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952)

作品数:26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邓锦波付苏李瑞玲梁爽牛艳丽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小鼠
  • 9篇免疫
  • 6篇荧光
  • 6篇皮质
  • 6篇免疫荧光
  • 5篇神经元
  • 5篇海马
  • 5篇REELIN
  • 4篇小脑
  • 4篇粒细胞
  • 4篇脑皮质
  • 4篇颗粒细胞
  • 4篇大脑
  • 3篇血管
  • 3篇印迹
  • 3篇印迹法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片层

机构

  • 26篇河南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开封大学

作者

  • 25篇邓锦波
  • 5篇付苏
  • 4篇崔占军
  • 4篇牛艳丽
  • 4篇李瑞玲
  • 4篇梁爽
  • 3篇吴萍
  • 3篇石贞玉
  • 3篇王小青
  • 2篇臧建峰
  • 2篇王来
  • 2篇符星
  • 2篇李雪
  • 2篇刘彬
  • 2篇徐高磊
  • 2篇李金菊
  • 2篇贺维亚
  • 2篇邓洁心
  • 2篇胡桑
  • 2篇穆小云

传媒

  • 12篇解剖学杂志
  • 9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缺氧对小鼠海马DNA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建立缺血、缺氧脑片模型,探讨缺血、缺氧对小鼠海马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海马脑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正常对照组海马脑片与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炎症损伤、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诱发海马应激损伤;同时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片缺血、缺氧可促发炎症反应对海马组织造成损伤,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缺血、缺氧组织损伤过程;机制可能是HIBD影响DNA代谢活动,诱导DNA甲基化水平升高,DNA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产生氧化应激,促发炎症反应,对海马造成损伤。
李红石贞玉李瑞玲张裴付苏邓锦波邓洁心
关键词:缺血缺氧炎症损伤DNA甲基化海马脑片小鼠
长期酒精暴露对SMS2^-/-小鼠肝脑的损伤及机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长期酒精暴露引起的肝脑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酒精引起多系统损伤的机制,神经酰胺在酒精暴露诱导海马应激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C57BL6J野生小鼠和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基因敲除(SMS-/-2)小鼠酒精暴露模型,利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细胞和结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引起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组织c-Fos、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酒精暴露导致野生型和SMS-/-2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并有Mallory小体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酒精暴露后野生型和SMS-/-2小鼠海马c-Fos、NF-κB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相同处理条件的野生型小鼠相比,SMS-/-2小鼠海马c-Fos、NF-κB阳性细胞表达较多(P<0.05)。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间小鼠海马组织cFos、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长期酒精暴露引起肝脏和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基础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神经酰胺参与酒精暴露诱导与促进肝脑细胞损伤的过程;酒精、胰岛素抵抗和神经酰胺相互作用造成肝脑损伤。
赵静雅崔占军贺维亚孙玉华王思谦邓锦波鲁广秀
关键词:神经酰胺免疫印迹法小鼠
Reelin与小脑发育——Notch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Reelin在小脑放射状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和普肯耶细胞迁移和分布中的作用,并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WT小鼠和reeler小鼠胚胎9d至生后60d的脑部共148例,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组小鼠小脑发育中放射状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普肯耶细胞及激活型Notch1受体的表达。结果Reeler小鼠小脑发育中放射状胶质细胞极性紊乱导致迁移阻滞于内颗粒层,过早分化,分子层中数量减少(P<0.01);Sox2阳性的干细胞启动迁移较慢,随后未得到适当的终止信号越过普肯耶细胞层进入外颗粒层,野生型小鼠该细胞并不迁移进入外颗粒层;普肯耶细胞多数不能迁移至分子层大量阻滞于内颗粒层中形成细胞团;激活型的Notch1受体在reeler小鼠小脑中表达减少。结论 Reelin在小脑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普肯耶细胞发育和片层化分布中有重要作用,并且Notch1信号通路参与Reelin介导的小脑发育。
