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88) 作品数:7 被引量:20 H指数:4 相关作者: 徐卫 李建勇 范磊 曹蕾 王莉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苏省人民医院 厦门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DoubleHit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4年 Doublehit淋巴瘤(double hit lymphoma,DHL)是同时具有MYC和Bcl-2、Bcl-6、Bcl-3或CCNDI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1-2]、DHL总体发病率较低,病理类型多为灰区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伯基特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等[3]。DHL呈高度侵袭性,对于现有标准免疫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反应差,患者多出现早期耐药和复发,预后极差。对于DHL尚无推荐治疗方案[4]。我们收治1例具有MYC和Bcl.2重排的DHL灰区淋巴瘤患者,通过强烈免疫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范磊 王莉 许戟 徐卫 李建勇关键词:T淋巴瘤 文献复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LYMPHOMA 推荐治疗方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1 2014年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除存在明显的免疫缺陷之外,多项研究表明同时存在免疫系统的紊乱,CLL患者较其他慢性B淋巴增殖性疾病更易出现免疫系统异常。 曹蕾 范磊 徐卫 李建勇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淋巴增殖性疾病 免疫缺陷 CLL 套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被引量:4 2014年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常可累及淋巴结、胃肠道、骨髓等,易出现治疗耐药和疾病进展.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MCL的研究报告涵盖了多个方面:基础研究方面,ATM、POT1等新型突变的发现以及肿瘤微环境机制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MCL发病机制;预后指标方面,基于分子技术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及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等手段为MCL预后和疗效监测提供了新的工具,实现分层治疗;来那度胺、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合理使用为MCL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ibrutinib、ABT-199及MLN8237等新型药物在初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为MCL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曹蕾 范磊 徐卫 李建勇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γ/δT细胞淋巴瘤(GD-TC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的一种罕见亚型,发病率极低,在所有淋巴瘤中发病率〈1%。GD-TCL病程多呈高度侵袭性,临床疾病进展迅速,对于常规治疗反应差,患者预后极差。 曹蕾 范磊 王莉 徐卫 李建勇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3年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是淋巴瘤中较少见的~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亚型,具有高侵袭性,肿瘤细胞表现出类似B免疫母细胞的大细胞弥漫性增殖和浆细胞相关抗原表达[1]。1997年Delecluse等心0描述了16例原发口腔的伴有特殊免疫表型的DLBCL,其中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首次提出PBL诊断。近10余年来,由于该疾病少见,对其认识大多数都来自于临床病例报道。本文笔者从PBL病因学、组织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 吴佳竹 徐卫 李建勇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母细胞 DLBCL 分子遗传学 抗原表达 免疫表型 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表达以及与CLL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CL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全自动电泳仪及扫描仪分析并记录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定性Ig重链及轻链类型。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Ig表达水平。结果101例CLL患者中20例(19.8%)存在克隆性Ig,克隆性IgG、IgM和IgA的检出率分别为13例(12.9%)、7例(6.9%)和1例(1.0%),其中1例(1.0%)患者存在克隆性IgG和IgM双克隆,2例(2.0%)患者共表达轻链K、入。在Binet晚期和血清胸苷激酶1(TKl)高水平组,血清克隆性IgG发生率明显高于Binet早期组(P=0.032)和TKl正常水平组(P=0.013)。同时发现,Bi—net晚期组、TKl高水平组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del(11q22.3)阳性组中,血清克隆IgM发生率分别高于Binet早期组(P=0.037)、TK1正常水平组(P=0.017)和FISHdel(11q22.3)阴性组(P=0.006)。中位随访30(1—101)个月,66例患者诊断后接受化疗,统计发现血清克隆性Ig阳性组患者的无治疗生存(TFS)时间(2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0.024),其中血清克隆性IgM阳性组患者的中位TFS时间(1.5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0.013),但Ig和IgM阳性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部分CLL患者血清中存在克隆性Ig,血清克隆性Ig可成为判断CLL患者预后的指标。 杨舒 邹志建 李媛媛 张丽娜 韩婷婷 范磊 徐卫 李建勇关键词:白血病 淋巴样 免疫球蛋白类 预后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高龄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高龄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的高龄DLBCL患者34例,其中10例采用单纯的CEOP化疗方案,24例采用利妥昔单联合化疗的R-CEOP治疗方案.比较2种治疗方案下患者近期疗效、长期随访生存率、不良反应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采用R-CEOP治疗方案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6.7% (16/24)、长期随访生存率第1、2、3年为87.5%、75.0%、54.0%,显著高于CEOP组[近期总有效率50.0% (5/10),第1、2、3年长期随访生存率为81.8%、60.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及严重程度低于CEOP组(80.0%),血清中IgG、IgA、IgM发生降低变化的百分比(72.7%、77.3%、72.7%)高于CEOP组(20.0%、30.0%、3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高龄DLBCL疗效确切,高龄DLBCL患者对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但利妥昔单抗易使高龄DLBCL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降低而发生感染. 王思力 黄耘 苏蕊 方志鸿 骆宜茗 徐卫关键词: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