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416)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甄永苏盛唯瑾高瑞娟商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GFR单链抗体-力达霉素融合蛋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侵袭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EGFR单链抗体-力达霉素融合蛋白ER(Fv-LDP-AE)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ER(Fv-LDP-AE)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和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测定ER(Fv-LDP-AE)对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细胞EGFR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ER(Fv-LDP-AE)对EGFR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明胶酶谱实验测定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结果 ER(Fv-LDP-AE)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10-12mol/L。ER(Fv-LDP-AE)可引起细胞周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阻碍EGFR的表达,干扰EGFR细胞信号通路,降低MMPs的活性。结论 ER(Fv-LDP-AE)通过抑制EGFR及其细胞信号通路、干扰细胞周期循环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增殖,通过降低迁移能力和调节MMPs活性,阻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 盛唯瑾高瑞娟甄永苏
- 关键词:单链抗体力达霉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CF-7细胞
- 整合NGR肽抗EGFR单链抗体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基于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链抗体和靶向CD13环状NGR肽的双靶点重组融合蛋白ER(Fv)-NGR,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和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scfv-ngr,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带有His-tag标签肽的重组蛋白ER(Fv)-NGR,用Ni离子亲和柱进行纯化。运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R(Fv)-NGR与肿瘤细胞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重组蛋白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克隆形成实验测定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对ER(Fv)-NGR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重组蛋白ER(Fv)-NGR由抗EGFR单链抗体和3个连续的环状NGR肽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104,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埃希菌内表达,表达量约为5mg/L。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EGFR和CD13皆高表达MCF-7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而与正常HEK293细胞结合较弱。ER(Fv)-NGR与MCF-7细胞结合的解离常数为8.4×10-7 nmol/L。ER(Fv)-NGR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于MCF-7和A549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2×10-6和4.7×10-6 mol/L。在体内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有生长抑制作用,在10mg/kg药物剂量下28d对照组与实验组瘤体积分别为(1.06±0.17)和(0.63±0.11)cm3,F=18.7,P=0.003;瘤质量分别为(0.95±0.12)和(0.52±0.07)g,F=42.7,P<0.001;抑瘤率为45.4%。结论:成功制备了基于单链抗体和靶向肽的双靶点融合蛋白ER(Fv)-NGR,其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体外增殖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为研制新型双靶点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 盛唯瑾商悦甄永苏
- 关键词:单链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