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30)
- 作品数:58 被引量:622H指数:15
- 相关作者:刘士远范丽管宇李琼夏艺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环境空气PM2.5与肺部疾病关系的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它能渗透进肺部,更多的沉积在肺泡里,最终导致肺功能的受损。不论短期还是长期PM2.5的暴露都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癌。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方向出发,阐述环境空气PM2.5的暴露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 夏艺范丽管宇刘士远萧毅
- 关键词: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肺部疾病
- 上海地区低剂量CT筛查肺癌基线初步报告被引量:19
- 2018年
- 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近10年增长最快,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年。
- 望云范丽周莹李琼萧毅张沉石陈如潭杨文洁陈武飞王升平侯钦国张兴伟史景云严福华滑炎卿彭卫军施裕新曾蒙苏刘士远
- 关键词:肺癌患者CT筛查低剂量基线癌发病率死亡率
- 临床IA期周围型肺腺癌病理性脉管浸润与其薄层CT征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临床IA期周围型肺腺癌薄层CT形态学征象与病理性脉管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A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共计102个肺结节的临床、病理及术前影像表现,按照有无病理性脉管浸润进行分组。对肺结节直径、混杂磨玻璃结节内部实性成分直径与肿瘤直径的比值(C/T)、结节形态、病理分类等变量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t检验、x2检验及行×列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在单变量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肺结节CT形态学征象中与病理性脉管浸润相关的变量,再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明确病理性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肺结节直径、混杂磨玻璃结节内部实性成分直径及C/T值对判断病理性脉管浸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02个肺结节中36个有病理性脉管浸润,66个无病理性脉管浸润。病理性脉管浸润组和无病理性脉管浸润组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异常静脉、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结节个数和病灶中位直径分别是30、30,26、26,35、3,35、39,32、39个,2.1(1.0~3.0)、1.2(0.5~3.0)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0、10.04、85.59、17.01、9.78,z=-4.91;P值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毛刺征及异常静脉为病理性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33.867、8161.063,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肺结节直径、混杂磨玻璃结节中实性成分直径及C/T值鉴别病理性脉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784、2.05cm、66.7%、78.8%,0.886、1.08cm、82.4%、90.0%,0.861、0.65、79.4%、85.0%。结论临床IA期周围型肺腺癌薄层CT征象中毛刺征及异常静脉是病理性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
- 周莹刘士远李琼王鹏范丽李想李彬彬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
- CT定量评估肺气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出现的异常持久扩张,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但无明显的肺纤维化,晚期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肺功能检查(PFT)评价肺气肿,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CT可较好地显示肺气肿的分布、程度和范围,其对肺气肿的定量评估主要有主观半定量法和客观法。随着CT技术的发展,其定量评估肺气肿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并与PF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采取CT定量评估与PFT相结合的方式可更加全面地评价肺气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 方元管宇夏艺范丽刘士远肖湘生
- 关键词:肺气肿肺功能检查
- PACS系统在影像医学考试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介绍了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在影像医学考核中的优势,论述了其在影像医学教学考核中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应用PACS的几点注意事项。
- 刘靖刘士远于红
- 关键词:医学影像PACS考试系统
