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PWRq2011-01)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1
相关作者:李纪明陈缙陈小燕吴同果孔繁亮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暨南大学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疾病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脏发育
  • 1篇预后
  • 1篇远期
  • 1篇远期预后
  • 1篇诊断标志物
  • 1篇治疗靶
  • 1篇治疗靶点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律
  • 1篇室性心律失常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岳阳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李纪明
  • 1篇庞秀峰
  • 1篇徐元杰
  • 1篇李莹
  • 1篇孔繁亮
  • 1篇徐陵琦
  • 1篇吴同果
  • 1篇陈小燕
  • 1篇严静
  • 1篇陈缙
  • 1篇刘学波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机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机不同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直接PCI术并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的STEMI患者351例,其中男性260例,女性9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4±10.1)岁。根据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机不同,STEMI患者分为早期组(229例,行直接PCI术前即使用)和晚期组(122例,行直接PCI术后至出院前使用)。提取患者资料,随访1.5年,记录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5年,早期组再住院率、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组,为19.7%vs.29.5%,1.7%vs.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OR=2.361,95%CI:1.132~4.924)、糖尿病(OR=1.897,95%CI:1.243~2.895)、高血压(OR=3.348,95%CI:1.587~7.063)、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1.873,95%CI:1.024~3.426)、发病到再灌注时间〉12 h(OR=1.453,95%CI:1.097~1.925)、入院时心率〉90次/min(OR=1.236,95%CI:1.078~1.417)、Killip≥Ⅱ级(OR=2.818,95%CI:1.204~6.596)是STEMI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行直接PCI术STEMI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
陈慧娟徐陵琦李纪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Β受体阻滞剂
MicroRNAs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MiRNAs存在多种形式,最初是pri-miRNA.miRNAs相对应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非编码区,在细胞核内由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RNApolⅡ)转录生成长度为100~1000 nt的初级miRNA (primary miRNA,pri-miRNA).pri-miRNA在双链RNA特异的核酸酶Drosha及DGCR8 (Di-Geogecritical region-8)结合蛋白作用下,被剪切成长70~90 nt的具有茎环结构的前体miRNA (precursor miRNA,pre-miRNA)
庞秀峰李纪明李莹
关键词:MIRNAS心脏疾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
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大规模的哺乳动物转录分析确定了一类相当数量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称为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核苷酸长度>200 nt的功能性RNA分子,没有蛋白质编码能力。lncRNA参与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广泛地参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lncRNA的数量、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揭示,lncRNA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疾病中起着潜在作用。
严静刘学波李纪明
关键词:心脏疾病心脏发育长链非编码RNA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者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因心力衰竭、休克病死率及因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总体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徐元杰陈小燕孔繁亮陈缙吴同果李纪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胺碘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