%;因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土地利用调整后产生的负荷总量变化不大,但其贡献率依然最大。
吴磊龙天渝王玉霞卢齐齐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嘉陵江流域
微波诱导AC/Cu、AC/Fe催化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汪昆平赵越郭劲松汪春燕杨林杨云开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催化降解类FENTON反应载铜活性炭
Fenton-SBR工艺对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Fenton—SBR组合工艺对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3组份HA、FA及HyI的变化特性。研究发现,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以COD、DoC及UV254表示的溶解性有机物总去除率分别为79.1%、73.6%和92.9%;对各分子量分布区间的去除效果较好,除10~4ku分子量区间外,其余分子量区间COD去除率均在80%以上;同时,组合工艺对渗滤液DOM3组份的去除率为HA〉FA〉HyI,对3组份以UV254、COD和DOC表征的各指标去除率为UV254〉COD〉DOC。
刘智萍郭劲松Abdulhussai A Abbsah方芳
关键词:渗滤液处理溶解性有机物
大型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营养状态调查
2011年6月月对重庆大学民主湖3个景观塘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6门28属75种,其中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种数的2...
封丽封雷程艳茹刘异齐刘鑫张韵
关键词: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营养状态
文献传递
臭氧氧化破解污泥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自制的臭氧污泥接触反应柱,考察了不同污泥浓度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破解污泥的情况;分析了臭氧氧化破解污泥的直接和间接反应所占总破解反应的比率。试验结果表明,当臭氧进气质量浓度为31mg/L,初始污泥质量浓度为2000~6000mg/L时,臭氧破解污泥的效果较好,初始污泥浓度的变化对臭氧氧化破解污泥效果的影响较小。当初始污泥质量浓度为2300mg/L,臭氧进气质量浓度分别为7.44,13.0,31.2mg/L时,在相同的臭氧破解时间内,污泥破解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臭氧投加量越大,对应的污泥破解率越高,臭氧进气浓度越低,则污泥达到破解完全所需时间越长。臭氧分解形成羟基自由基的间接反应对臭氧破解污泥的贡献率为73.5%,而臭氧直接反应的贡献率仅为26.5%。
李顺方芳邓雍季新郭劲松
关键词:臭氧活性污泥污泥浓度臭氧投加量
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研究——以长江上游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流域产沙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反映,受降雨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采用退耦理论的思想和差分方法推导出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的简易估算方法,并对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乌江、嘉陵江、岷江分别计算人类活动总体贡献率。结果表明,各流域人类活动对侵蚀产沙变化的贡献率达72%~97%,总体上属于抑制侵蚀的正向活动。长江上游输沙量呈阶段梯级变化,根据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的距平累积变化的突变特征将1955~2009年划分为5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河流输沙量较大,主要与"一五"、"大炼钢铁"、"三线建设"、农村改革前期不稳定因素等密切相关,而70年代河流输沙量较小是受当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采取"挑沙面土"、"边沟背沟"等传统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80年代中期后河流输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受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水保工程的实施及大兴水库建设等影响。
韦杰贺秀斌
关键词:输沙量降雨侵蚀力长江上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