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0-04)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敏万素琴任永建肖莺高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中稻
  • 2篇情景预估
  • 2篇区域降水
  • 2篇降水
  • 2篇CM
  • 2篇IPCC
  • 2篇IP数据
  • 1篇地面温度
  • 1篇营养生长
  • 1篇营养生长期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 1篇增温
  • 1篇日数
  • 1篇生长期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生殖生长
  • 1篇生殖生长期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7篇武汉区域气候...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作者

  • 4篇万素琴
  • 4篇任永建
  • 4篇刘敏
  • 3篇肖莺
  • 2篇孙善磊
  • 2篇高媛
  • 1篇王苗
  • 1篇温泉沛
  • 1篇周博
  • 1篇杜良敏
  • 1篇史瑞琴
  • 1篇李兰
  • 1篇刘志雄
  • 1篇刘敏

传媒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气象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ORYZA2000在江汉平原中稻生长模拟中的适用性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荆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2001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中稻生育期、生物量观测资料,对O-RYZA2000作物参数进行校正,获取了丰两优1号的发育期速率、分配系数、比叶面积等基本作物参数,并利用2000年、2002年的观测数据和观测资料对模型适应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ORYZA2000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中稻的生物量、叶面积动态变化趋势及最终产量。
刘志雄万素琴刘敏
关键词:ORYZA2000作物模型中稻
气候变化对1981年以来湖北省中稻生育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从湖北省国家基本气象站中选择有中稻观测资料且较完整的武汉市、随州市、利川市、钟祥市、谷城县等5个站点1981-2008年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资料,考察1981年以来湖北省不同地区气象要素旬变化及其对中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稻营养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大多呈现升高的趋势;生殖生长期平均最高气温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现降低的趋势,且8月中旬旬平均最高气温明显下降。整个生育期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平均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导致生育期缩短,但生殖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降低导致生育期延长。综合气象要素的变化导致中稻全生育期天数与营养生长天数在鄂东南、鄂西南、鄂东北、鄂西北表现延长的趋势,在江汉平原表现为缩短的趋势;生殖生长天数在不同地区则统一表现出延长的趋势。
邓环万素琴刘敏刘志雄邓爱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中稻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华中区域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未来情景预估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阶段3的多模式数据(CMIP3数据),模拟分析基于A2、A1B、B1排放情景下华中区域2011—2100年平均气温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结果可较好地反映出气温线性变化趋势。模拟冬季增温速率略高于夏季,但夏季增温速率与观测序列呈相反变化趋势;总体能模拟出华中区域气温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模拟数值偏高。3种情景下21世纪末华中区域平均气温的增幅(相对于1961—1990年)分别为3.7、3.4、2.0℃。21世纪中叶前夏季增幅大于冬季,21世纪末冬季增幅大于夏季;两个时间段内春、秋季基本一致。
任永建万素琴肖莺刘敏孙善磊
关键词:IPCC气温
1961~2010年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收集1961~2010年华中区域239个气象站点,选择通过均一化检验的233个站点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近50a华中区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华中区域年降水量无明显的增减趋势,20世纪60年代降水接近常年,90年代降水偏多,70~80年代、21世纪初降水偏少。降水纬向分布特征比较显著,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减少速率为3.4d/10a。1989年以后区域降水量增加明显,2006年以后降水减少,同时存在2a左右周期振荡;降水日数在1986年以后减少明显。春、秋季降水总体减少,减少速率分别为5.4、12.2mm/10a;夏、冬季降水总体增加,增加速率为15.9、6.3mm/10a。四季降水日数的变化速率分别为-1.4、0.2、-2.1、-0.1d/10a。
任永建高媛肖莺万素琴王苗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日数
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在对华中三省历年秋季连阴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新修订的秋季连阴雨判别标准和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气候灾害监测分析业务系统连阴雨程度评估标准,分析了不同程度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代表区域连阴雨过程灾损情况,从灾害风险的角度,探讨了秋季连阴雨灾害的高影响年份及高风险分布区,并针对较高风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实施措施。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以0.21次/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越接近南部,减少趋势越明显。各地秋季连阴雨呈一致减少趋势,且西部减少速率大于东部,尤其是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局部地区减少趋势达显著水平。程度越重的连阴雨减少趋势越明显。风险分析法在区域秋季连阴雨灾害高影响年份和高风险区域评估方面适用性较好,高影响年份与实际灾情对应较好。河南西南部的栾川、西峡局部地区,湖北西部的房县、宜昌西部和恩施地区,湖南西部大部及东南部郴州等局部地区是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大部和东南部这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可考虑采取相应的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措施。
史瑞琴李兰温泉沛刘敏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灾害风险风险回避
近50年湖北省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旱涝灾害比较突出,特别是水患,历来是威胁湖北的一大灾害,因此对降水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利用1961年以来全省65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气候特征和行政区划将湖北省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以揭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区域的降水变化事实。结果表明:湖北省平均年降水量鄂西北最少,鄂东南最多,秋季降水量的减少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中,鄂西北发生站次最多,江汉平原其次,鄂西南和鄂东南最少。该结论为湖北各区域的旱涝变化趋势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高媛刘敏周博
关键词:区域降水极端降水事件
近49年来湖北省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温的贡献被引量:9
2012年
收集了湖北省1961—2009年76个站点的逐日温度数据,选择其中通过均一化检验的33个站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湖北省年极端高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变化及对区域性增温的贡献。研究表明:湖北省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与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好,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呈东西减少、中部增加的趋势;极端高温发生频率的地理分布一致性较好,江汉平原及东北部易出现极端高温事件;西南部的极端高温强度较弱;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夏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东北部的相关程度较西部显著。
任永建杜良敏肖莺万素琴孙善磊
关键词:极端高温EOF
华中区域地面温度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阶段3的多模式数据(CMIP数据),模拟分析基于A2、A1B、B1情景下华中区域2011-2100年平均温度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结果可较好的反映出温度线性变化趋势。模拟冬季增温...
任永建刘敏肖莺万素琴孙善磊
关键词:IPCC地面温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