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372)

作品数:22 被引量:282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乾宏曹玲玲任小永张巍阮新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变换器
  • 7篇谐振
  • 6篇电能
  • 6篇电能传输
  • 5篇非接触
  • 4篇电能传输系统
  • 4篇无线
  • 4篇谐振变换器
  • 3篇非接触电能传...
  • 3篇LLC
  • 2篇多路输出
  • 2篇整流
  • 2篇整流器
  • 2篇植入式
  • 2篇自耦
  • 2篇自耦变压器
  • 2篇自耦变压整流...
  • 2篇无线电能传输
  • 2篇PWM控制
  • 2篇变压

机构

  • 21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南京机电液压...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21篇陈乾宏
  • 7篇任小永
  • 7篇曹玲玲
  • 5篇张巍
  • 4篇管松敏
  • 4篇阮新波
  • 3篇陈文仙
  • 2篇严开沁
  • 2篇毛浪
  • 2篇张强
  • 2篇钱海
  • 2篇蒋磊磊
  • 2篇张超
  • 2篇侯佳
  • 1篇李明硕
  • 1篇黄君涛
  • 1篇张惠娟
  • 1篇杨帆
  • 1篇吴昊
  • 1篇肖喆

传媒

  • 5篇电工电能新技...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电力电子技术
  • 3篇电源学报
  • 2篇电力系统自动...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磁性元件与电...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输入串联输出准并联的多路输出变换器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多路输出直流变换器的服务器电源架构具有较好的效率优势。提出一种应用于该电源架构中的输入串联输出准并联的多路输出变换器。该多路输出变换器由一个DCX和一个辅助变换器组成,其中DCX处理大部分输出功率,辅助变换器仅处理小部分功率,并用来稳定DCX的其中一路输出电压。给出DCX和辅助变换器的电路拓扑选取依据,并提出变换器的软启动控制策略。最后,以输入串联输出准并联的双路输出LLC变换器和双管正激变换器为例,设计一台500W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ISOq P多路输出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具有可行性,变换器具有较高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服务器电源的整体变换效率。
任小永张强庞振进陈乾宏阮新波
关键词:多路输出变换器服务器电源
继电保护测试仪用30V/100A宽变频电流功放的研制被引量:2
2011年
功率放大电路是继电保护测试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与普通逆变器相比,需要在较大的输出频率范围内,保证较高输出精度,同时要求更高的功率密度。本文针对30V/100A电流功放,围绕设计难点给出一种系统设计思路,设计了系统框架;同时着重利用建立并求解增益函数方程组的方法,设计了DC/AC部分交流输出滤波器的相关参数。最后给出DC/DC和DC/AC两部分实验结果,证明了系统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交流输出滤波器参数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吴昊管松敏陈乾宏钱海
跟随型PWM控制LLC变换器的分析与实现被引量:4
2011年
LLC谐振变换器在输出限流时会工作于PWM控制模式,而现有文献缺乏对PWM控制LLC谐振变换器的分析。为此,本文针对LLC变换器,比较了对称和不对称PWM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WM控制策略—跟随PWM控制。论文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讨论了占空比大小对变换器软开关特性的影响,给出了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最后针对350V~400V输入、48V/480W输出的供电电源,进行了主要参数设计,完成了样机的制作与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初步论证了该新型PWM控制策略应用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可行性。
管松敏张超于锁平陈乾宏
关键词:LLC谐振变换器PWM控制策略软开关
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及其优化被引量:30
2010年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变换效率。为提高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同时减小其体积、质量,给出改进的变压器磁芯结构及绕组排列方法,并结合电磁场仿真结果,提出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根据耦合程度不同,将总磁通分为无耦合、部分耦合和全耦合3部分。基于变压器磁路模型和该磁通分类方法,给出各部分磁阻和变压器耦合系数的量化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给出变压器优化设计方法,提出边沿扩展平面U型磁芯结构。采用优化后的变压器结构,设计了35~60V输入、60W输出的非接触变换器。变压器耦合系数的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一致,证明了所提磁路模型及耦合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采用PlanarE64磁芯相比,在10mm气隙条件下,变压器耦合系数可从0.53提高到0.6,磁芯质量从122g减小到60g,最高变换效率提高了约2.5%。
张巍陈乾宏S.C.WongMichael Tse曹玲玲
关键词:磁路模型ANSOFT
四线圈激励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研究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传统的单激励线圈系统有传输距离和传输角度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线圈激励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将4个激励线圈分别放在平行和垂直位置的方式,不仅可以延长能量传输距离,而且减弱了传输方向的敏感度。为简化分析,将激励线圈等效为磁极,根据N/S极性,提出了区域线圈的4种绕组连接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其区域磁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区域等效电路模型,对比单激励线圈系统,推导出参数设计方法,给出了补偿电容的计算依据。以获取最大磁场强度为目标,选取S-S-N-N绕组连接方式,构建了一个0.8m×0.8m×0.8m的四线圈激励的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区域,验证了参数设计的正确性,并说明了采用四线圈构建供电区域可延长传输距离,减弱传输方向的敏感度。
