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82511)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刚韩本立裴雪涛方嬿曾益新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咽肿瘤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缺失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细胞
  • 2篇抗原
  • 2篇鼻咽
  • 2篇鼻咽肿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肿瘤
  • 1篇人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细胞
  • 1篇提呈
  • 1篇肿瘤病

机构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梁启万
  • 2篇裴雪涛
  • 2篇韩本立
  • 2篇曾益新
  • 2篇吴刚
  • 2篇方嬿
  • 1篇郝亚萍
  • 1篇李辉梅
  • 1篇鄢践
  • 1篇黄必军
  • 1篇郭颖

传媒

  • 2篇癌症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树突细胞从凋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的免疫应答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从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γ-射线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之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用GM-CSF加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的DCs能从凋亡胆管癌细胞有效提呈肿瘤抗原并诱导出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
吴刚余宏韩本立裴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
鼻咽癌染色体16q22-24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染色体16q22-2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用染色体16q22-24上的8对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分析 50例鼻咽癌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结果:至少一个位点发生LOH的肿瘤占48%(24/50),MSI的发生率为18%(9/50)。但这些变化均散在分布,未见高频共同缺失区和微卫星不稳定区;其变化在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病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16q22-24区的遗传不稳定性的变化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该区是否存在鼻咽癌相关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鄢践方嬿黄必军梁启万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杂合性缺失LOHMSI肿瘤病理
人树突状细胞体外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抗原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建立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 (DC)及其从凋亡癌细胞提呈抗原的方法。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 ,加入50ng/mlhGM -CSF ,1000ng/mlhIL 4,隔天1次 ,共4次 ,培养第3天 ,加入γ射线照射过的胆管癌细胞 ,再继续体外培养1周后 ,用树突状细胞富集柱收集DC。结果 :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 ,DC捕捉凋亡小体、吞噬凋亡小体 ,负载抗原的DC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论 :用GM CSF加IL 4能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出DC ,并可以有效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的抗原 ,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抗原装载DC的新途径。
吴刚韩本立裴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原胆管肿瘤
显微切割鼻咽癌组织16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中16号染色体的缺失情况。方法:采用显微切割的方法获取肿瘤组织,然后用PCR的方法以 16号染色体上的 8对引物对 38例鼻咽癌进行分析。结果: 38例鼻咽癌组织中所有标本至少有一个位点出现有杂合性缺失,其中 D165533出现杂合性缺失的频率最高,占 86.1%(31/33),此外,杂合性缺失频率超过50%的有引物 D16S398、D16S390和 D16S420,分别占 78.8%(26/33)、69.4%(25/33)和 57. 6%(19/33)。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在 I6号染色体上存在三个杂合性缺失高频缺失区,分别位于 16p12.3(引物 D16S420)。16q12.2(引物D16S390)和 16q21-22.1(引物D16S533,D16S398)。
郭颖方嬿梁启万李辉梅郝亚萍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16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