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09RZZY-15)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锦红周华陈路张洪波胡永亮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波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咖啡
  • 1篇性状
  • 1篇荫蔽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纬度
  • 1篇小粒种
  • 1篇小粒种咖啡
  • 1篇耕作
  • 1篇耕作制
  • 1篇耕作制度
  • 1篇虫害

机构

  • 3篇云南省德宏热...
  • 2篇波恩大学

作者

  • 3篇周华
  • 3篇李锦红
  • 2篇张洪波
  • 2篇胡永亮
  • 2篇陈路
  • 1篇夏红云
  • 1篇林兴文
  • 1篇肖兵
  • 1篇李桂琳
  • 1篇郭铁英

传媒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荫蔽或非荫蔽耕作制度对云南咖啡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本研究从云南小粒种咖啡3个主要种植区采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比较了不同海拔荫蔽和非荫蔽耕作系统中咖啡豆的质量。结果显示:荫蔽系统的优势明显。荫蔽系统下生产的咖啡豆在所有4个感官项目测试和"带衣豆总干重/咖啡鲜果重"(D/F)项目中都有较好的表现。此外,在比较来自相近海拔(约1 000 m)的不同卡蒂莫品系时,发现香味和D/F之间呈正相关。D/F比值因其结果简单、具体、客观,从而可作为咖啡质量中的物理性状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另外,荫蔽耕作制度能够明显增加D/F的比值,这可能是荫蔽耕作制度下的咖啡豆在杯品测试中能有更好的表现的原因(特别是香味)。
李锦红张洪波周华郭铁英肖兵陈路Karlheinz Rieser
关键词:小粒种咖啡荫蔽耕作制度
纬度对云南咖啡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云南是中国仅有的小粒种咖啡生产省份,也是世界上咖啡种植纬度最北的地区(世界其它咖啡种植最北的纬度为22°N,而云南为25.5°N),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在这次调查研究中,笔者从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区普洱、德宏和保山搜集了52个样品,在德国柏林由一个专业杯品测试小组对其进行测评。在对比相同海拔下(大约1 000m)的不同Catimor7963样品时,发现纬度与杯品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与相同海拔低纬度地区相比,高纬度地区的咖啡豆具有较好的杯品质量。因此纬度可作为杯品质量的一个地理因素。
李锦红周华张洪波夏红云胡永亮林兴文陈路Marc Janssens
关键词:咖啡纬度
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咖啡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以小粒种咖啡卡蒂姆CIFC7963(F6)为材料,就不同种植形式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种植形式及密度范围内,对植株株高、茎粗和冠幅的年均增长无显著影响,对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率也差异不显著,但对咖啡植株最长一分枝长度与最长一分枝节数比而言,种植密度越小,其系数越小,果节越密,单株产量就越高。株行距0.6m×1.6m,每公顷种植10395株的种植形式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干豆达3735.6kg。综合考虑到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单株产量及农艺措施等因素,笔者推荐在德宏地区全光照的条件下,在坡地种植小粒种咖啡卡蒂姆CIFC7963(F6)的适宜种植形式为环山行定植,株行距为0.8m×1.8m或0.6m×1.8m,即种植密度为6930株·hm-2或9240株·hm-2;在缓坡和平地种植小粒种咖啡卡蒂姆CIFC7963(F6)的适宜种植形式为篱笆式种植,株行距0.8m×2.0m或0.6m×2.0m。
李锦红周华李桂琳胡永亮
关键词:咖啡农艺性状虫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