鄢明超牛艳丽王小青梁爽郭俊楠时书勤胡桑邓锦波
关键词:REELIN小脑发育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海马损伤——从应激反应到自噬产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AD+ T2DM)中的相互关系,探讨自噬在AD+ T2DM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T2DM、AD及AD+ T2DM小鼠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T2DM组、AD组和AD+ T2DM组,每组20只小鼠,共计80只小鼠.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用酶学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来计算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2、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及自噬变化情况,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发生的超微结构,Western印迹技术半定量分析自噬发生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在第4天时,T2DM组、AD组及AD+ T2DM组在水迷宫实验中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分别为(26.08±4.93)s、(38.46 ±4.07)s、(47.32 ±5.86)s、(53.01 ±6.12)s,F=2.454,P=0.025],AD± T2DM组用时比AD组更长(t=-3.624,P=0.033);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AD组及AD± T2DM组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4.35 ±0.48、16.12 ±3.57、7.03±3.11、18.78±5.06,F=5.602,P=0.009);各组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半定量分析比较,T2DM、AD及AD+ T2DM组胰岛素受体底物2表达减少、氧化应激表达增多、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自噬表达上调(分别为F=418.344、222.514、436.250、113.934、23.772、35.469,均P<0.05),而AD+ T2DM组比AD组趋势更明显(分别为t=-2.796、21.723、-8.041、9.037、-4.403、-32.011、-26.593,均P <0.05).结论 AD+ T2DM组认知功能障碍比AD组及T2DM组严重;AD+ T2DM诱导氧化应激损伤发生,氧化应激上调抑制了细胞增殖,进一步诱导自噬发生.
郭俊楠张俊士贺维亚鄢明超胡桑梁爽邓锦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海马氧化性应激自噬
Reelin在小鼠穿通纤维及大脑连合纤维寻径中的作用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比野生型小鼠和Reeler小鼠穿通通路及连合纤维的发育,探讨Reelin在穿通通路及连合纤维寻径中的作用。方法共取野生型小鼠(WT)和Reelin基因缺失小鼠(Reeler),从胚龄16 d(E16)至出生7d(P7)各年龄点,共123例。采用Di I/Di O离体示踪技术对不同年龄点的WT小鼠及Reeler小鼠的穿通通路及连合纤维进行顺行和逆行示踪。结果 1.穿通通路主要由内嗅皮质第Ⅱ层和第Ⅳ层神经元所发出,在E16时进入海马腔隙分子层,P1时穿通纤维出现在齿状回,P7时穿通纤维形成致密纤维束终止于齿状回外分子层2/3;Reeler小鼠的穿通通路出现明显的发育延迟并且投射纤维分布紊乱;2.穹隆连合纤维主要由海马CA3锥体细胞,门细胞及内嗅皮质Ⅱ~Ⅳ层神经元发出,在E16时形成;Reeler小鼠穹隆纤维与WT小鼠在发育中无明显区别;3.胼胝体连合纤维主要由新皮质Ⅱ~Ⅳ层神经元及纹状体神经元所投射,在E18时形成并向对侧皮质进行纤维投射,并且投射部位出现对称分布,P3时一侧胼胝体纤维到达对侧纹状体。Reeler小鼠胼胝体投射的皮质神经元向对侧新皮质投射出现延迟。结论 Reelin可能是穿通通路及连合纤维发育的导向因子。Reelin的缺失导致穿通通路发育延迟,并且连合纤维在皮质的细胞来源及穿通通路细胞来源紊乱。
王晨阳王强李瑞萍孙仪征石贞玉邓锦波
关键词:REELIN发育小鼠
