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DHBHK1102)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留勤郭福生梁伟蒋兴波唐超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盆地
  • 4篇上白垩统
  • 4篇白垩统
  • 3篇砾石
  • 3篇构造带
  • 3篇赣杭构造带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可容纳空间
  • 2篇红盆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新近系
  • 1篇岩性
  • 1篇元古界
  • 1篇生物成因
  • 1篇石砾
  • 1篇碎屑
  • 1篇碎屑组成

机构

  • 9篇东华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陈留勤
  • 7篇郭福生
  • 6篇梁伟
  • 3篇蒋兴波
  • 1篇时国
  • 1篇田昌炳
  • 1篇胡水清
  • 1篇张露
  • 1篇余峰
  • 1篇习松
  • 1篇唐超

传媒

  • 2篇现代地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第一届全国青...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石砾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莲荷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风选程度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周边出露基岩地层和扁平状砾石产状统计玫瑰花图判断,莲荷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内部的基岩地层以及盆地西南部、西部和东北部。
梁伟陈留勤郭福生蒋兴波
关键词:赣杭构造带红盆
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砾石组成特征与古流向分析
对于陆相冲积成因的砾岩地层,砾石统计分析是恢复沉积盆地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野外露头观测砾石大小、成分、磨圆度以及扁平状砾石产状等,可以为盆地构造演化及物源分析提供重要参数(Potter et al.,1977;朱大岗等,...
陈留勤郭福生梁伟蒋兴波
文献传递
黄骅盆地港西开发区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综合利用油田开发区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黄骅盆地港西开发区一区1断块新近系明化镇组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明化镇组为中-高弯度曲流河沉积,沉积微相单元可以细分为主河道、支河道、河间溢岸沉积、废弃河道和泛滥平原等,不同的微相单元在测井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电性响应特征。在总结沉积微相发育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在高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孤立的条带状河道砂体镶嵌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间及泛滥平原细粒沉积背景当中,河道砂体被泥岩所分隔;而在低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多层不同期次的河道砂体发生切割叠置,造成砂体厚度较大,连通性较好。垂向上,河道砂体的不同配置方式体现了A/S比值随时间的旋回性变化的控制作用。
陈留勤田昌炳胡水清
关键词:沉积微相可容纳空间明化镇组黄骅盆地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砾石岩性和磨圆度列联表分析及其对物源的指示被引量:5
2014年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包括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砾岩地层十分发育,是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利用砾石的岩性和磨圆度进行列联表分析,可以为沉积盆地物源判断提供依据。利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对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砾岩进行研究。砾石成分主要包括石英、酸性岩浆岩、变质岩和砂岩以及少量的泥质岩和灰岩。为了统计方便,将砾石磨圆度分组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A+B)、次圆状(C)、圆状和极圆状(D+E)。若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观察值小于期望值,而圆状和极圆状砾石观察值大于期望值则说明砾石经历了较长的搬运距离;反之,则说明砾石搬运距离较短。通过联列表分析,结果显示:河口组砾岩具有多物源的特点,主要来自盆地边缘、鸡笼山、相山和玉华山以及盆地西北的长垅地区;塘边组砾岩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尖顶峰山、玉华山一带以及盆地东南的丰山、新大山地区;莲荷组砾岩主要来自于金华山和嶂岭等盆地边缘地区,盆地北侧的鸡龙岗、松树岭以及东北部的灵谷岭地区。物源分析结果为该地区晚白垩世红盆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探讨提供了重要依据。
唐超陈留勤郭福生王凤之习松张露余峰
关键词:砾石统计列联表上白垩统
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砾石统计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5
2013年
华东南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以发育红色粗碎屑岩为特征。通过对赣杭构造带西段的江西抚崇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19个砾岩露头测点的砾组分析,对河口组砾岩的砾性、粒度、砾态和砾向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较差,磨圆程度中等,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结合红盆周边基岩地层特点,对红盆不同区域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河口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和辫状河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基岩地层岩性特点和扁平状砾石倾向玫瑰花图,认为河口组沉积时期,红盆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的北东、北、北西和南东部。
陈留勤郭福生梁伟蒋兴波
关键词:上白垩统赣杭构造带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5
2014年
目前层序地层学研究多种模式并存,具备较为成熟的概念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层序地层学理论可用于陆相地层分析。但是,由于海相和陆相地层与生俱来的明显差异,导致陆相层序地层研究更为复杂,需要更新的研究思路和更为有效的、精细的分析方法,所以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基于国内外陆相层序地层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对陆相层序地层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基准面和可容纳空间、陆相层序发育模式及体系域组成等核心内容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分析。在陆相层序地层研究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融合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构造活动和古气候变化对层序地层结构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从成因上完善陆相层序地层模式、概念体系及工作流程。需要重视和加强河流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的研究,古土壤不仅是良好的地层对比标志,同时也包含了重要的古气候信息。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驱动在陆相和海相沉积地层中沉积响应的对比将有助于陆相高频层序的研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陈留勤郭福生梁伟
关键词:陆相地层河流相可容纳空间体系域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构造-沉积演化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分析了江西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认为其主要为一套洪冲积扇-辫状河-滨浅湖相沉积;研究了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沉积与构造的耦合过程,识别出3个构造-沉积演化期,即河口期、塘边期及莲荷期。河口期在剧烈断陷拉张作用下发育河流-冲积扇相沉积;塘边期构造相对稳定,断陷拉张作用减弱,发育河流-湖泊相沉积;莲荷期构造以盆地西北侧地层相对隆升为主,发育河流-冲积扇相沉积。本文认为永丰-崇仁红盆的形成和演化明显受到构造运动、气候及物源的控制。
蒋兴波郭福生时国梁伟陈留勤
关键词:晚白垩世
赣杭构造带西段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成及物源区的构造属性被引量:5
2015年
对赣杭构造带西段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进行分析和统计,研究盆地沉积物源及其构造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为:单晶石英颗粒数量占总量的29%~81%,多晶石英颗粒数量占总量的为2%~26%,长石颗粒数量占总量的6%~19%,岩屑颗粒数量占总量的11%~40%。河口组砂岩碎屑主要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程度中等-差。总体来看,研究区河口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含量相对较高,反映了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河口组主要为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体系的产物,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两侧青白口系低级变质岩系地层和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碎屑组分Dickinson投图表明,研究区上白垩统河口组砂岩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
陈留勤郭福生梁伟
关键词:白垩系物源分析赣杭构造带
河北兴隆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微生物成因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3年
河北兴隆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1650-1600Ma)以潮下坪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在砂岩层面上产出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详细描述了MISS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微生物成因构造可能反映了华北中元古代浅海潮坪环境被大面积分布的微生物席所覆盖,微生物席对砂质沉积物表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沉积物的侵蚀和改造作用,从而影响基本沉积作用过程。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的MISS为探索元古宙浅海环境微生物一沉积作用关系提供了研究材料,对这些MISS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元古宙碎屑沉积体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发展。
陈留勤
关键词:中元古界大红峪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