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08901000113)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华赟鹏赖佳明付顺军李绍强赵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免疫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病
  • 1篇多发病
  • 1篇炎症
  • 1篇以手术为主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结构
  • 1篇手术
  • 1篇手术为主
  • 1篇鼠肝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4篇华赟鹏
  • 3篇赖佳明
  • 2篇李绍强
  • 2篇付顺军
  • 1篇赵坤
  • 1篇王钟兴
  • 1篇黄婵燕
  • 1篇吴浩
  • 1篇陈图锋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缺血后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免疫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肝硬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IPO组、IRI组和单纯肝切除组(肝切组),各10只。IPO组先切除40%肝脏,阻断第一肝门20 min,然后反复缺血-再灌注3次,最后持续再灌注;IRI组,切除40%肝脏,阻断第一肝门20 min后持续再灌注;肝切组切除40%肝脏。分别于术后6、24 h抽取大鼠下腔静脉血,检测ALT、AST、分化群(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率、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恢复灌注6 h后,IPO组的ALT、AST分别为(1 623±378)、(1 993±469)U/L,IRI组相应为(2 690±549)、(3 020±577)U/L,IPO组ALT、AST明显低于IRI组(LSD-t=-4.21,-3.72;P<0.05)。恢复灌注24 h后,IPO组的ALT、AST分别为(307±76)、(555±137)U/L,IRI组相应为(518±105)、(1 050±355)U/L,IPO组ALT、AST亦明显低于IRI组(LSD-t=-4.06,-3.37;P<0.05)。恢复灌注6 h后,IPO组CD4+、CD8+、CD4+/CD8+比值、Treg、IL-4、IL-10分别为(57±5)%、(25±3)%、2.3±0.5、(8.9±0.4)%、(1.27±0.25)mg/L、(0.61±0.03)mg/L,IRI组相应为(52±6)%、(12±3)%、4.5±0.8、(7.3±0.3)%、(0.66±0.11)mg/L、(0.34±0.06)mg/L,IPO组CD8+、Treg、IL-4、IL-10较IRI组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LSD-t=7.74,6.67,5.52,9.31,-6.69;P<0.05)。结论 IPO可能通过减轻免疫损伤发挥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I的保护作用。
吉斐华赟鹏简佩恩付顺军赵坤赖佳明李绍强
关键词:肝硬化缺血后处理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
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免疫机制和缺血预处理(IPC)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肝门阻断20 min组(B组)、30 min组(C组)、40 min组(D组)以及肝门阻断30 min前预处理组(E组),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 h亚组和24 h亚组,各8只。检测再灌注后2 h、24 h的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再灌注后2 h、24 h时的存活率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随着肝门阻断时间的延长,ALT、AST显著升高,肝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24 h存活率逐渐降低。D组再灌注2 h时,CD8+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血清IL-10显著降低,而IL-12水平显著升高。再灌注后24 h,B组大鼠各项指标逐步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而D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尤其是Treg显著升高,且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E组阻断30 min后无一例死亡,再灌注2 h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Treg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明显降低,再灌注24 h后各项指标恢复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肝脏病理损伤较轻。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引起肝脏损伤甚至死亡,可能与诱导T淋巴细胞尤其是Treg和细胞因子的紊乱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增加再灌注早期的Treg细胞,有效纠正免疫紊乱,减轻损伤。
吉斐华赟鹏吴浩付顺军赖佳明李绍强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T淋巴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在小肠缺血再灌注中的炎症抑制效应及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的炎症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阻断组和ATRA组。ATRA组术前以ATRA 15 mg·kg-1·d-1灌胃,阻断组以等体积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灌胃,共5 d。术中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收集各组大鼠末端回肠和血清。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回肠病理学改变、行肠黏膜Chiu氏评分;比色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和回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测定回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胞核NF-κB p65蛋白和胞质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量。结果与阻断组相比,ATRA组回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Chiu氏评分下降[(2.54±0.69)vs.(3.86±0.83),P<0.05],血清DAO含量减少[(18.09±4.21)U/L vs.(24.56±4.92)U/L,P<0.05],组织TNF-α[(61.37±18.66)pg/g vs.(97.21±24.67)pg/g]、IL-1β水平[(115.24±30.82)pg/gvs.(219.83±54.31)pg/g]和MPO活性[(4.62±1.18)U/gvs.(7.16±1.50)U/g]降低,均P<0.05;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3.71±0.83)vs.(6.59±1.05),P<0.05],胞质IκBα蛋白含量增加[(0.56±0.12)vs.(0.26±0.05),P<0.05]。结论 ATRA预处理可以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组织的过度炎症反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陈图锋华赟鹏黄婵燕王钟兴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NF-ΚB小肠
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14年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994年全国第2次胆石病调查显示,我国胆石病患者约占普外科患者的11.5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胆石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胆管结石占胆石病的20%~30%[2],但由于胆管解剖复杂,胆管结石处理仍是胆石病治疗的难点,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3]。
华赟鹏吉斐赖佳明
关键词: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胆石病以手术为主人口结构多发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