微环境诱导iPSCs和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Reelin对细胞分化和极性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旨在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大脑微环境的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探讨与细胞极性化相关的关键分子,以及Reelin蛋白对干细胞的分化的影响。用细胞脑片共培养以及细胞脑匀浆上清共培养的方法,将iPSCs和BMSCs分别与野生型(WT)和reelin基因缺失小鼠(reeler小鼠)的海马脑片以及脑匀浆上清共培养,观察二者在脑片微环境下的细胞分化和极性化改变。结果显示,与WT和reeler小鼠脑片共培养的iPSCs和BMSCs均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与WT小鼠海马脑片共培养的这两种细胞呈双C字型海马片层化分布,同时表现出很强的方位性,而与reeler小鼠海马脑片共培养的细胞分布则无明显规律性,呈均匀分布。脑匀浆上清培养基共培养的 iPSCs和BMSCs在共培养72 h后,部分类神经元样细胞可以被神经元特异标记物(NeuN)所标记,显示出分化成为功能性神经元。而在共培养初期(2~4天),reeler微环境培养基中神经元分化和突起生长相对滞后。以上结果提示,在大脑微环境的诱导下,iPSCs和BMSCs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甚至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Reelin蛋白参与了细胞极性化过程,而Reelin缺乏可造成神经细胞极性紊乱,延迟神经元分化及突起生长。
付苏石贞玉范文娟符星邓锦波王强
关键词:细胞分化
大脑皮质发育和细胞周期被引量:3
2011年
虽然神经元由大脑深处脑室壁的神经祖细胞发生,新生神经元还是往往能够从它们的出生地长途跋涉迁移到达最终目的地,这是大脑发育特点。在皮质发育过程中尤其明显,新生神经元必须迁移到皮质外表面。大脑皮质的神经发生涉及增殖和分化,就细胞周期而言,这意味着重新进入和退出细胞周期。
臧建峰徐晓波牛艳丽邓锦波
关键词:大脑皮质细胞周期新生神经元细胞发生发育特点神经发生
死亡受体5在小鼠神经增殖细胞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5(DR5)对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DR5、Doublecortin(DCX)等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各发育阶段(从胚胎期至生后成年,共100只小鼠)脑组织内DR5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以及DR5阳性细胞与神经增殖细胞的关系。结果在胚胎期和新生鼠中,DR5阳性细胞密集分布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呈强表达。7日龄(P7)后,DR5阳性细胞减少,强表达的阳性细胞密集分布在齿状回的下颗粒层,其余颗粒细胞呈弱表达。P30后,在齿状回的下颗粒层仅发现少数DR5阳性细胞,其余颗粒细胞不表达DR5。同时,在其他神经细胞增殖区,如新生鼠(P0)小脑外颗粒区和P7嗅球的喙侧迁移流(RMS)区域,DR5阳性细胞的表达和分布规律均表明,DR5阳性细胞是增殖的神经细胞或有丝分裂后期的新生神经元。进一步的实验发现,齿状回下颗粒层的DR5阳性细胞与BrdU阳性细胞或Doublecortin阳性细胞共存,表明DR5阳性细胞是神经前体细胞和新生神经元。结论 DR5阳性细胞是增殖的神经细胞和新生神经元,提示DR5参与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
牛艳丽王伟臧建峰张艳崔占军邓锦波
关键词:死亡受体5齿状回神经元增殖免疫荧光小鼠
槲皮素对H_2O_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效果与机制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降低H2O2损伤PC12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槲皮素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H2O2诱导PC1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和LDH比色法以及TUNEL法检测分析槲皮素保护PC12细胞免受H2O2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槲皮素保护组和对照组PC12细胞内ROS水平和MDA的含量检测抗氧化的效果;比较分析SOD、CAT、GSH-PX活性初步探讨槲皮素的抗氧化机制。结果检测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对PC12细胞没有毒性;通过提高细胞内SOD、CAT和GSH-PX活性,槲皮素能够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少MDA的产生,保护H2O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结论槲皮素对PC12细胞没有毒性,能够通过减弱H2O2产生的活性氧保护PC12细胞。
刘红亮胡磊王靖凯刘彬李金菊邓锦波
关键词:槲皮素H2O2PC12细胞抗氧化功能活性氧抗氧化酶
发育过程中Pax6基因的表达以及小鼠大脑皮质片层化的形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大脑新皮质发育过程中Pax6的表达模式以及片层化的形成特点。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免疫荧光等技术对胚胎和出生后小鼠(E15-P90)进行研究。结果:Pax6基因在小鼠大脑内的表达起始于胚胎时期,表达在室管下层干细胞内,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开始分化为神经元,新生神经元向皮质边缘迁移,最终形成皮质板,Pax6的表达也随之迁移,且表达量逐渐减少。Foxp2最早出现在纹状体,随后强烈表达在皮质板(第Ⅴ-Ⅵ层)。结论:Pax6基因与大脑皮质的形成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发生有关。Foxp2可作为神经元的一种标记物,特异性的标记新皮质第Ⅴ-Ⅵ层神经元。标记显示小鼠大脑新皮质片层化的过程先后经历细胞增殖、分化、迁移过程,同时还伴随着皮质板锥体细胞的成熟。
曹原朱旭东张文玲金海啸臧建锋邓锦波
关键词:PAX6大脑皮质免疫荧光技术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