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25)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洪孙文起张群赵纪彬魏翔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譬论:先秦诸子言说方式的转变--以《韩非子·内外储说》之异闻为例被引量:8
- 2009年
- 先秦诸子言说方式,至战国中期而一变:从早期至理、名言之语录,一变为充满譬喻故事之论辩。《韩非子》之《说林》、《内外储说》的产生,不过是这种演变的极至化结果;中国早期小说之"譬论"的重要文体特征,正是在先秦子书这种演进过程中生成的。《内外储说》"一曰"所记载的异闻传说,都是与其相对应的经文、说的正文故事同时写作而成的,并非是后人添加进去的;"一曰"之异闻作为"未完之稿"而产生、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韩非对于譬喻故事的特殊兴趣,体现出传说故事的丰富性、口传性,而且还透露出"譬论"文体(早期小说)诞生的重要根源。
- 陈洪
- 关键词:韩非子言说方式早期小说
- 何比干传说考论被引量:1
- 2012年
- 何比干是汉武帝时的一位直臣,有关其遇神妪的传说散见于《三辅决录》、《何氏家传》、《晋中兴书》、《幽冥录》等唐前文献。隋唐以降,许多史注和类书,如《后汉书注》、《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对此皆有征引。何比干传说的发生与他六世孙何敞有着密切的关系,何敞敢于同外戚、宦官作斗争,其在史家和民间之中都拥有很高的声誉,围绕着何敞产生了一些神异故事,何比干传说就是其中之一。也可以说,何比干传说是在何敞声誉日高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其丰富了何敞的历史形象,进而神化了何氏一门在两汉世为名族的史实。
- 孙文起
- 关键词:传说小说
- 唐前人鬼婚恋小说情节结构形态及其成因
- 2012年
- 人鬼类婚恋小说是唐前婚恋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的情节结构形态及其成因,有利于了解唐前婚恋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唐前人的婚恋观念。经过考察,我们发现:男人与女鬼、女人与男鬼的恋爱婚姻是唐前人鬼婚恋小说的通常情节结构形态。男鬼为媒人直接促成或由于男人帮助男鬼复活而间接促成了男人与女人的婚姻,则是唐前人鬼婚恋小说的另类情节结构形态。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不妨分别阐述之。
- 张群
- 关键词:婚恋小说小说情节婚恋观念
- 佛教与中国月宫传说的丰富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早期的月神话主要集中在西母、嫦娥、蟾蜍等记载中,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月宫"说。随着佛教影响的深入,许多释氏经典对月中宫殿的周详描述,促进了此传说的进一步丰富。"月宫"一词渗入文学,使得佛教净土思想与道家仙境说相结合,原本苍凉的月亮有了富丽堂皇的宫殿,许多文体籍以演绎种种故事。可以说,佛教通过语汇介入与想象的注入,丰富了中国的月宫传说。
- 孙文起
- 关键词:佛教传说
- 中国早期故事的图像传播——以《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故事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二桃杀三士"是《晏子春秋》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先秦文献中却极少有关于此故事的记载,而在汉画像石中却有这个故事较多的图像出现。这表明该故事在汉代的广为流传。本文以解决这个矛盾为出发点,对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故事本身与整部《晏子春秋》叙事和人物塑造上有所出入;第二,汉画像中已经出现这个故事,可以说在此时故事已经较为广泛地流传了;第三,故事文本的缺失。对于这三个问题可以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在东汉时期,"二桃杀三士"故事已经出现并广为流传,但是比较简单。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完善,口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式,最终这个故事的完全成型是比较晚的。由于缺失文献的支持,我们初步推断其具体时间应该是在魏晋之后。这样我们发现的三个问题和矛盾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 陈洪邹宏伟
- 关键词:晏子春秋汉画像石
- 唐诗中的嫦娥形象
- 2009年
- 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嫦娥"典故,这种文学现象表明嫦娥传说业已深入文人文学的创作。唐代诗人在用"嫦娥"之典抒发己怀的时,又在诗歌中丰富了嫦娥形象。唐诗中的嫦娥形象大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孤独、清冷、娇美、轻盈。
- 孙文起
- 关键词:嫦娥唐诗传说
- 唐前人神恋小说类型初探被引量:2
- 2011年
- 唐前人神恋小说可谓数量众多,据统计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102则人神恋小说,《搜神记》《搜神后记》《幽明录》《异苑》四书多达84则,其中仅《搜神记》一书就有30则。但按照情节模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张群
- 关键词:小说类型人神《搜神记》《搜神后记》《幽明录》《异苑》
- 汉画像石中新发现的佛教故事考被引量:3
- 2010年
- 佛教传入中土以后,给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注入了全新的因素,这从汉画像石中也能找到迹象,如汉画像石中所见须大拏故事。可由此找寻佛教在汉代传播的证据,并藉此探讨佛教故事的流变及其对中国小说的影响,探讨佛教初入中国后所见文化事象。
- 魏翔陈洪
- 关键词:佛教本生汉画像石
-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代以及传译诸况略考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主要讨论汉译佛典《百喻经》的原文本成书时代、与现存汉译本《百喻经》所载相类故事传入中土及形成文本的时间、《百喻经》的翻译时间以及方式等问题。一、原文本《百喻经》大约成书于公元400至450年之间。二、与现存汉译本相类似的故事,至少在三国曹魏时期已通过口头传至中土,并在东晋时期已被书写辑录、形成一些零星的残本。三、《百喻经》可能于永明九年(公元491)内开始翻译至永明十年(公元492)后半内译出。四、《百喻经》的翻译可能是在官方的要求和帮助下所进行的集体活动。
- 陈洪赵纪彬
- 关键词:百喻经成书时代传译
- 嫦娥奔月故事探源
- 2009年
-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许多学者对其多有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然而,由于王家台秦简面世较晚,已有研究成果大多建立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即使少数学者注意到了秦简所记载的"奔月"故事与传世文献的差异,也限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没有继续探讨这种文献差异的原因。其实,出土秦简不仅证明传世《归藏》的不伪,而且它还透露着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嫦娥"与羿在先秦本属于两个不相干的神话系统,二者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融为一体。经过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嫦娥系从甲骨文的西母演化而来,后来,在诋毁"羿"的语境下,秦汉的神仙方士本着自宣其理的目的,将"嫦娥"与"羿"撮合到一起,从而无意间"创造"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嫦娥弃夫奔月的故事。
- 孙文起陈洪
- 关键词:嫦娥奔月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