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World Wildlife Fund(41308902)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单凯卢小琴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东方白鹳
  • 5篇白鹳
  • 2篇黄河三角洲
  • 2篇繁殖
  • 2篇繁殖期
  • 1篇多样性
  • 1篇行为时间分配
  • 1篇日节律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资源选择函数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黄河三角洲自...
  • 1篇繁殖期行为
  • 1篇保护区
  • 1篇MTDNA
  • 1篇MTDNA_...
  • 1篇D-LOOP
  • 1篇巢址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山东黄河三角...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5篇田秀华
  • 5篇段玉宝
  • 3篇单凯
  • 3篇朱书玉
  • 2篇卢小琴
  • 1篇李彦杰
  • 1篇王海京
  • 1篇丁鹏
  • 1篇白素英
  • 1篇马建章
  • 1篇史贤亮
  • 1篇纪托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野生动物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被引量:10
2011年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较大,植被密度200—500根/m2,巢址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距离较近,明水面深度<0.5m,距离人为干扰、农田、草地较远。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p)=-0.206-2.773×距明水面距离+2.200×距公路距离+1.444×距轻度干扰地距离+1.205×距草地距离+1.191×植被密度,模型正确率:88.6%,R2=0.721。食物、人为干扰和植被密度是影响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丁鹏单凯卢小琴
关键词:东方白鹳资源选择函数黄河三角洲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日节律被引量:10
2010年
2009年3—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成功的4对东方白鹳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东方白鹳在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各行为时间所占比例依次是繁殖22.17%±21.69%(其中孵化19.75%±20.71%,晾卵1.31%±2.16%,育幼1.00%±1.01%,交配0.11%±0.32%),静栖19.09%±13.94%,修巢6.40%±5.92%,警戒3.94%±4.88%,理羽3.11%±2.31%,其他行为45.27%±11.08%;在繁殖不同时期各行为差异显著(P<0.01)。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活动存在一定节律,并且不同阶段日节律明显不同。此外,温度与晾卵(r=0.810,P<0.01)、孵化(r=-0.518,P<0.01)行为显著相关;车辆数与警戒(r=0.745,P<0.01)、静栖(r=0.612,P<0.01)行为显著相关。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纪托单凯
关键词: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日节律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被引量:14
2015年
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5.5%。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
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
关键词:东方白鹳繁殖期
东方白鹳mtDNA D-loop序列的多样性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序列,对东方白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35条长为335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存在1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10种单倍型,序列差异3.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760,单倍型多态性(Hd)为0.859,核苷酸差异均数(К)为2.545。通过与鹤形目和鹳形目的某些濒危物种线粒体DNA控制区核苷酸多样性进行比较发现,东方白鹳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
卢小琴白素英田秀华段玉宝
关键词:东方白鹳MTDNAD-LOOP
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2008和2009年的3~5月,对扎龙、洪河、兴凯湖3个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24个巢址。研究表明,人工巢和天然巢在植被类型、巢基牢固度、巢基类型及距树林距离等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天然巢和人工巢址生境方面有4个因子发挥重要作用,依照贡献值大小依次是:巢基类型、巢间距、距树林距离、巢基牢固度,正确率达91.7%。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4种,依次为食物因子、安全因子、取材因子、巢基因子。
段玉宝田秀华李彦杰王海京史贤亮
关键词: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