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200007)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艳华庞立生涂良川杨淑静曲波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社会理论
  • 2篇现代性社会
  • 1篇意蕴
  • 1篇英国工业革命
  • 1篇哲学
  • 1篇证法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结构变迁
  • 1篇社会结构理论
  • 1篇社会批判
  • 1篇社会批判理论
  • 1篇生产力
  • 1篇生存论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批判性
  • 1篇批判性反思
  • 1篇启蒙运动
  • 1篇现实关怀
  • 1篇马克思社会结...

机构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庞立生
  • 2篇王艳华
  • 1篇涂良川
  • 1篇曲波
  • 1篇杨淑静

传媒

  • 6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思想效应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庞立生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
超越实证范式与解释范式的马克思社会理论
2011年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曲波
关键词:社会理论解释范式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
当代辩证法的生存论态度与人文旨趣被引量:2
2010年
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丧失内在的超越性而处于外在的知性对立中。辩证法作为人对自身生命本性和生活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辩证觉解,它以内在超越而实现的对知性对立的拆解以及所敞开的批判性的人生态度,对当代人超越存在的焦虑,获得存在的勇气具有解放性的意义和价值。挺立内在超越的完整性的精神生活,获得内在超越且和谐从容的精神境界,成为当代辩证法的人文旨趣和思想任务。
王艳华庞立生
关键词:辩证法生存论
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两种现代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差异与关联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王艳华
关键词: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社会理论后现代风格批判性反思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社会结构范式的转换
2011年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杨淑静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哈贝马斯社会结构变迁生产力现实关怀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被引量:7
2011年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否定和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使哲学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观念变革的本质特征。
涂良川
关键词:感性活动哲学思维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