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232G0307)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邹晓东王凯吕旭峰范惠明吴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同创
  • 2篇组织模式创新
  • 2篇协同创新
  • 2篇产学合作
  • 1篇大学合作
  • 1篇学者
  • 1篇学者参与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创新
  • 1篇生态
  • 1篇实证
  • 1篇区域创新系统
  • 1篇校内
  • 1篇考量
  • 1篇基于实证
  • 1篇技术转移
  • 1篇高校
  • 1篇高校内部
  • 1篇高校内部管理
  • 1篇创新生态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5篇邹晓东
  • 3篇王凯
  • 2篇吕旭峰
  • 1篇吴伟
  • 1篇范惠明

传媒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美国的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模式探析——I/UCRC的经验与启示被引量:7
2014年
近30年来,美国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通过积极引入产业界资源获得了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美国产学合作的最佳实践之一。本文基于对多个I/UCRC中心负责人的实地访谈,发现其在筛选培育、组织管理、资金资助模式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征,同时NSF的有效协同作用不容忽视。I/UCRC的运行模式对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的"2011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吸引产业界参与和注重项目评估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范惠明邹晓东吴伟
关键词:产学合作协同创新
欧美大学学者参与产学合作的程度、决定因素和影响——基于实证研究文献的探析被引量:4
2013年
欧美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术知识商业化是这一活动中较为传统的方式,而通常被忽视的另一技术转移方式——学者参与产学合作,从参与程度来看其实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受学者个人特征、组织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驱动,它在对学者本人及其组织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王凯邹晓东吕旭峰
关键词:学者参与产学合作技术转移
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以德国“研究园计划”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王凯邹晓东
关键词: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区域创新系统组织模式创新
研究型大学学部制改革的考量--基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再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近年来,一些研究型大学对建立与完善学部制的积极探索,为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部作为学术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和载体,对于科学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学部制改革在实行学术分类管理、整合和优化学术资源、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从目前来看,对学部制改革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部自身的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部制"实化"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量。在当下,我们应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厘清学部与学校、学院(系)、职能部门等的关系。
吕旭峰邹晓东
美国大学技术商业化组织模式创新的经验与启示——以“概念证明中心”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技术商业化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填补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加速大学创新的商业化进程,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美国大学内演化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概念证明中心。该类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的开放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把创新与创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学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一案例对促进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启示:大学内部不仅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而且还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王凯邹晓东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