- 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MDCT表现鉴别诊断研究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0例薄壁囊腔型肺癌和29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及MDCT征象。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组与结核组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结核组[(60.07±10.26)岁vs(43.41±17.21)岁,P<0.001]。肺癌组的病灶大小[(33.08±11.58)mm vs(21.91±7.40)mm,P<0.001]、含气腔隙大小[(24.17±9.96)mm vs(15.47±6.98)mm,P<0.001]均大于结核组,肺癌组的含气腔隙壁厚小于结核组[(2.05±0.90)mm vs(2.50±0.75)mm,P=0.033]。肺癌组的形态学分型以Ⅳ型居多,结核组的形态学分型以Ⅲ型居多(P<0.001)。两组的病灶位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分叶征、短毛刺、清楚光整的界面、多囊、内部分隔及血管穿行、磨玻璃征的比例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的长毛刺、尖角、清楚毛糙的界面、卫星灶、内壁光整的比例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灶整体形状、含气腔隙形状、棘状突起、含气腔隙在病灶内的位置、胸膜凹陷征、胸膜黏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CT征象不同,分叶征、毛刺征、尖角、瘤肺界面、内壁光整度、腔内结构、磨玻璃征、卫星灶有助于鉴别诊断。
- 望云范丽李清楚刘士远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肺结核
- 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这类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的以反晕征为主要CT表现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这类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均为免疫正常人群,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肺内出现反晕征且合并有腺泡结节和树芽征,反晕征的壁及内部的磨玻璃区均可见结节影。结论肺内出现反晕征的肺结核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 望云范丽李琼王云龙刘士远
- 关键词:肺结核
- 放射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放射组学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它是指从CT、MRI或PET等医学影像图像中的感兴趣区提取定量影像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筛选、分析,综合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一种高通量定量分析方法。它以无创性、高重复性及高效性等独特优势促进了肺癌的精准治疗。本文总结了放射组学的基本过程及其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有关肺癌的放射组学文献,从放射组学在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 王祥李琼范丽蔡佳丽彭兆辉刘士远
- 关键词:肺癌
- 肺癌放射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传统影像学在肺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具有主观性和半定量等缺点。新兴放射组学能够挖掘大量客观且量化的影像特征,并建立肺癌诊断预测模型、基因表型模型和疗效评价模型等一系列临床应用模型,有望成为肺癌精准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放射组学在肺癌各个方面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万方及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肺癌,放射组学"或者"肺癌,影像组学"为关键词,检索2003-11-01-2017-05-30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放射组学在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2)放射组学在肺癌分期及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3)放射组学在肺癌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4)放射组学对肺癌基因表型的预测。根据标准共纳入分析40篇文献。结果放射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最初主要用于评估肺癌放疗效果,然后逐步在肺癌的鉴别诊断、分期、转移评估、疗效判断及基因突变预测等方面展开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量研究证实,联合放射组学特征评估肺癌患者可达到更精准的预测效果,促进实现精准医疗及个体化医疗。结论放射组学在肺癌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 涂文婷范丽刘士远
- 关键词:肺肿瘤特征提取
- 吸烟者小气道的MDCT呼吸双相定量分析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定量分析吸烟人群在多排螺旋CT(MDCT)呼吸双相扫描下的气道径线,并探索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58例吸烟者,经肺功能检查证实其中14例为COPD患者,另纳入39名不吸烟且肺功能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97名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和MDCT呼吸双相扫描。测量所有受试者3~6级气道吸气末的管壁厚度(I-T)、管腔面积(I-LA),管壁面积占横截面积的百分比(I-%WA)及腔面积的呼吸气末比值(E/I-LA),及各参数与肺功能指标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及一氧化碳/肺泡扩散量(DLCO/VA%)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人群气道径线中I-LA3~5,I-T6,I-%WA5,E/I-LA3~6以及肺功能参数中FEV_1、FEV_1/FVC、DLCO/VA%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COPD组I-T与DLCO/VA%、E/I-LA与FEV_1/FVC,I-%WA6与FEV_1/FVC均呈明显负相关性,且I-T与DLCO/VA%相关性随3~6级气道减小而增大;I-LA4与FEV_1/FVC呈正相关。吸烟非COPD组的FEV_1与I-LA4、I-%WA4及E/I-LA3,FEV_1%与I-%WA6、DLCO/VA%与I-LA6均呈明显负相关性,且FEV_1与E/I-LA4的相关性较E/I-LA3,I-LA4增大。不吸烟对照组的I-T与DLCO/VA%,I-%WA4与FEV_1,E/I-L4与FEV_1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 MDCT双气相扫描能有效评价吸烟者小气道改变,且较肺功能检查能更早的发现吸烟者小气道的异常。
- 苏维维夏艺管宇范丽刘士远肖湘生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