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ykpy43)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规划李华汪国营李洋赖文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microRNA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 2013年
- 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已经显著改善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的近期生存率。然而,仍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如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原发病复发、感染、急性与慢性排斥反应、新发恶性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等,而这些影响移植物和患者长期存活的不利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免疫抑制剂有关。
- 汪国营陈规划
- 关键词:器官移植微小核糖核酸生物标志物
- 门静脉血栓与肝移植被引量:4
- 2013年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已并非少见,其中门静脉部分性栓塞较完全性栓塞更为多见。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逐步升高,特别是在等候肝移植的患者中。此类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 李洋李华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血栓肝硬化终末期肝病
- 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定期随访的肝移植患者中发现1例APL患者,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检索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分析肝移植术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APL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发病时间、白血病分类、染色体变异类型、治疗、预后及死因等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52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与出血倾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效,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3型,即APL。经维A酸和复方黄黛片(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硫化二砷)联合治疗,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检索文献共报道肝移植术后白血病34例(包括本例),其中22例诊断为AML(成人18例,儿童4例),术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26个月(38d至8年)。18例AML中,以APL最多见(8/18,44%)且伴有异常染色体核型t(15;17),治疗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22例AML死亡13例(59%),主要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肝衰竭和心力衰竭。APL和非APL患者中分别有2例(2/8)和11例死亡(79%,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L患者中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另2例死于DIC和败血症。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AML总体预后不佳,其中APL的预后好于非APL。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APL疗效的关键措施。
- 汪国营邹勇赖文兴张剑汪根树李华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维A酸二硫化二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