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07)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杜吉刚周平远龙文武喻琴王翔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译介
  • 4篇文论
  • 4篇马克思主义文...
  • 2篇左联时期
  • 2篇文学
  • 1篇新民主主义
  • 1篇延安时期
  • 1篇秧歌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论
  • 1篇义理
  • 1篇语境
  • 1篇战时
  • 1篇陕北秧歌
  • 1篇社会主义
  • 1篇内在理路
  • 1篇批评史
  • 1篇批评史研究
  • 1篇主义
  • 1篇文学论

机构

  • 9篇南昌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杜吉刚
  • 4篇周平远
  • 1篇喻琴
  • 1篇龙文武
  • 1篇王建美
  • 1篇王翔

传媒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试析梁实秋的文学独立观
2011年
梁实秋认为,文学超越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群、一切人类活动,它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人类生活领域。梁实秋的文学独立观不同于现代流行的纯艺术论,梁实秋更多地将文学进行人性的界定而非审美的界定,因而对纯艺术论又多有批评。在现代中国,救亡图存压倒一切,梁实秋倡导文学独立观,强调文学对于人性的修复功能,自然不合时宜,但若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整体来看、从文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远景来看,则又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杜吉刚王建美
试析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的基本内容
2013年
左联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传播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文学界先后向国内译介引进了文艺大众化理论与现实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部分,对当时以及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文学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杜吉刚
关键词: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现实主义理论
“左联”时期国际路线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被引量:1
2013年
"左联"时期,中国进步文艺界执行的是国际路线,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追随苏联文艺界文论动向的整体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中国文艺界开始注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论文献的译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论文献译介份额开始明显增加;高尔基的文论文献开始成为译介的重点,出现了"抢译高尔基"的现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开始成为另一译介引进的重点;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弗里契等人文论文献的译介逐渐边缘化。中国进步文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中的这一基本取向,使我国文论界较为迅速地输入了当时世界上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建构的最新成果,接通了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界的沟通渠道。
杜吉刚周平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
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化”问题
2009年
文学批评史研究,应当坚持"历史化"原则。所谓"历史化"原则,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当中,将批评史文献文本的意义阐发与对其生成语境的分析、考查相结合,将批评史研究与当下的文学理论建设相结合。只有坚持了"历史化"原则,文学批评史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历史、还原历史,也才能够使历史进入到当下,从而使研究行为本身进入历史、建构历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这一"历史化"要求相反,我国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则长期存在着"非历史化"的现象,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杜吉刚
关键词:文学批评史互文性
“红舞”的历史演进与时代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前,关于"红舞"的研究非常欠缺,滞后于红色文化发展热潮,研究"红舞"的历史演进概况,发掘其不同时代的特性,在当前甚有必要。中国"红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鲜明特色,体现在:1919—1949年,以"革命救亡"为本色和主题的"红舞"启蒙和发展;1950—1965年,以"生产建设"为内涵和主流的"红舞"演进和突破;1966—1978年,强调"政治斗争"、"个人崇拜"的"红舞"样板化和异化;1979年至今,"复古"与"创新"冲荡交织的"红舞"新生和兴盛,把握"红舞"的发展概况和不同时代的美学特性,能为今天的"红舞"编创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创意。
喻琴
关键词:历史演进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文艺暴动”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
2014年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文艺暴动"期。该时期,"文艺暴动"的参与者、卷入者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缺乏感以及紧迫的革命文学形势,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论、唯物史观文学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都纷纷被翻译到中国,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迅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核心话语,取代了"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界的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国内国际政治、学术等因素的影响,该时期中国文学界所译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总体上理论成色相对不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杜吉刚王翔
关键词:革命文学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
试论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理论与文化理论的差异性
2010年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理论和文化理论的差异突出表现为文化理论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和文艺理论的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文艺的阶级性、党性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构成紧张关系。毛泽东文化理论与文艺理论差异性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前者立足于"国民性",后者立足于"党性";前者基于"统一战线"立场和"建国"需要,后者基于"党的建设"立场和"整风"需要,建设好党又是创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周平远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从赣南民歌到陕北秧歌——论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政治理念艺术化、艺术行为大众化、艺术话语民间化是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主要规律是:践行民族利益与政治目标的结合,增强了文艺形态的感召力;实施文艺大众化策略,突显了文艺形态的社会价值;达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彰显了文艺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启示意义:民间性与大众化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政治性与艺术性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进而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助于树立民族尊严、确立民族性地位。
龙文武周平远
关键词:陕北秧歌
抗战时期中国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被引量:2
2013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的译介,逐渐摆脱了革命文学论争时期、左联时期一味追随世界左翼文艺界尤其是苏联文艺界文论动向的趋向,开始形成自我主体意识。中国学术界开始更多地从自身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世界左翼文艺界的文论动向出发,向国内选择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中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译介的这一根本性、导向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学术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层面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杜吉刚周平远
关键词: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