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32)

作品数:56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运好程平丁太勰王友群赵婧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文学
  • 12篇哲学宗教
  • 9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经学
  • 11篇魏晋
  • 9篇考论
  • 7篇玄学
  • 7篇诗学
  • 6篇陆机
  • 4篇佛教
  • 3篇东晋
  • 3篇意识形态
  • 3篇诗歌
  • 3篇诗性
  • 3篇诗学意义
  • 3篇思想论
  • 3篇嬗变
  • 3篇佛学
  • 2篇性情
  • 2篇性情论
  • 2篇哲理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机构

  • 49篇安徽师范大学
  • 10篇浙江越秀外国...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亳州师范高等...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黄山学院
  • 1篇皖西学院
  • 1篇亳州学院

作者

  • 48篇刘运好
  • 8篇程平
  • 3篇丁太勰
  • 2篇赵婧
  • 2篇王友群
  • 1篇赵锋
  • 1篇陈玲
  • 1篇邓成林
  • 1篇段梦云
  • 1篇史晶晶

传媒

  • 7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文学遗产
  • 3篇浙江社会科学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皖西学院学报
  • 2篇浙江学刊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中州学刊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铜仁学院学报
  • 2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年份

  • 2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晋经学发展论
2017年
东晋是魏晋经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钩沉史籍,可考经学著作306种。儒玄兼综、崇儒斥玄是东晋经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既表现出对前代经学的继承,又表现出对前代经学的反拨,汲取与扬弃并存;玄释互渗、儒释会通是东晋经学理论形态的新变,不仅创造出一种新的经学阐释范式,而且刷新了以王弼为前驱的义理之学,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崇儒兴学的国家意识形态政策以及由此而造成郡县之学的发达,植根于两汉的深厚家学传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学者自觉的学术意识,"以玄对山水"的超越心态以及由此而培育的士人文化赏玩心理,则是东晋经学出现如此鼎盛局面的主要历史动因。
刘运好
关键词:发展动因
论魏晋经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化被引量:5
2017年
魏晋时期,虽思想多元,但经学化的儒学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体。以申商之术"拨乱",又以儒家教化"治定",是曹操的基本治国方针;试图全面恢复两汉经学传统,重构儒学的社会伦理秩序以及以经学化儒学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曹魏至西晋前期国家政治的基本特点;西晋元康之后直至东晋,虽内忧外患频仍,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并不成功,但建构以经学化儒学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却始终贯穿于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意图之中。魏晋国家意识形态的这一特点,实际上是对传统经学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中,两汉儒学的经学化是最直接的历史动因。也就是说,唯有"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才能使儒学与国家政治建立一种稳固关系,因此儒学的经学化是实现儒学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基本路径。
邓成林刘运好
关键词:两汉魏晋儒学经学国家意识形态
论读书的境界被引量:2
2012年
人生与读书都存在着两种递升式的境界:从自觉到自由。人生必经自觉的砥砺与历练,读书必经自觉的苦修与积累,才能最终进入审美自由的境界。在砥砺历练与审美自由的因果联系中,追求人生与读书境界的圆融合一;以儒家之境为本,以道家之境为用,以佛家之境为得,领悟"入"、"出"、"悟"的读书三昧;以吸纳式读书为起点,研究式读书为致用,审美式读书为终极,从而获得一种快乐而诗意的人生。
刘运好
关键词:读书境界审美自由
哲理与诗性:论王弼《周易注》诗学意义
2016年
王弼《周易注》的诗学(美学)意义,不仅表现在《周易略例》有关言象意关系的论述上,而且在具体解经过程中所建构的柔顺文明的人格模式、刚柔中正的审美观念、情性合一的主体认知、质文并重的理论导向,也表现出鲜明的哲理与诗性的统一。这四个方面,对于两晋名士柔心应世、内怀文明的人格建构,柔性诗风中追求阳刚之气的诗歌风貌,基于情性合一的"缘情"理论,以及以义理为美且又结藻清英的诗格选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这几个方面恰恰为学术界所忽略。
刘运好
关键词:《周易注》诗学意义
论言意与性情之诗学关系
2017年
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作为诗学范畴,又贯穿于整个文学文本形成过程与审美形态构成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无论是作为哲学范畴抑或诗学范畴,言意论与性情论都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二者都建立在玄学本体论基础上,在文化生成上具有哲学关联性;二者在理论内涵与外延上互相叠合,在理论生成上具有意义的包蕴性;以性情为审美内质,以言意为审美表达,在二者合力的作用下,促进了魏晋诗学向哲理化、精美化、意象化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两汉的诗学审美,因此在审美形态上又构成逻辑关系上的共生性。
刘运好吴强
关键词:魏晋玄学言意论性情论
诸葛亮经学思想研究
2012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因无著作传世,经学思想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故学界研究付之阙如。文章通过钩稽史料,系统探讨了诸葛亮经学思想的理论形态和学术渊源,以及他与《左氏传》的关系。
程平
关键词:经学
西晋经学考论
2015年
西晋经学绝没有中衰,不仅经学学者众多,经学著作也很丰富。其特点有:从理论形态上看,以古文为主,今古文已进入实质性的融合;从传承方式上看,西晋师学和家学都很发达;从经学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学、玄学、佛教合流的局面开始形成。这些特点与学术发展自身的规律、统治者的政策取向以及政治诉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程平刘运好
关键词:西晋经学考论
青州经学研究
2015年
青州经学是汉魏三大学术流派之一,它与荆州经学双峰对峙,判然两分。其存续时间比荆州经学长,区域范围也比荆州经学广,其学术渊源、理论形态、传承内容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青州经学是北学的源头,它直接导致了北学的产生。
程平
关键词:经学
论经学与魏晋诗学发展的错综复杂性被引量:1
2015年
无论从思想还是从学术层面而言,儒学在魏晋仍然具有无可置辩的话语霸权,因此儒家诗学也毫无疑问成为影响魏晋诗学的主要元素。汉儒关于诗歌美刺的社会功能、比兴讽谏的艺术特征、情志合一的生成理论、崇尚雅颂的审美蕲向都对魏晋诗学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是,随着儒学的式微、玄学的勃兴、佛教本土化的完成,逐步形成了魏晋儒玄释三家并峙的文化格局,从而使经学与诗学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或经学衰微,以儒学为底色的诗学比较兴盛;或经学繁荣,而以儒学为底色的诗学又处于退隐状态。只有西晋初期经学与诗学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的同步性。
刘运好
关键词:经学
玄学性情论与魏晋诗学之关系
2017年
玄学"性情论"以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生命情怀、儒家和道家融合的思想属性,对魏晋诗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哲学本体上,情生于性,性显于情,二者皆以自然为本体;追求生命关怀、审美情调与道德关怀、伦理秩序的契合,是玄学性情论的基本特点。这不仅影响了创作主体本性自然的理想人格建构,形成了优游于自然与名教之中、追求有限自由的审美化人格境界,而且直接决定了魏晋诗学以自然为生成本原、以性情为表现核心的审美形态的形成;追求以自然性情为审美形态与以儒家思想为审美内质的契合是诗学性情论的基本特点。玄学性情论既汲取先秦的性情理论,融合儒道,又扬弃了性善性恶的边见、情感礼教的冲突,而回归性情的本体研究。
刘运好
关键词:玄学性情审美形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