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SJD760019)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孙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新媒体
  • 2篇新媒体艺术
  • 2篇叙事
  • 2篇媒体
  • 2篇媒体艺术
  • 1篇新媒体语境
  • 1篇叙事建构
  • 1篇叙事时间
  • 1篇人际交互
  • 1篇身份
  • 1篇数字化
  • 1篇终端
  • 1篇媒体语境
  • 1篇美学
  • 1篇非线性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3篇孙为

传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创意与设计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媒体语境下的非线性叙事时间初探被引量:6
2013年
当代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艺术不仅承继了小说与电影的叙事语言,而且形成了如延续、并置、穿越、解构等独特的话语方式。叙事文本中的线性时间被解构、延缓、并置,故事不再按作者的叙述时间延续,而成为隐藏于屏幕之后的需要由读者探索的空间链接形态,不存在确定的起点与终点,没有方向,过程大于结局,时间永远分岔。由于用户的介入,故事时间、叙述时间与阅读时间三者统一于一个"现在",阅读与叙述同时进行,角色、作者与读者在叙事文本中并行。
孙为
关键词:新媒体叙事叙事时间非线性
新媒体时代美学的数字化重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体出现的数十年间,出现了大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大量新媒体艺术形态。当代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不仅解构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解构了以往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而且颠覆了以往的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审美阐释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与审美实践,使审美情境、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心理、审美创造、审美接受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孙为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美学数字化
身份的叙事建构与终端身份的交互——新媒体艺术中的人际交互被引量:2
2013年
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媒体变革和精神变革导致了人文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线性为特征的传统身份向以非线性为特征的数码身份转变。网络用户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真实世界中的社会身份,另一个是建构于互联网的新的虚拟身份。网络虚拟空间提供了塑造不同角色的便利与进行虚拟交互的空间,提供了显示、链接、访问、中介和上载身体自身的方式,身体的移动与所在场所无关。网络超媒体技术提供了关于躯体化、身份与社区的新体会,丰富了人们对于远程临场、虚拟社区、流动身份与多元自我的认识。基于网络和交互技术的当代新媒体艺术将人际交互引入作品创作,一方面为多用户之间的交互创造集体情境,另一方面赋予读者更多的权力,读者与作者的交互共同建构作品本身。
孙为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人际交互叙事身份
共1页<1>
聚类工具0