黄君涛陈乾宏陈文仙任小永阮新波肖喆
关键词:等效电路
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及其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变换效率。为提高非接触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同时减小其体积、质量,给出改进的变压器磁芯结构及绕组排列方法,并结合电磁场仿真结果,提出新型非接触变压器的磁路模型。根据耦合程度不同,将总磁通分为无耦合、部分耦合和全耦合3部分。基于变压器磁路模型和该磁通分类方法,给出各部分磁阻和变压器耦合系数的量化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给出变压器优化设计方法,提出边沿扩展平面U型磁芯结构。采用优化后的变压器结构,设计了35V~60V输入、60W输出的非接触变换器。变压器耦合系数的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一致,证明了所提磁路模型及耦合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采用PlanarE64磁芯相比,在10mm气隙条件下,变压器耦合系数可从0.53提高到0.6,磁芯质量从122g减小到60g,最高变换效率提高了约2.5%。
张巍陈乾宏S. C. WongChi K. Tse曹玲玲
关键词:磁路模型
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的优化与滤波电感的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多脉冲整流器作为一种无源整流装置,具有系统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效率高,过载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相关航空标准规定交流用电设备输入电流THD<10%,而12脉冲整流器输入电流THD的理论值为15.2%,不能满足要求。为满足谐波标准,通常在交流侧和直流侧串入电感来降低输入电流的THD,针对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从理论上推导输入电流谐波表达式,为交直流侧电感设计提供依据,同时采用高饱和磁通密度的铁钴钒材料设计磁性元件,减小了系统体积和重量,完成了一台4kW 12脉冲自耦变压器的设计,输入电流THD满足航空标准。
蒋磊磊陈乾宏毛浪
关键词:12脉冲自耦变压器电感THD
串-串补偿与串-并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特性分析与控制策略被引量:4
2014年
非接触供电技术由于其供电灵活,具有少维护性及安全方便的优点,在移动设备充电场合、油田、水下供电场合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串-串补偿、串-并补偿两种最为常用的非接触谐振变换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种变换器输出电压增益、输入阻抗的分析,说明了串-串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更适合采用自激控制方法工作于高频增益交点,可获得较为恒定的输出和较高的效率;而串-并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则更为适合采用锁相环(Phase lock loop,PLL)控制。最后,通过一台60W串-串补偿和一台100W串-并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实验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严开沁陈乾宏曹玲玲张巍任小永
关键词:特性分析控制策略
基于Fibonacci数列的MPPT仿真与初步实验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Fibonacci数列的MPPT具有大范围搜索,不受环境影响,无初值问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软件实现,并基于图形拟合的方法建立太阳能电池数学模型,对其采用VB和Simulink联合仿真,以实现对每步寻优过程内部参数的实时观察。结果表明,此仿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Fibonacci搜索算法的每步过程,验证了此算法的准确性。同时依据仿真数据和波形,提出对收敛判定条件进行重新选择,以提高搜索算法的速度。实验采用Boost电路作为主电路,用dspic33f502芯片在MAPLAB平台上进行软件编译,对一块250W的太阳能电池进行了此MPPT算法的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Fibonacci数列MPPT的算法,同时,也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与对收敛判定条件重新选择的可行性。
张强任小永陈乾宏于锁平
采用非接触电流相位互感器的自激式非接触谐振变换器被引量:5
2014年
自激控制方法由于控制方法简单、对系统参数变化响应速度快,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由完全补偿条件下非接触变换器中逆变器电压与副边电流同相的特殊关系,引入转移阻抗的概念,分析并提出适用于串/串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自激控制方法。为在变换器原边实现副边电流相位的检测,保证变参数条件下检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出测试绕组短路的非接触电流相位互感器。此外,为保证自激控制的准确,对非接触电流相位互感器及控制回路中寄生参数造成的相位延迟进行分析和补偿。最后,制作完成一台60 W的采用非接触电流相位互感器的自激式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实验结果表明,非接触电流相位互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副边电流相位并反馈至原边,自激控制方法则可以通过检测副边电流过零点控制逆变器开关管,使得变换器在变参数条件下自动工作在电压增益恒定的频率点。设计的动态实验也证明了所述自激控制方法能在一周期内响应变换器参数变化。
严开沁陈乾宏侯佳任小永曹玲玲阮新波
关键词:非接触电能传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