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40055)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徐宏发姜海瑞薛文杰孟秀祥张履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泽蛙
  • 1篇乳期
  • 1篇摄食
  • 1篇食性
  • 1篇饲料
  • 1篇频次
  • 1篇青饲
  • 1篇青饲料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昼夜节律
  • 1篇林麝
  • 1篇母乳
  • 1篇节律
  • 1篇活动节律
  • 1篇肥满度
  • 1篇哺乳
  • 1篇哺乳期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徐宏发
  • 3篇姜海瑞
  • 2篇孟秀祥
  • 2篇薛文杰
  • 1篇陆厚基
  • 1篇张履冰
  • 1篇王晶琳
  • 1篇肖宇
  • 1篇薛程
  • 1篇王晓黎
  • 1篇徐正强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1篇兽类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海郊区农田泽蛙种群动态和肥满度状况初探被引量:17
2007年
2005年4~10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郊区农田泽蛙(Rana limnocharis)非蛰眠期的种群数量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逐月共捕获泽蛙371只,对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组泽蛙的体长、体重和肥满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郊区泽蛙的肥满度随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呈现显著性差异。种群在繁殖前的5月份肥满度最高,8月份肥满度最小。肥满度Kwl值随泽蛙年龄的增加而增大,K值随泽蛙年龄的增大而减小。2龄泽蛙的肥满度增幅最大。上海郊区泽蛙的年度种群数量波动呈双峰型,峰值在7月和9月。Kwl值比K值更加敏感。
王晓黎王晶琳姜海瑞薛文杰徐宏发
关键词:泽蛙种群肥满度
哺乳期幼麝的摄食时间分配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哺乳期林麝Moschus berezorskii幼体的摄食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麝吮乳时间随周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固体饲料(青饲料和混合饲料)的摄食时间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1月龄中,吮乳时间占总摄食时间的90.8%,青饲料占9.2%。2月龄和3月龄中,幼麝取食固体饲料时间分别占总摄食时间的84.7%和94.9%,吮乳时间分别占15.3%和5.1%。哺乳期雌性幼麝取食母乳、山芋藤和桑叶的时间明显高于雄性幼麝(P<0.05),而取食精饲料、苦荬菜时间与雄性幼麝无明显差异(P>0.05);单胎幼麝吮乳、取食山芋藤时间明显高于双胎幼麝(P<0.05);而取食精饲料、苦荬菜时间明显低于双胎幼麝(P<0.05),两者取食桑叶时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幼麝的摄食时间分配表明,母乳是1月龄幼麝的主要食物成分;2月龄以后,幼麝大量取食固体饲料,母乳在食物组成中退居次要作用。幼麝间吮乳时间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个体间营养状况的差异。
徐正强姜海瑞陆厚基徐宏发
关键词:母乳青饲料营养状况
陕西凤县林麝的冬、春季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对陕西凤县野生林麝冬季和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冬季主要取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和乔木的落叶,经检验确认的有14科16种;春季主要以当年生枝条以及非禾草类草本植物为食,共确认17科18种。其中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和色木槭Acermono分别为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分别占该季食物的20.51%和11.16%。另外,林麝也取食禾草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3.01%上升至春季的9.02%。
张履冰徐宏发薛文杰姜海瑞孟秀祥
关键词:林麝食性
圈养林麝春季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被引量:15
2008年
2006年春季,使用红外夜间观察记录仪,对崇明东平麝场12只成年林麝(8雌,4雄)的行为进行了24h昼夜连续观察。发现春季林麝的行为有37种,可归并为休息、摄食、运动、社会、维持和排遗6大行为类型,据此,建构了春季林麝的行为谱。根据各行为持续时间比率和频次分析表明,林麝的主要行为为休息;雌麝的摄食行为所占的比率高于雄麝,这是由于春季雌麝妊娠的能量需求较高所致。活动节律呈典型的晨昏双峰型,清晨(4:00~6:00)和傍晚(17:00~19:00)为活动高峰;夜间活动性显著高于白天。
薛程孟秀祥徐宏发肖宇
关键词:频次昼夜节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